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花”开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苏汉武
[导读] 2016年秋季,我入职了一个新的学校,也很荣幸担任该校第一届初中一年级1班班主任
        一.案例介绍与分析
        2016年秋季,我入职了一个新的学校,也很荣幸担任该校第一届初中一年级1班班主任。心中喜忧参半,毕竟换了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学校,接下来工作所面临的环境、对象有所不一样,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拥有6年初中各个年级班主任教学教育经历作为自己内心的支撑点。
        2017年12月中事情经过:由于他所在的那个寝室晚寝时,学生谈话聊天违纪,第二天早晨就有几个同学跟我反映他违纪情况,我秉着整改问题的时效性,立刻请同学转告他到办公室,询问事情缘由。我说“小吴(化名)同学,听说昨天晚上就寝时段宿舍出现了违纪情况,你可有说法吗?”他低头不经思索细语地说“我没有啊”接着我说“容你再仔细想一想,想清楚,男子汉大丈夫做事敢作敢当啊!”他假装回顾思考的样子,还是坚定的回答一样的答案。由于我去年就任该班班主任职位,对每位同学习性特点都有所了解和掌握,小吴同学从七年级一直以来行为表现上很糟糕,喜欢搞恶作剧,到处惹事生非。基于他以前的种种迹象,我入主为先,已有定论。然而,意味深长地说,“小吴同学,我们要同心协力为班级争光,不能做有损害班级荣誉的事情,错了能改,精神可嘉”。于是,小吴同学和其他同学理论起来了,那几个同学反馈他平时在宿舍休息时段哼歌,故意制造声音影响他人休息。刹那间,小吴同学脸色红了起来,面部紧绷着,眼珠子布满了泪珠,顿时开始抽噎。他哭泣地说“我承认自己昨天晚上就寝时间讲话了,但是我之前从来没有故意制造噪音打扰同学休息,你们就喜欢把一切违纪的事情往我身上推,无论我参与与否,都算我一份,我承认平时表现不好,但是不是所有违纪的事情都与我有关……”
二.问题解决策略及过程
(一)“寻根问底”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初二学生是叛逆期高峰期的群体,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初二学年是整个初中阶段“最危险”的时段,学生的难度管理系数增大。在教育圈子里,叫做“初二现象”初中二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青春叛逆期。男生性格往往表现在于做事情容易冲动,不计后果,讲哥们义气,好抱打不平,做错事爱撒谎,最经受不起委屈,不会合理调节和发泄自己的情绪,他们认为心理已成熟,自认为什么都懂,于是渴望独立的自由空间,心理逆反日渐严重,不习惯老师与父母的叮嘱以及行为上的约束和管教,有些学生学会了反驳、排斥、顶撞父母和老师,越不让他做的事情,偏偏对着干。心中埋藏和压抑着在许多的事情,很少与他人分享诉说,据调查显示初中生向父母倾诉心事的比例均在15.5%以下,跟朋友、同学交流心事的比例在48.07%以上,所以很多家长都觉得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越来越紧张了。
        小吴(化名)是一位言语不多、脾气浮躁、踢皮捣蛋的同学,对事物好奇心很强,课上注意力不集中,不善于言辞表达,课堂上几乎不敢回答问题,生活中,他父亲年老,母亲很早过世,留下了黑色的童年,缺乏了各种关爱,性格孤僻、我行我素,总是低着头走路,在宿舍、班里结交不到同学和朋友,慢慢地产生了自卑感,做任何事情都失去了信心,内心也逐渐封闭起来……
(二)关注身心,呵护成长。
1.家校建立同盟会
    育儿专家李玫瑾教授说过,孩子早年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决定其一生幸福。我先要对小吴同学进行家访,全面深入了解他的家庭教育状况,和他家长坦诚沟通交流,小吴同学从小就很自卑,迷恋玩手机和电脑,内心渴望能与同学友好交往,最让人担心的是经受不起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只有精准地了解他的全面信息,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把脉”“对症下药”方能奏效。在我们的谈论教育学生聊天中,家长也明白了家校结合教育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自己小孩处于这种不利的学习状态中,于是家校就组建起同盟会,携手共创未来优化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资源,给与他更多的关怀和温暖。让他融入社会集体、家庭集体,学校班级集体,从而提升他的自信心。
2.绿色的人际关系
        先从师生和谐平等相处的关系入手,营造维系一个亦师亦友的交流沟通氛围。我目前需要的就是开启他心理情感的那扇门,如何让他开口与我说话交流到相信我,敞开心扉的交流乃致发展到师生之间无话不谈的阶段,值得我深思。然而我从班干部同学中深入了解小吴同学平时的喜好、兴趣等,同时也引导其他同学积极与他做好朋友,建立友好的同学之情。与他分享生活学习的点滴,同时演绎着他的倾听者,真诚地与他交往,从而提升他在老师、同学之间交往的绿色人际关系,水滴石穿,日积月累,他慢慢地就会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幸福感,感觉到自己还是会被他人关注和重视的,逐渐地融入班级大集体中。
3.创机会、提信心
   我们都知道他有个执着的爱好--健身,小吴时常独自一人在操场上跑步锻炼,在查寝室时候也常见他做仰卧起坐,手握哑铃、拉力器等。于是我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他量身定制一个属于他的舞台给同班同学开展一场《如何有效锻炼身体 》 交流会。起初我与他沟通这事,他一下子就拒绝了我,然而经我多次的游说:“同学们都羡慕你拥有健硕体格,你能否分享一下你的锻炼方法?,掀起我们同学的运动热潮”于是他有点不好意思的点头答应了。

交流会的那天,小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带来了好几本有关健身的资料书和挂图,交流会开始的时候,他还是不敢迈出步伐往讲台走去的,缺乏自信心,我就走道他跟前悄悄地说:“你拥有锻炼体能这方面的知识比我们认识更广更深更多”话刚落音,径直往讲台走去,顿时掌声响起来了!他似乎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在交流的过程中把有关于如何锻炼身体的内容娓娓道来,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收获了不少的掌声,从掌声中,洋溢着他些许的笑容,然而大大地提升了他的自信心,同时在其他同学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光辉形象。
4.点燃、唤醒,给予自由空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向好发展趋势似乎按下了缓慢键,甚至有点“走回头路”的迹象,此时给我最直接感受就是一种死灰复燃的感觉,唐僧没有念咒语,孙猴子又躁动起来了。出现现象:扰乱他人学习,时不时发出一些怪声,引起他人对自己的关注。于是我静下心来通盘研究他的的心理历程以及他前后期的表现的点点滴滴。原来是他开窍了,他对自己喜欢读书的问题(科幻、侦探等书籍)跟同学分享交流,同学就觉得干扰了他们的学习,发出的怪声的原因是渴望更多的同学关注他,找找自己的存在感和自豪感。然而,我就开展每月两次读书分享交流会活动,任命他为策划组长,负责筹划和组织这活动开展,有助于提高他对活动参与度,以及在集体中获得存在感。
三.成效与反思
(一)社会、学校、家长三位一体,三管齐下。
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的人格健全需要雕塑与完善,因此在此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的自觉性差,意志力弱,好奇心强,自信心不足,很容易就会受到社会的各个不利因素的影响。自从1997年智能手机问世以来,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几岁幼童都成了“低头族”,中学生不言而喻,时时刻刻离不开手机,沉迷玩电子产品,产生了手机依赖症、没有手机恐慌症。学生在校,教师要有高度站位,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农业是把种子播在地里,给与它充分的合适条件,如水、阳光、空气等,让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需要让学生沐浴在赏识的阳光下起航,同时善于洞察先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情绪的释放,成为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赏花者,做学生的引路人。家长需要倾听孩子的声音并且诚心做出反应,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面的真实意思。理解,就是站在学生角度想一想是否有道理。建议,有道理的孩子不一定会采取正确的方法和行动,所以父母应给与建议。给与孩子自由度空间和肯定的认可,放下架子,跟孩子说说话,不要总觉得自己很忙很忙,失去了交流沟通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就与家长有了隔阂,以后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与家长分享,从而就体现了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三管齐下重要性,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与向心力,学生才能更美好全方位地塑造自我。
(二)有爱的冬天不会冷
        在教育教学中,常常因为某些因素会导致一些“与众不同,更具特色”的学生,他们就会冠名为某某领域的差生,从而导致着学生拥有的平等性、公平性失调,同学、老师都会对他们另眼相看。拥有这类型标签的学生,显得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然而久后,脱离了群体的关注,几乎慢慢地消失在老师和同学们视野里,得不到其他人的一丝丝关怀,以致养成我行我素、做事独断、性格怪癖坏习惯。这也许是他人不理解的状态,其实不然,可能是富有标签学生的表象,他们的内心是非常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理解和认可的!他们并不是另类学生,只是大家忽略了他们的存在。更有甚事,出现违纪事情,大家都先入为主,感觉都是他们做的事情,对他人缺乏了包容和理解,就会更深地打击已经受过伤的心灵,自信心跌到低谷。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缺乏对这部分学生的关心、尊重、包容、信任和理解,就会对他们表现出的坏习惯坏行为进行无休止地打击和打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教育是一次次爱的碰撞。常思育人之责,常怀爱心之生,与同学们坦诚相对,诚心相交,相互赢得对方的尊重,首先我们对待学生需要一视同仁,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尊重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理解能冲破师生间的冰封,信任会交融师生心灵,爱护会点燃师生的友谊之火。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人皆有自尊心,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与脆弱,需要教师的悉心呵护,更需要老师、家长、同学们的深情关怀。在这良好的氛围中,学生才会在一种健康、自由、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好好学习。一个长期得不到他人关心处于心灰意冷状态的学生与一个经常得到他人认可和表扬的学生,在今后的获取赞赏、表扬、认可的时候,所感受的愉悦心情是截然不同的。哪怕他人一句漫不经心的赞扬言语,哪怕是一个随性点赞的手势,哪怕是一个不经意许可的眼神;当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给予援助之手,在他们最需要得到关心、认可,赞扬的时候,我们给予肯定与表扬,他们都会如获珍宝、信心倍增,对未来充满期盼,千百次的锦上添花不如一次的雪中送炭,?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歌德说过:“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赏”激励与赞赏是我们教师可持续教育学生的境界,真诚赏识每个学生的才能;善于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赢得老师同学的赞赏, 激励鞭策每个学生勤思进取;来自教师的期待是学生积极进步的动力。真诚的爱、热情的鼓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情感的教育需要感情的投入,真诚的回报需要关爱的付出,冬天总会逾越,春天终究回来。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慢的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三尺讲台,道不尽酸甜苦辣,二尺黑板,写不完人生风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犹在耳。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就是点亮学生心中的航灯、唤醒学生内心的灵魂。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只有爱自己的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尽情欣赏学生的创造,才能感受人生的幸福。每一个学生都代表着每一个家庭,他们都是每个家庭的未来,教师教育学生三年,要想着学生未来三十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