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备考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期   作者:龙晓妮
[导读] 按需教学、分层教学是有效教学最重要的内涵,也是以生为本的直接彰显。
        文章摘要:按需教学、分层教学是有效教学最重要的内涵,也是以生为本的直接彰显。分层教学是尊重差异、顺遂差异,落实因材施教与个性化发展的重要策略;是通过有“弹性”舒展性教学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解决过去大一统一刀切的教学指向与价值取向,有效解决吃不饱、吃不了的内部矛盾,为每一学生找到最近发展区,使强者更强,弱者变强。
关键词:高三备考  尊重差异  分层教学 
菲利普·麦黑尔说:“要教约翰数学,不仅要了解数学和约翰,还必须了解如何帮助约翰用他自己的方式学数学。”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 “掌握学习理论”,他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刻苦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分层教学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通过弹性教学,来实现整体最优。是针对起点不一样高,给不同学生的垫高不同,让其都能看到新的高度。让不同学生课堂用“5G、4G、3G”速度学习,各自最大化发展。作为备课组长,高三数学备考分层教学中我的的一些实践是:
一、发挥集体优势,开展精准教研,为分层教学精准施策
要想锅里水烫,就得灶下柴旺。好的教学质量需要有好的教学设计运动来保证。在教研方面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让学情掌控成为教研第一要务
掌控学情才能更好按需教学、分层教学。我首先通过每周常规的教研活动来反思上周的教学和谋划未来一个周的复习思路,同时再依据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情和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小研讨来解决具体问题。重点是分析学情,剖析教学得失,知晓不同学生的教学误区与发展需求,为分层教学改进提供依据。研讨如何根据学情配置合理教学资源,分类、分层设计教学,量体裁衣实施订单式教学。在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中,最终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优化分层教学路径,以保证组内所有老师都能准确地把握分层教学的课堂内容和深度进度。
(二)让教研更加精准贴近学生发展区
1.研究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为分层教学引向导航。明确考试指导思想,把握高考命题方向,是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的首要任务。尤其是根据高考考题的变化,研讨我们分层教学的策略变化与分层技术路径的优化。如围绕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概率模块可谓是来源于生活,通过实际问题背景提炼出来并抽象为数学问题,其中渗透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可以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素材,我带领数学团队重视概率模块的研究,成为后续备考分层教学的重点。
2.研究高考真题,从试题中获取分层教学启示与导向。从近五年的试题中找共性、找趋势;从不同类型试题中找重点;从相同考点的试题中找变化。以概率题为例,2014年之前,概率题考查的一般都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从2014年开始,概率题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的应用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均值方差等统计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但2018年,概率与导数相结合,因为题目难度加大,在试卷上位于第20题的位置,这就提醒我们在分层指导学生备考时,要做好概率会与其他知识交汇出题,且难度加大的准备。果然在2019年的高考中,概率又与数列交汇,并且难度达到最大。
二、探索分层教学,推进教学改革,力求人人学有所得。
高考数学试卷共150分,二卷解答题70分,几乎占了一半的分数。所以数学二卷解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高考成绩的好坏,可以说“得解答题者得数学天下”。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因而复习要求和侧重点也不能一刀切。

比如:学习能力差的学生,首要任务是打好基础,考试时能够拿到前面三道基础解答题的分数,后面难度大的解答题拿到第一问的分数就基本达标。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低中等题能掌握得比较到位,但难度大、综合性强的题目,在计算速度和思路转换上则还存在一定困难,针对他们的要求就是重点关注后三道难度较大的解答题。为此,我们在高三数学备考中通过对高考试题的精准研究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探索出数学解答题能力分层提升的复习备考模式,即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进行解答题的分层训练,使之能力和成绩都能得到螺旋式提升,在应对数学高考时更加从容、谨慎、乐观和自信。在这方面,我做了如下工作:
(一)分组分层,编写教材。我们根据学生在高二的五次考试成绩和升入高三的第一次月考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将学生分成两个不同能力层次,即优秀生和普通生。然后根据不同层面学生的能力差异和实际情况,为他们精心准备了不同的学习资料,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比如:为了进一步提升优秀生的综合能力,我们为他们准备了《直击高考,能力提升——高三数学压轴大题提高练》、《百炼成钢,决胜高考——高三数学重难点突破1》
及《破茧成蝶,冲刺高考——高三数学重难点突破2》等资料,集中就重难点知识进行强化训练,让优秀生的能力和素养进一步得到提升,开拓他们应对难度较大的解答题的角度和思路,尤其是在第二问的突破提升进行高端引领。为了进一步巩固普通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我们为他们配备的是《夯实基础,助力高考——高三数学解答题专练》、《温故知新,经典再现——高三数学重点解答题反馈》、《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解答题基础训练》等资料,使他们在确保拿到基础分的同时,还能得到难度较大的题的第一问的分数。通过不同资料的学习、使用,让普通生有信心、增动力,让优秀生知不足、争上游。当然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也不断地更新资源、更换资料,为他们在每一个转折处都铺好路、搭好梯。
(二)分层训练,螺旋递进。具体实施如下:1.优秀生:
这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做题时考虑问题相对全面,思维也较灵活,基础题对于他们来说不存在挑战性,但是难度大、综合性强的试题还需要他们进一步提高答题正确率和得分率,针对这部分同学的解答题训练,我们的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夯实基础,通过低中等题的训练,使优秀生熟练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计算能力。并且我们定期组织学生绘制章节知识思维导图,并挑选优秀作品汇编成册;其次深入了解高考,把握高考命题特点和趋向,对高考真题进行针对训练,使六大板块知识进一步凝练、深化;然后进行难度大、综合性强的三道压轴解答题专项训练,活跃思维、拓宽知识面;在备考的最后阶段再进行综合题的冲刺训练,从整体上运筹帷幄,提升答题综合实力。在整个备考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每个周都拿出一定的时间给学霸们进行问题讨论,通过思想交流,达到思维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我想这也是这些年我们三中数学教学制胜的有效策略。2.普通生:
普通生是高考的主力军,人数占了总体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这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一般,平时知识积累不够,解题能力较差。特别对于压轴解答题,没有思路、不敢动手。针对这部分同学的解答题训练,我们的思路是:首先夯实基础,和优秀生一样通过低中等题的训练,熟练解题技巧,提高计算能力,并绘制成思维导图,定时组织他们对基础知识进行滚动复习;其次对压轴解答题,以1、2问为主,降低难度训练,并注重解题的规范性与步骤的完整性;然后在他们的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后,再从优秀生相应教材中挑出部分题目给普通生进行训练,加大挑战力度。在整
个过程中,课前小测、知识点盘查是我们教学的常态。不论对优秀生还是普通生,我们做的最好且一直在坚持的是,对于不同知识层面、不同学习阶段,我们都编写、整合不同的教材,内容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新随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