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思考探讨陈悦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6卷3月7期   作者:1陈悦 2王亚玲 3王晓影 4刘子君
[导读] 目前,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电力行业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改善。
        摘要:目前,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电力行业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改善。在进行电力生产时,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中往往潜伏有各种安全隐患,所以,工作人员应对自身所处的工作环境仔细观察,并对有效的身体保护设备予以配备,从而将外部因素在工作过程中造成事故的可能性最大程度的降低,使自身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护。现阶段,大部分电力企业均已对生产管理做了全面加强,显著提升了生产稳定性,但还是需要对隐藏的安全隐患引起重视,电力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应将自身的防患意识提高,将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机制建立起来,严格把控生产管理中的风险,从而使电力生产的安全性、稳定性得到保障。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思考探讨
        引言
        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国家能源局关于《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企业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能安全〔2015〕1号)等通知要求,电力企业积极组织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看到部分电力企业对如何开展此项工作仍处于迷茫阶段,究其原因是组织方法上不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主观、孤立地进行安全风险辨识,造成不能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辨识结果,没有真正形成安全分级管控体系。电力企业应当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时开展静态、动态和应急安全风险辨识,并根据安全到位管理要求,实现安全风险的分级管控。
        1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电力的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电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为一项基础行业,不仅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也同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直接关系,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影响非常大。因为电力生产较为特殊,诸多风险均存在于其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中,所以极大的威胁到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一旦不注意就会引发电网瘫痪、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只有保证电力生产安全,方可保证社会的安定和谐与人民的安居乐业。电力行业关系到各行各业的发展。社会中的各个行业发展(交通、通信、餐饮等)均依赖于电力的支持,电力对其来说至关重要。一旦无法保障电力生产安全,则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与损失,若电力企业无法保证电力安全生产这一环节,则势必会导致人员伤亡或大面积停电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发生,而当电网瘫痪了,便会严重限制各行各业的发展。所以,在行业发展过程中电力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力行业关系到企业本身的效益。电力的安全生产还与企业本身的利益紧密相关。企业效益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本身今后的发展。若未充分保证电力生产安全,则事故发生的几率就会非常高,进而使企业自身的形象和信誉受到影响,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同时事故的频繁发生也会破坏整个电力行业的生产秩序。所以,电力企业应一直高度重视电力生产安全,将电力生产过程中安全风险的发生率有效降低,让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充分保障。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不足
        客观而言,当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已经构建了较为系统的体系和流程,能够很好地支撑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但是随着社会对电力能源要求的不断提升,使得电力生产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事故,而当前对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而言,一方面,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意识仍然有待提升。在实践工作中,电力企业在处理安全、稳定以及发展之间的关系时,做的并不是非常到位,往往存在着重绩效轻安全管理的情况,一些员工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具体操作存在失误等情况,一些安全事故始终无法得到足够的保证,且在检修过程中,现场安全组织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一些违规的操作等都不同程度地带来了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在电力安全生产过程中,一些基层性的管理制度并不是非常优化,缺乏正确的认知,对于大型的电力生产管理给予了较高的关注,但是对于项目的日常管理缺乏系统完善的管控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小事故隐患较大,还可能引发大的隐患。且在管理过程中,缺乏良性的监督管理模式,一些监督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具体落实,跟踪检查的效果不佳,指导帮助环节建设也不到位,特别是在一些事故发生后,对于责任人的责任追究不够严谨,处罚过于宽松,致使一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无法取得突破,留下了安全隐患。此外,在电力安全生产过程中,一些安全设备存在不足,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供电企业缺乏一些器具,一些设备的质量则不够达标,且在日常管理中,有时候维护工作并不是非常深入,使得一些检测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及时发现问题,进而产生了安全隐患。
        3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思考
        3.1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要将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有机地融入到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避免“为了辨识而辨识”,片面、孤立地开展辨识分级,导致辨识结果与实际脱离等问题。如:有的企业事前逐个车间、岗位按设备、系统查找辨识安全风险点,制定预防措施,建库立册,尽管做了大量的工作,因为没有将静态、动态风险点和措施区别对待,导致在遇到具体工作时,因人员、环境、工作任务和工机具等情况变化,辨识分级结果和控制措施因与现有情况不符而无法使用。动态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必须与实际工作任务有效结合起来,融入到管理流程中,才能满足动态变化要求。
        3.2强化行政监督管理
        基于风险管理的客观需要,针对性地强化行政监督管理工作,强化风险管理监督评价机制建设,在遵循电力行业安全生产监督规范的基础上,针对性优化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监督机制,强化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认知和构建,成为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在实践中展开综合评估工作,及时发现电力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并相应地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加以强化管理质量,保证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质量。同时,还要相应地构建安全管理监督网络体系,实现层层分级,层层责任,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另外,要严格执行个人保班组、班保组工区、工区保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现场安全监察与危险点分析,落实到人,强化监督管理的质量。
        3.3实行动态评估管理
        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需要开展全面、系统性的辨识、评估工作,由于生产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安全风险必然会随之出现改变。因此要定期对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结果进行复查审核,应每年组织一次复查审核工作,在设备系统及作业环境发生变化时要重点开展辨识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结语
        在电力行业的安全管理中,保证安全生产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对风险的控制,其主要目的即是在潜伏期消除和控制隐藏的危险源,由于电力生产过程中随时都存在着发生事故的隐患时刻,如果不能在其爆发前有效控制则势必会造成严重事故发生,使企业乃至社会损失惨重,因此在电力行业的生产过程中,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且可以合理有效的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让企业的安全生产得到充分保证。
        参考文献
        [1]施伟民.浅议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5(03):190-191.
        [2]张建生.探讨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运用[J].科技创业家,2014(05):2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