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面对当前的一些教学现状时,一定要创新思维,改变陈旧的观念和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找到科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同时,教师要改变教学手段与教学策略,不断学习,通过自身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道德与法制教育能真正意义上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动我国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愿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呈现的问题
1、教师往往忽视了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局限于书本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就会被忽视。结果,学生的思维狭隘,不能独立思考。
2、教学方法过于老化,削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道德与法制的教学方法相对比较老化,长期下去,学生的兴趣点就会转移,新课改理念得不到落实,满堂灌现象屡见不鲜,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二、浅析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的常规策略
1、盘点时事政治,提高学习兴趣
与时俱进,积极进取。如果我们教师能在授课的过程中,多给学生渗透一点当前的时政信息,那么我们学生的听课情况将会大幅度改观,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就会不断提高。把时政热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把道德法制与学习素养相结合,把学习任务与学习兴趣相融合,开阔学生的政治视野,拓宽学生的价值导向。
2、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合作学习
分工合作,共同促进。在重点的把握上,在难点的质疑上,在活动的组织上,在交流的碰撞上,小组成员以教师为依托,以目标任务为驱动,在交流中学习,在讨论中质疑,在资源共享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
3、合理安排复习进度,构造知识结构
复习巩固,构建框架。对于每个初中学生来说,完善的知识基础,完备的解题能力,完整的复习策略,这往往对学生成绩的优劣影响深远。道德与法制的学习,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不断应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反复总结,最后还要经常关注时政热点,在生活中完善自我,建构思维规律。
三、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的创新策略
1、发挥学生主体,强调自主学习
在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层面的学习只是一个小部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方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自己去主动学习,去发掘学 习乐趣,去寻求问题的解决策略,这是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学生创造良好而有效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给予方法的指导,思维的启发,这是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举措。
2、注重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共性培养;教学也不能忽视个体的关照,注重个性的培养。我们教师应该从初中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生心理特征出发,依照学生的不同发展层次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阶段,有针对地采取差别化教学。教师也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依据学生的习惯与兴趣,因材施教抓住全体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力。
3、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内在驱动力,创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享受体验感,使学生在“做中学”,这样能充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引进来,走出去。”把课堂外的生活新鲜感引入课堂,有利于陶冶他们情操;把书本放下,主动走进生活去寻找教育资源与本土资源,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把课堂外与课堂内相结合,生活与学习相融合,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建构社会主义良好的社会价值观。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学策略的创新讨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也有利于教师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观念的落实,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