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发掘学生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互补性。文章以统编版教材的课堂教学实践案例为基础,探讨了在“合作式”教学和学习环境中,通过创造合作机会,营造民主氛围,推选代表发言,参与体验活动等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 阅读能力 培养 策略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适应时代挑战的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互补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各科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运用,在统编版新教材普及的这段时间以来,我一边研读教材特点,一边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应用,发挥它的优势并总结了在合作式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创造合作机会,营造自愿民主氛围。
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应该说是丰富生动的,而且小学生具有思维活跃,表现欲强的学习特点。每一堂语文课都是一次全新的创造过程,教师要想方设法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中,合作动机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在最初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提出问题,我都注重让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我们对每组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加以鼓励,对每小组学生战胜困难和创造性的思维都给予支持,努力营造一个敢于创新的氛围。在每个小组中大家都是同伴关系,有一个人担任学长其他人是学伴,学长负责在小组合作时分配学习任务。
如在教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时,考虑到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是一个策略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
1、自主练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和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选一位或几位合作伙伴齐读、轮读、默读,还可以分角色朗读。读完后说说自己为什么选择了这个部分?为什么这么读?
2、自主质疑、解疑。接着,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找问题,可以单独找,也可以小组合作找,可以找自己懂的,也可以找自己不懂的,找出后分别汇报。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很多,这时小组的学长要求小组的学伴们交流自己提出问题的角度,例如从课文的题目中提出问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他们都做了什么?从课文的写法上提出问题,为什么只有第五粒豆发芽开花了?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提出问题;这五粒豆究竟有什么不同?每个人提出的问题都不同,小组合作整理提出的不同问题后,再找自己最愿意解决的问题,然后小组合作找出问题的答案再汇报交流,并且说出为什么愿意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与他人进行交流,倾听别人的想法,修正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改变往日教师一厢情愿的说教。
二、推选代表发言,增强群体创新意识。
随着时机的成熟,经验的丰富,我们逐步将这一自主形式过渡为由各小组的“发言人”说。开始每个小组的“发言人”是由本组同学推选确定的。这对“发言人”来说,能获得同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努力做得好些。因而他会尽力寻找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这样在潜意识中培养了“发言人”的创新思维。对小组其他成员来说,也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即我们有责任选出最优秀的代表去展示我们的学习成果,而且要责无旁贷地去帮助他获得成功。教师鼓励小组成员通过发散思维帮助其求异求新,多说几句,多角度去说,下要保底(一句),上不封顶(多句),这样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创新意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渐渐地,各小组的“发言人”不断变换,每人轮流当作“发言人”,在这样的民主气氛中,学生们敢于质疑,敢于争辩,思辩能力提高了,创新意识也逐渐养成,主动参与的热情和表现欲也被大大激发。与此同时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了,习作水平也相继好转。以我所执教的班为例,由于长期坚持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了,创新意识增强了,语文素养提升了。两年来学生公开发表的作品就达二十多篇,有6名同学被各报社邀请为小记者,班级还经常组织各种语文小报、作文选、小组作文等活动,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三、亲身参与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求知欲被唤起后如何保持呢?短短一节课,使学生每分钟都处于盎然的兴致中绝非易事。因而我们尽量做到“常教常新”。我们认为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上,即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之后适用于合作教学的模式。
如学习了《西门豹治邺》一课后,我们放手让各小组编演课本剧,这下同学们兴趣倍增,个个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根据小组成员特点分担了主角西门豹、老大爷、官绅、巫婆并邀请其他小组成员作配角。还各自动手、动脑制作了头戴的冠冕,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外排练,表演非常出色,每小组都有其新颖独到的一面,这点点滴滴细微的语言、动作、表情都是一个亲身的实践体验,每一个小制作都是一个全新的实践创作。同时表演小组与其余同学情感产生共鸣,情感迁移把课堂气氛推到了高潮,进而揭示了这一课的重难点,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作意识,从课内外实践中尝到了成功的乐趣。
总之,相比较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等教学模式,“合作式”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在师生、生生多维互动和小组互助互补互建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又能从相互实践中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了了解他人,向他人学习,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银燕: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N].贵州民族报.2018-06-27 (B03)
[2]欧阳晓红:“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N].语言文字报. 2019-04-12 (006) [3]石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N].发展导报. 2017-11-17 (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