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亚飞
(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绵阳 621700)
【摘要】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儿童下肢长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本院进行治疗的下肢长骨干骨折病患共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每组38例病患。对照组(A组)病患采用外固定架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B组)病患采用行弹性髓内钉固定方法进行治疗,通过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研究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价值。结果:实验组(B组)其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骨折愈合时间情况、末次随访时 Flynn 功能评分,与对照组(A组)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另外B组其并发症情况优于A组,但是其手术时间相较于A组较长。结论:弹性髓内钉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儿童下肢长骨干骨折安全可靠,把握合适的手术指征并进行正确的手术操作能最大限度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弹性髓内钉固定;外固定架固定;下肢长骨干骨折;手术出血量; Flynn 功能评分
小儿下肢长骨折比较常见。过去,经常使用非手术疗法,例如皮肤牵引和下肢管型石膏固定。因此往往治疗周期较长,患肢功能恢复缓慢,骨折畸形愈合的情况时有发生。当前,针对下肢长骨骨折儿童的常规手术方法包括骨板,刚性髓内钉,弹性髓内钉和外固定的方法。随着微创手术概念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使用微创手术结合外固定架和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下肢的长骨骨折。【1】与传统的骨板内固定术相比,它具有窗口小,易于操作且不会损害骨骺等优点。因此本文选取本院进行治疗的下肢长骨干骨折病患,进行分组探究,探究外固定架固定与弹性髓内钉固定的治疗效果。【2】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本院进行治疗的下肢长骨干骨折病患共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每组38例患者。A组患者年龄范围为4到13岁,平均年龄为(7.24±1.7)岁;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受伤时间距离手术时间为(3.1±1.2)天;骨折位置,股骨干骨折患者13例,胫骨干骨折患者 25例;按 AO原则分型,A 型患者15名,B 型患者14名,C 型患者9 名。B组患者年龄范围为5到14岁,平均年龄为(7.04±1.3)岁;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受伤时间距离手术时间为(3.1±1.2)天;骨折位置,股骨干骨折患者18例,胫骨干骨折患者 20例;按 AO原则分型,A 型患者20名,B 型患者10名,C 型患者8 名。。将以上病患的基本情况分别按照统计学软件进行差异分析,得出P大于0.05,△P>0.05,因此即差异不对本次研究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统计学对比具有意义。
1.2排除病例
排除骨折为开放性骨折患者,排除骨折合并骨骺损伤;;排除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者;排除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患,排除存在神经功能损害及患有其他系统疾病影响神经功能评估的患者。
1.3统计学软件
采用 SPSS19.0统 计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测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 方 差 分 析,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治疗方案
A组进行全身麻醉,采取仰卧方式与手术台,将患者臀部略微垫高使髌骨朝向正前方。通过牵引骨折使得患者能够恢复对线,透视位置选择骨折处,在骨折两侧进行制钉,分别位于靠近骨折与骨折远端,通过透视确定固定钉位置距离骨折端与骺板为2 cm,今后通过手法复位恢复力线,之后再旋转矫正移位,以此安装外固定架,完成安装后,反复使膝关节做屈伸运动,以此将钉道周围的软组织松解,之后将钉道口用医用纱布覆盖。
B组进行全身麻醉,采取仰卧方式与手术台,将患者臀部略微垫高使髌骨朝向正前方。手术前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例如对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X光线测量其最窄处直径,确定进针点位与距离,之后
入钉点选择再离股骨远端骺板约2厘米处,骨皮质尖锥开孔,调整尖锥方向与胫骨长轴呈45度角进入髓腔;内外侧各置入1个弹性髓内钉至骨折端处,此时牵引复位,可以持内外侧弹性钉尾端当作操纵杆复位,也可用 F 形复位器折顶复位,C 型臂 X 线机透视确认髓内钉穿过骨折端髓腔,继续推进髓内钉在骨折远端着床,透视观察弹性髓内钉交叉固定,保留弹性髓内钉尾端 1厘米后剪断;确认骨折固定后的最终位置,检查双足外旋了解旋转畸形矫正情况,如骨折断端仍有明显间隙,可纵轴叩击下肢加压骨折端以消除间隙。
2结果
疗效评定指标
手术时间:对照组(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8.60±4.98)分钟,实验组(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3.60±5.96)分钟,P小于0.05,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手术出血量:对照组(A组)平均手术出血量为(46.50±3.45)毫升,实验组(B组)平均手术出血量为(47.60±2.96)毫升,P大于0.05,因此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愈合时间:对照组(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10±1.45)周,实验组(B组)平均手术出血量为(11.60±1.96)周,P大于0.05,因此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Flynn功能评分,对照组(A组),优评分有18例,良评分有19例,差评分有1例。实验组(B组),优评分有17例,良评分有20例,差评分有1例。P大于0.05,因此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儿童下肢长骨折的常见原因是运动中跌倒引起的低能量伤害,通常是下肢骨干的骨折。如果由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等高能量伤害引起,下肢长骨骨折通常会造成多处损伤。儿童不要求解剖复位治疗长肢骨干骨折。只需要恢复下肢的力线和旋转变形即可。适当的微创手术。与传统的切开复位和内固定相比,外固定和弹性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具有微创和简单操作的优点,并且不损害骨骺优点。
总体来说,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弹性髓内钉较适合于5到12岁之间的儿童,并且对于患者体重等有一定要求,因此尽管现在越来越多学者推崇采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下肢长骨干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手术时间短、操作方便、无需考虑体重,但术后也有较高的钉道感染率。
参考文献
【1】刘付胜华, 覃文报, 余永壮, et al.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比较[J]. 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23):148-149.
【2】张风银. 弹性髓内钉和外固定架在手术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中的比较[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