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课文载体包括寓言、诗歌、童话等,在各版本教材的编排中,经典诗文教学均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经典诗文,可促使学生的文学素养有效提升,同时还可获取情感体验,培养思想品质。中华民族的发展基础为传统文化,同时也是人民智慧获取来源。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经典诗文教学中,有助于学生理解与学习经典诗文,并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构建文化底蕴,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经典诗文;小学;传统文化教育;
前言
在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关于古诗词教学的系列要求:学生需背诵古今优秀的诗文,并通过工具书对浅易文言文进行阅读,优秀诗文需背诵240篇。古诗词作为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智慧,以饱满意向、凝练语言、丰富情感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生活集中表现出来,为我国的宝藏。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传统文化时民族之魂,是民族根本,我们应当根系文化土壤,不可将传统文化割断,文化断根为民族灾难,在小学经典诗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学生品味经典诗文内涵与品质,并领悟文化精华。
一、领略传统文化之魅力,感受民族自豪感
小学经典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出诗意环境,并由教师详细解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带领学生在时空中穿越,更好的走进诗歌,与诗人更加贴近。在教学课堂中,学生可领略到文化魅力。与学生实际情况、教材相结合,由课文注释、引文作为入手点,将有关民族文化信息挖掘出来,在句子、文字中将文化背景、哲学境界挖掘出来。如,在《望庐山瀑布》一课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首先带领学生去想象瀑布由高松山顶在岩石中坠落画面,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学生庐山瀑布视频或者照片,使学生能够对我国著名山川更加了解。在经典诗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将课堂局限突破,使得学生去感受民族自豪感[1]。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迅猛,而教育理念也逐渐发生变化,结合当下竞争激烈的国情,文学素养教育被视为教育理念,并不断改革教育方法与方式,培养高素质人才,符合时代进步所需。小学作为学生时期重要阶段,应当重视教育与培养,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随着教学改革进一步发展,小学语文教学被提出了新要求,在教学中应当重视优化创新教学模式,经典诗文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文学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并不断提高,进而达到思想情感、思想品质的有效培养。
二、立足于经典诗文教学,感受文化之博大
在小学经典诗文教学过程中,所蕴含哲理很强,要求背诵的名诗很多,教师应当善于将教学内现实意义挖掘出来。如,在《出塞》学习中,充分体现出诗人爱过清欢。在《泊船瓜洲》一课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出诗人难舍家乡情怀。在《悯农》一课学习过程中,诗句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充分体现出诗人敬重与同情劳动人民。在《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等诗文中,讲述了朋友间身后情谊。在《墨梅》中,讲述了作者勇于奋斗、顽强不屈、坚贞不移的坚强品质[2]。
三、了解作者的感受,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经典诗文并非简单描述或者记录事物,在创作诗歌时,往往包含个人愿望与情感。古人常用写作手法为托物咏志、借景抒情。如,在《江雪》一课学习过程中,鸟飞绝、人踪灭、孤舟、独钓等营造出寂寞冰冷气氛,同时还为学生描述了一幅孤独老人坐在冰天雪地河里钓鱼景象。随后,教师需与此情景相结合,详细分析作者情感,并引导学生对作者心境进行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深刻理解了诗人困境,并深刻体会表达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引导与示范,学生反复诵读故事,在诵读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诗歌意义,充分领略诗歌意境,并对古诗产生浓厚兴趣,有助于传统文化教育在经典诗文教学中渗透。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渗透传统问哈教育,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传统文化校园氛围,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将传统文化有关内容添加进去,以全面角度、整体角度作为出发点,设计校园文化与活动,确保传统文化能够在校园各角落中深入,将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充分展示出来,加强引导与渗透学生思想。比如,学校可在校园文化栏中对传统文化有关文章比例增加,使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并掌握文化精髓与内涵[3]。
四、重视传统的道德,珍惜亲情和友情
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出兄弟情深,并将手足情深推到极致。《游子吟》描述了母亲恩泽天下。在《七步诗》内提出兄弟应当和睦相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指导学生对亲情高度重视,并培养学生高尚品质,包括敬老爱幼。孔子提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和朋友间沟通被视为生活、学习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赠汪伦》、《别董大》等诗歌中,为朋友创作,均体现出朋友间友谊十分珍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体会诗歌中表达情感与思想,并拥有友情与亲情。
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助于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继承,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中,小学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课改要求中,教师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十分重视。在我国当前小学经典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不理想,有多种问题存在,教师应当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营造教学氛围、延续到课外等角度进行分析。另外,教师应当坚定不移的发硬与继承中华民族还童文化,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将学生培养为传统问哈结合现代化文化的现时代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夏荣群.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语文课内外,2018,(19):46.
[2]汪雷.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古诗教学与传统文化渗透[J].速读(上旬),2017,(5):115.
[3]余京艳.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4,(4):15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