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系统相对于其他行业的系统相比,其具备更加突出的独立性特征,在性能、安全性等多方面具备比较突出的要求。配电网当中信息管理以及生产控制等内容存在相对复杂的特征系统所涉及到的组成因素相对比较复杂,配电网不仅需要承担整个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任务,同时还需要做好对配电网安全以及稳定运行的监督控制,从而保障配电网的长期性运行。随着近些年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其在电力系统当中的广泛应用,关于配电网自动化调度的建设逐渐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对此,探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配电网运行可靠性具备显著实际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配电网;运行;可靠性
大数据集合了比较全面的信息,大数据技术能够快速分析普通配电方式存在的问题,而智能电网的运行则需要获取实时数据,即在电网运行过程中,需要对管理、调度以及维修整个运行流程中的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近年来,配电网规模不断扩大,配电网也不断趋于智能化,同时各类配电管理系统传输和应用的数据也大量增长,其中不仅包含配电系统的内部运行、调度、检修等相关业务信息,还包含大量社会类数据,通过有效分析数据,人们可以完善配电网运行方式,提高分析精准度,提升用户用电的安全性和满意度。
配电网运行复杂,如果某区域发生故障,会导致整条线路出现问题,影响范围较大。目前,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较低,很容易出现突发事件,处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使得停电时间延长。另外,现在数据采集和加工等技术不成熟,也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1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配电网运行调度作用
首先,可以实现自实时性的监督控制。配电网自动化调度网络所能够发挥的主要作用在于配电网运行情况的实时性监控,其中涉及到配电网运行的多种指标,如电压、频率、电负荷以及所形成的潮流调度,这一些指标都能够实现实时性的监控。同时还可以实现对配电网运行期间的工况指标进行针对调度,例如设备安装的位置、水能的变化情况以及热能的变化情况等,这一些都可以按照相关指标做好相应的掌握,促使配电网根据要求运行,从而保障供电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其次,实现配电网相关设备运行安装情况的全面掌握。假设配电网设计期间没有充分考虑安全性问题,就必须从安全管理角度上进行改进。在配电网处于运行状况的基础上,会遭受许多的影响因素,从而导致配电网运行出现故障。配电网的建设会涉及到多种技术,再加上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运行期间存在的故障也会不断增多。在缺少对配电网运行的有效监督控制基础上,便需要应用有效的调度管理措施进行干预,最大程度地降低故障风险。
2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配电网运行可靠性的管理策略
可靠性提高的前提是完善电网设备方案、优化各项数据系统,并加快配电网自动化改造,可用更加先进的设备替换陈旧设备,对终端的安装状态进行监测,完善数据采集系统,从而实施系统运行的自动化。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故障区进行快速判断、隔离,从而减少故障区域和停电时间,保证非故障区域的供电正常稳定。
大数据技术通过动态监测、智能分析、高效并发等有效解决了配电网运行管理中存在的复杂性问题,促进配电网运行安全稳定,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掌握配电网运行规律,采用科学的措施对影响可靠性的相关因素进行预防。为保证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人们需要加大电力设备维护检修力度,完善电力检修计划,促进电力设备能够长期稳定运行。确保整个规划的科学合理性是基础,人们需要对配电网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通过所在地的不同情况,对电力负荷情况进行判断,同时结合城市发展情况进行分配和完善。
2.1 系统网络架构
配电网的调度数据网络主要是通过调度生产信息、市场相关信息、EMS数据以及电能计量费用等方式实现数据传递,并保持数据的高质量应用。在构建网络架构的同时,需要针对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构成核心、应用途径等形成全面掌握,并最大程度的提高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稳定性与有效性。首先,在物理层,需要做好环境方面的控制,按照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相关规范的要求,明确机房地板以及相关防静电功能特殊材料的选择,在采用适宜环境的温度控制标准以及空气压力控制标准的同时,做好机房环境的有效控制,一般情况下温度在15°~30°之间、压力在80~108kPa之间。在设施安全性方面,为了更好的保障电源、屏蔽机柜以及服务器等多种设施的安全性,需要做好机房内安全监控管理工作,同时针对机房内及其周边做好全面的监控,规避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风险。针对传送载体而言,集控站等电力相关平台可能会因为电磁影响出现改变,所以在具体建设期间需要应用双绞线方式进行评比,规避回波形成的额外损耗;其次,数据层。数据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体现在主体程度的安全水平基础上。目前大多数的操作程序关键都在于封闭性的状态,但是这也是防护体系存在缺陷的主要因素。目前Unix、Windows系统在配电网自动化调度程序当中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属于安全性水平相对较高的一种;最后,网络层。网络层的安全管理属于自动化调度平台的重点,在网络层卖弄上需要做好数据保障管理。借助计算机保护处理方式各界网络中的各种风险。在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属于安全管理的核心,交换机和路由器在运行中可以实现自我的恶意攻击行为检测,并促使整个网络保持高质量、高效率性运行,在检测期间第一时间隔绝系统漏洞并进行修复。
2.2 管理方面的改进
在不断优化与改进网络安全管理措施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安全性能。在具体管理工作方面,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计算机信息的安全管理综合意识,尤其是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意识、网络信息本身存在丢失的风险,再加上配电网的信息资料重要性,所以最好安全管理显得格外重要。大多数的工作人员都认为安全防护工作并不重要,在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调度自动化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意识缺失的现象,所以做好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在定期开展安全防护工作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安全防护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体系,在调度网的管理工作中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并及时做好调度自动化网络信息的管理制度,在制度方面注重机房的相关安全管理。
3 结语
综上所述,配电网自动化调度的设计与实现是保障配网系统性能、经济效益、安全性效益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城市建设效益的主要方向。只有在将配电网的设计以及规划纳入到城市系统化建设队列当中,才可以更好的保障配电网的规划实效性,从而保障城市的供电系统综合效益,提高整体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云,杨国强.基于配网调度的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31(5):644-645.
[2]黄飞,宋忠友,余红欣,等.基于ITIL的配电网自动化调度系统运维技术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7,13(24):44-45.
[3]彭志强,张琦兵.配电网自动化调度系统信息品质分析新方法及其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8,31(15):100-401.
[4]肖艳炜.基于大配电网的智能调度控制系统智能告警设计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9,232(2):35-38.
[5]张春辉,杨隽,白翠芝,等.变电站自动化远动设备一对多实时通讯的研究和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7,14(3):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