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影响探究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月5期   作者:陈玲
[导读] 以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为例,对综合护理在对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陈玲
(江苏省沭阳仁慈医院心血管科;江苏沭阳223600  )  
摘要:目的 以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为例,对综合护理在对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本次以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每组平均为3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方法,进一步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经积极护理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方法,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因此,具备推广及使用的价值。
关键词:综合护理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分级;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为心血管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该类疾病发病后易出现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因此,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护干预方法[1]。鉴于此,本课题将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综合护理方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涉及的研究成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将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符合临床有关“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疾病的诊断标准[2],且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此外,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严重精神障碍者。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观察组32例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跨度为43-65岁,平均为(56.8±1.2)岁。对照组32例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跨度为45-63岁,平均为(56.9±1.1)岁。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的价值。
1.2方法
本次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即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处理好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确保护理工作顺利、有序进行。观察组患者则实施综合护理方法,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干预。为体现健康宣教干预的针对性,需了解患者的受教育水平、薄弱知识点,然后进行相对应的宣教工作。比如普及疾病相关知识,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等,使患者的认知水平提高,进而提高护理期间的依从性。
(2)心理护理干预。由于受到疾病的困扰,患者易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因此需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采取伴乐疗法,播放患者喜爱的轻音乐,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并多鼓励、照顾患者,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自信心。
(3)疼痛护理干预。加强患者病情监测,了解患者的疼痛症状、疼痛部位、严重程度等,若疼痛症状轻微,则可通过伴乐疗法转移患者注意力;若患者疼痛严重,则需合理使用镇痛药物,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4)饮食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注重饮食的营养性,以易消化、清淡类饮食为主,从半流质类饮食循序渐进过渡到普食,保证饮食营养,进而促进患者机体康复。
(5)心电监护干预。相关护理人员需加强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监测,比如:心率、脉搏、血压、体温以及血氧饱和度等;一旦有异常情况出现,需及时告知医生,并及时对症处理;必要情况下, 加强对患者的心电监护,确保患者心功能状态的稳定,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1.3评价标准
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制定的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将患者的心功能分为四个等级,即:①I级:日常活动不受限,活动自如[3];②II级:活动轻微受限,非活动状态无明显症状[3];③III级:活动受限明显,体力活动有不同程度的气喘、心悸以及心绞痛等症状;④IV级:活动受限严重,休息状态伴有心衰症状。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处理数据,涉及的计数数据采取百分率(%)表示,然后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积极护理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心血管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受过劳、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以及大量饮酒等因素影响而发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为胸骨后疼痛。值得注意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律失常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护干预方案。
本次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重点提到综合护理方法的应用,涉及: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干预、心理护理干预、疼痛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以及心电监护干预等。结果显示,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护理后心功能分级情况明显优于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从中可知,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价值颇高。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方法,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因此,具备推广及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芳.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04):139.
[2]崔艳平.综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影响[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04):884-885.
[3]张晶.循证护理对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分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3):147-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