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快速,其中,市政道路建设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路基建设施工决定了道路建设的质量,所以道路路基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市政道路建设;道路路基施工;施工技术;质量标准
引言
由于我国道路运输行业的飞速发展,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结合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现状得知,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影响道路路基结构的稳定性,为了保证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本文深入探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市政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特点
路基是市政工程中最核心的结构,直接决定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对各环节的作业要求相对严格,其中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路基无法达到道路工程建设质量的要求,导致返工并造成经济损失。市政工程建设环境相对复杂,可能发生于成熟的城市空间、自然环境等区域,环境因素的变动也会对路基施工造成明显的影响。例如交通、人为活动及气象因素的影响。
衡量市政工程路基施工质量的指标主要有三,即强度、结构稳定性和水稳性。市政工程在投入使用后会面临较高的交通压力,路面荷载量大。因此路基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以应对来自路面的荷载,避免出现变形、沉降问题,同时有效应对地下水、地质变动等因素对结构稳定性造成的影响。长期受到水流的浸泡和冲刷会影响路基的强度,例如冬季常出现的道路翻浆、胀裂问题。这就要求路基具备良好的水稳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2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2.1施工测量
在一项施工项目开始之前,要结合图纸,在施工现场进行标记,将图纸中的重要部分标记到现场指定的位置,换句话说就是将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标记到实际施工现场对应的位置,保证在工程施工是按照图纸进行构建,这就是施工测量的作用。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施工开始前要认真了解图纸、看懂图纸,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路基施工过程中的导线、中线和水准点,在实际施工时也要不断的拿出图纸进行校正,寻找图纸与现实之间是否存在不同之处,一旦发现存在误差,及时设定新的水准基点等。
2.2挖方施工技术
挖方作业之前完成截水沟及排水渠的设置与疏通,并根据施工区域土壤特点开展防渗作业,设置保护措施避免路基施工對周边现有建筑、设施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交通协调及排水系统设置工作完毕后,对施工区域的障碍物进行清除,确保挖方过程边坡的稳定性,降低施工干扰。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挖方采用分层开挖、由上到下的方式进行,检验挖方材料是否合格,并做好施工过程的排水工作。若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复杂,可选择将人工开挖与机械开挖结合的方式,严格依照边坡参数设计及施工方案的要求开展挖方作业,杜绝超挖后进行回填。
2.3路基防护施工技术
路基防护施工技术使用过程中,除了要重视路基的强度以外,也要重视路基的稳定程度,这时,选择一些密度比较高的材料可以更好的保证材料的均匀性,材料更均匀就可以提高路基的抗压能力。此外,在修建路基时要考虑地下排水对路基的影响,对于路基除了压实程度以外还要保证路基的透水性达到一定的标准,使路基地下排水得以顺利进行,这就要求对路基的压实度要进行多次测量,寻找一个临界值,保证路基透水性良好的同时实现路基压实度最大化。最后,还要随时对路基的压实度进行抽样调查,一旦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地方要及时处理,总结路基压实度不达标准的成因,以防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优化路基的压实程度。
2.4排水施工技术
路基排水工作受到自然降水及地下水位的双重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设置专门的排水系统,避免雨水、地下水等长时间浸泡路基而影响道路强度及使用寿命。排水系统本身不能影响路基的稳定性,要求能够将路面积水彻底排除。常规的路基排水系统被设计为地上和地下结合的方式。其中地上系统负责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排除路面积水,避免大量积水从路面下渗至路基影响结构强度。而地下系统的设计需要结合地面两侧横坡边沟及流槽的特点进行,利用预制混凝土或现场浇筑混凝土隔离带的方式对雨水进行阻隔。地下系统可在硬路肩路面构成三角集水槽,辅助路面排水。沿路基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排水口,各排水口与排水沟相连通,以便将积水汇集输送至排水沟内。地下排水设施应严密无缝,防止地下水渗透对路基稳定性造成影响。例如,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施工路段,地下排水系统应设置渗水管或填充砂砾材料,以提高系统地下水排水能力。在挖方、填筑作业中,可在路基表面设置角度为3%左右的排水横坡,做好纵向排水工作,排水横坡的具体角度还要根据路堑断面形状、纵坡大小、施工工艺等因素进行调整。注意施工现场散落石料、土料的清理,避免阻碍路基排水。
3提升市政道路路基质量控制水平的重要措施
3.1施工准备内容
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前,施工单位要结合设计图纸要求,包括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准确测量路基标高,并合理确定高程控制点,设置适量的控制桩,针对各项测量数据进行准确检测,一旦发现错误数据,要立即整改。此外,若市政道路路基土壤质量不符合施工要求,施工人员还要结合土壤成分,以及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综合性分析,可以采取换填方式,提升市政道路路基结构的可靠性。在换填施工前,还要将路基表面的杂物彻底清理,真正达到提升市政道路路基施工强度的目的。
3.2材料制作与运输
(1)水稳混合料制作。在正式采用水稳混合料拌合机前,要做好拌合机质量、性能检查工作,在确定设备可以满足施工标准之后,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出具水稳混合料施工配合通知单,将各项材料重量控制系统调整好,确保拌合料成品可以满足配比要求。水稳混合料正式拌合中,要时刻注意原材料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停工进行筛分试验、碎石含水量试验,调整混合料配比参数。成品料要检查是否均匀,含水量是否达标,不合格坚决不得运输到施工场地。(2)水泥稳定混合料运输。在混合料拌合完毕之后,要立刻装车运输到路基摊铺现场,如果当时气温高、运输道路远,要用塑料薄膜覆盖混合料表面,避免水分过多散失。
3.3保证路基达到压实的要求
在进行市政道路路基的施工过程当中要确保这些路基达到压实的要求。在进行实际道路路基建设的工作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关于压实度大小的问题,很多的道路路基工程中都存在压实不充分的现象,会导致道路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出现很多质量上的问题。因此作为施工的工作人员和施工单位,在实际的施工作业中一定要确保压实度这项重要的工作。在进行填土的工作之前,要进行一些实际的实验工作,保证这些土地的密度及厚度达到道路路面的施工要求。
结语
总而言之,市政道路路基工程不仅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在更大程度上也代表着我国发展的繁荣程度。保障市政道路路基工程的使用寿命与质量是每一个公路工作人员一直以来的使命,所以做好路基防护工作就是市政道路路基工程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加强对路基防护工程各类相关技术的研究是我国想要发展必然要走的一步,并且在实际施工中,必须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环境来选择适宜的路基防护技术,只有不断的深入研究,我国的市政道路路基工程建设才会更加迅速的发展,甚至最终走出国门,站在世界的顶端。
参考文献
[1]慕全松,姜岚.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5):234.
[2]王彬.路桥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解析[J].科技风,2019(1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