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方法及术后护理探讨.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月5期   作者:宋兰芳
[导读] 分析评价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方法及术后护理效果。
宋兰芳  
( 江苏省沭阳仁慈医院妇产科;江苏沭阳223600   )   
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方法及术后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于2019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在明确抢救流程的基础上,送入手术室及时抢救,并在术后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抢救医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1)40例患者,经及时抢救及术后护理,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为5-8d,平均住院时间为(6.2±0.1)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情况发生。(2)术前疼痛VAS评分为(5.84±1.21)分,术后护理干预后为(1.23±0.41)分;术后护理干预后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 针对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明确抢救流程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手术抢救,并加强术后护理干预,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缓解疼痛症状;因此具备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抢救方法;术后护理
宫外孕,又称为“异位妊娠”,指的是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异常妊娠过程,主要因附件炎、精子游走等因素引起[1]。严重情况下,宫外孕易导致患者失血性休克,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医护干预方法。本次将我院于2019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该类患者的抢救方法及术后护理效果,具体研究成果为: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将我院于2019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由患者家属(监护人)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满足相关手术指征条件;此外,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严重精神障碍者。患者的年龄分布在23-35岁,平均年龄为(28.7±1.1)岁;出血量为408-1860ml,平均出血量为(1200.6±80.4)ml。此外,由于本次对同组患者护理前后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因此具备可比的意义。
1.2方法
本次纳入研究的40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均需及时抢救,并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具体的抢救方法及术后护理方法如下:
1.2.1抢救方法
将患者及时送入医院之后,需及时对患者给予4%的氧气支持,然后对患者行仰卧位,适当将下肢抬高,然后对患者相关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比如: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体温等;进一步使用16-18号静脉留置针,置于患者的上肢与颈部,及时构建静脉通道,对患者进行补液支持治疗;对输液速度进行严格控制,使肺水肿心力衰竭的发生得到有效预防。术者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之后,及时将患者送入手术进行手术抢救治疗。
1.2.2术后护理
术后,需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水平,若有异常,需及时对症处理;协助患者行舒适、正确体位,通常行去枕平卧位6h,然后行侧卧位;期间需协助患者翻身,每2h进行1次,术后6h协助患者行半卧位,使腹部肌肉松弛有效促进,使腹部切口张力减轻,进而减轻疼痛症状。同时,加强患者术后饮食干预,术后禁食6h,6h之后可以对患者进食免糖、免奶等清流饮食;肛门排气,且肠蠕动恢复后,可进食半流质类饮食,循序渐进给予营养普食,确保患者机体营养。术后加强环境干预,合理控制病房温湿度,保持病房安静,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此外,加强患者术后心理干预,可采取伴乐疗法,并多鼓励患者,使患者消极心理得到有效缓解,并增强对抗疾病的自信心,进一步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1.3评价标准
对患者抢救医护效果进行分析,并根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后的疼痛症状进行评分;0-10分,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剧痛且难以忍受;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疼痛症状越轻[2]。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处理数据,计量数据采取(+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抢救医护效果分析
本次40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经及时抢救及术后护理,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为5-8d,平均住院时间为(6.2±0.1)d;此外,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情况发生。
2.2患者术前与术后护理干预后的疼痛VAS评分比较
术前疼痛VAS评分为(5.84±1.21)分,术后护理干预后为(1.23±0.41)分;术后护理干预后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前后数据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中,由于宫外孕失血性休克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所以需及时抢救,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促进患者术后康复[3]。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过程中,需及时对患者构建静脉通道,给予吸氧、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对症治疗,然后在术后加强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饮食干预以及心理护理干预。本次40例患者均在及时抢救的基础上,配合有针对性的术后护理干预方法,结果显示40例患者均痊愈,且术后护理干预后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说明术后护理干预的应用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针对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明确抢救流程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手术抢救,并加强术后护理干预,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缓解疼痛症状;因此,具备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天美.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措施与术后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7):185.
[2]张淑琴.抢救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措施及术后护理方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5):219.
[3]欧阳世玉.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与术后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11):158-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