用心沟通・同孩子一起成长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包丽娜
[导读] 如何教育是摆在每个家长面前的一道无解的难题,当初我也如是,
        【摘要】如何教育是摆在每个家长面前的一道无解的难题,当初我也如是,如此的迷茫,参阅了无数的育儿百科书,渐渐的小有一些心得,但总觉得支离破碎的片段无法成为一套完整的正确的教育指导方向。曾经看到过这么一段话:“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每一朵花里都蕴藏着一个不同的世界,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描绘着不同的天堂!而我们知晓开启天堂之门最近的道路,能够走进他们纯真缤纷的世界,很幸福、很快乐!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健康成长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实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注重培养孩子学会倾听,让孩子倾听老师言语指令,却忽视了自己去倾听孩子的表达。其实,老师倾听孩子表达,倾听其所言,倾听其所想,对加强老师与幼儿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以及促进孩子的口语发展等,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那么老师如何倾听孩子的表达呢?
        一、耐心倾听——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
        幼儿教师对儿童的倾听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价值的尊重与接纳。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教育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幼儿有一百种语言,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方式表达出他们对于事物的态度,假如教室文化允许的话,他们可以使一百种不同的象征符号进行表达,那么,教师关注幼儿的最好方式就是倾听,敞开心扉倾听幼儿的心声,让倾听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态度。
        首先,教师需了解孩子的心理规律——感悟儿童心理。学会“等待”,拥有“耐心”。我们的教育方式游戏的、活动的、生活的,幼儿的学习是小步递进的。对具有促进儿童社会化作用的幼儿园而言,进行常规教育本无可厚非。但是教师施行过于严格的常规教育,会常常使活泼好动且需要自由成长空间的幼儿感到压抑与烦闷。孩子并不是只懂撒娇玩闹的小人儿,他也有自己的心理世界。如大人一样,当这些被压抑的“原生力量”越积越多、越积越强时,他们就不能不“发泄”,但是作为幼儿,当他们不能在老师面前“发泄”时,便学会了钻“班级制度的缝隙”,这时,作为幼儿教师就必须府下身来,平视他的眼睛,深观他的内心,理解他的发泄,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地理解他。
        其次,教师应认真有效地倾听——走进儿童心里。倾听是人类的本能,通过倾听来接受外界的信息,通过倾听来了解这个世界,幼儿就是在倾听中渐渐地成长起来的,幼儿喜欢表达,是因为他学会了倾听,通过倾听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怎样去表达,表达后很想得到老师及家人的鼓励和表扬,所以,幼儿是在倾听中慢慢成长起来的。在幼儿园里,很多教师重视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却往往忽视了自身倾听习惯的养成。在教育幼儿园活动中,面对幼儿的语言和心声,很多教师摆出一副倾听的姿态,却连一只耳朵也未打开,无视幼儿心声,更谈不上让幼儿的心声在自己的内心激起任何涟漪。
        没有学会倾听的教师,就没有学会倾听的幼儿;哪个教室里有不会倾听的幼儿就一定有不会倾听的老师。要想让幼儿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懂得倾听幼儿。用眼去看孩子的世界,用心去听孩子的世界。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共同生活,共同游戏,做他们的好朋友。

作一个合格优秀的倾听者,我们必须在认真、真诚倾听幼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想法进行理解,而后加以筛选、综合、评判由此做出的相应回应,这就是反馈倾听,反馈能使教师在发现幼儿问题的时候及时指导幼儿改进,使幼儿的错误行为在第一时间里得到纠正,使幼儿优点得以发扬,同时,也让教师自己净化了心灵,提高了自身的幼儿园教学技能,促进自身人格品质的发展,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态度。
        二、善于观察——感受孩子心里要什么
        孩子就是祖国的花朵,未来之星。要把这些“未来之星”打造好,让他们更加闪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我们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时,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倾听是一把钥匙,一把打开幼儿心扉的钥匙。每个幼儿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让我们用这把钥匙更好地沟通师幼间的情感,让彼此的心更融洽,更贴近。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教师的角色是多样化的,是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更是伙伴与向导。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用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教师的眼里要容纳孩子的一举一动,要成为一名“”研究者”,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行为意向,从而提高指导的有效性。观察孩子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和耳朵,还需要敏感的心灵,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和孩子零距离接触。
        三、学会欣赏——知道孩子想要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你们又捣乱了”“请安静,怎么这么多话”“不许弄墙上的东西”等责骂声,那肯定是老师在训斥犯错误的孩子。而结果呢,老师满脸怒容,孩子则是满脸恐惧,自信也逐渐消失。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往往好胜心强,好表现自己。在对待孩子的错误时要耐心地倾听,不打断孩子,并巧妙地给予纠正。我们对幼儿的期望必须具有弹性且多变,我们也必须和孩童一样,能感受惊奇和欢乐,我们必须能够接住孩子丢给我们的球并以一种让孩子想要继续与我们玩、过程中有可能渐渐发展出其他游戏的方式把球抛回给孩子。“教”与“学”不应该只是分别站在透过主动、积极、互惠的交流,“教”才能加强“学”。在教育幼儿园教学幼儿园活动中,要做到“小题大做”,这就来自于尊重和幼儿有关的每一件事。我们教师应以欣赏、发展的目光看待幼儿,并协助他们解释自己的看法。站在旁边等一会儿,留出学习的空间,仔细地观察幼儿在做什么,然后,假如你也能透彻了解,你的教法也许与从前大不相同。
        在我看来,让幼儿学会做个文明的听众,引导幼儿认真倾听他人讲述故事或观看表演,使幼儿知道别人讲述时不随便插嘴,要做个礼貌的孩子;将倾听习惯渗透到游戏中,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形成稳定的自觉性行为;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促而成的,它是一个慢慢培养、模仿、强化的过程,因此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做有心人,把握教育活动中的时机,不断培养、强化倾听习惯的形成,做孩子的好朋友,每天与孩子亲切交流,培养师生间亲密的情感,让幼儿感受老师慈母般的关爱,消除幼儿对老师的陌生感;组织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每当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他们送去一句鼓励的话语,投去一束赞许的目光等方面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孩子们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持之以恒的训练和教育,所以,我们要用爱心和信任,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我们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才能与幼儿共同成长,为孩子今后的成长学习奠定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