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鲁杭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6卷3月7期   作者:鲁杭 詹林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工程建设的作用和价值逐渐显现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工程建设的作用和价值逐渐显现。有效的电力工程建设对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电力工程管理作为电力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对促进电力工程的有效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现行的工程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基于此,为改变电力工程建设的现状,有必要明确工程管理的现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有效策略,创新其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应用
        1电力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电力工程管理是电力工程规划设计、电力建设、规范规则和风险维护过程中,保证电力工程效益、质量和发展的重要保证。首先,电力工程管理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电力工程的发展满足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其次,电力工程管理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理,涉及到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的重要因素,并尽可能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进行,确保电力工程服务企业的发展要求。最后,电力工程管理创新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要想在认识市场竞争中占据良好的发展空间,就要从工程管理方面进行创新和发展,努力提高本企业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和部门协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优势。
        1电力工程管理现状
        1.1企业自建模式
        作为传统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主要类型之一,电力工程建设大多采用这种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相关企业虽然可以实现对电力工程的独立管理,但他们在项目中以业主的角色负责相关事宜。但是,由于专业能力、技能和知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使得工程管理的实际作用和价值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造成资源成本的浪费,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自建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电力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
        1.2监理模式
        与自建模式相比,监理模式的结构类型有很大的不同。监理管理模式的应用将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分为承包商、监理单位和电力企业三个方面。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承包商和电力企业将依靠监理单位对电力工程进行合同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弥补企业自我建设模式中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监理单位属于第三方,难免会出现对管理工作不负责、不关心的问题,影响项目管理质量的提高。
        1.3CM模式
        CM模型最早是在20世纪提出并应用的。目前,它已成为国际上一种新型的项目管理模式。主要管理模式是:电力企业根据实际情况,与相关设计单位签订合同,委托相关设计人员对电力工程进行管理,实现工程设计与施工同步,有效提高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设计的可行性[3]。但是,CM模式管理模式在我国还处于使用的初级阶段,具体的管理工作和相关事业还没有开展。
        2电力工程管理的创新和应用
        2.1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创优策略
        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施工企业要建立成本管理的运行机制和责任体系,必须对合同单价进行平衡、整合、调整和分解。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定内部核算的单价,从而制定目标成本管理的指导方案,监督指导作业层的成本管理。此外,施工企业应通过改进技术措施,鼓励技术工人长期进行技术创新和优化,加强成本控制。
        2.2安全管理创优策略
        对电力企业来说,安全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只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保证企业的快速发展。一是要建立电力建设安全管理责任制。电力工程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建立科学、安全的施工管理制度,规范和明确作业人员的工作职责。

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安全管理保障体系,规范企业内部生产管理,不断加强施工监理。二是加强施工危险点的安全防控,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危险点进行安全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避免人员和财产损失。在安全事故预防方面,企业要加强整改,制定应急方案,增加救援时间。三是加强电力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一方面,加强设备安全检查,确保机械安全,定期排查安全隐患,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确保电力工程安全施工。另一方面,加强员工操作规范,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寻找全新科学的创新管理形式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应进一步创新和完善:(1)借鉴国外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2)不允许盲目照搬,导致管理模式与国内电力不相适应工程。只有根据我国电力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和完善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才能使管理模式得到充分的创新和运用。比如,在流域水电项目的建设上,可以采取滚动开发的方式,建立专业的人才队伍,分别管理流域水电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的工作,使电力项目管理能够向前推进,既能加快企业的经营效率,保证施工进度,提高管理质量,又能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工程管理分工明确、专业化程度高;而且,在以往的电力项目管理方法中,项目型组织与职能型组织分化严重,给管理带来了很大障碍。因此,运用矩阵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将两者结合起来,避免和调整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电力项目资源的充分共享,从而减少业务过程中的劳动浪费时间,提高业务效率。
        2.4强化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
        对电力企业来说,安全管理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保证企业的快速发展。首先,要建立电力建设安全管理责任制。电力工程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建立科学、安全的施工管理体系,不仅要规范和明确作业人员的工作职责,还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安全管理保障体系,提高电力作业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企业内部生产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二是加强施工危险点的安全防控,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危险点进行安全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避免人员和经济损失。在安全事故预防方面,企业要加大力度,完善和制定应急预案。最后,加强电力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一方面加强施工过程中工器具的安全检查,确保机械的安全,检查设备的安全隐患和工器具的性能,保证设备的合理使用确保电力工程安全施工。另一方面,要提高职工操作的规范性,避免事故的发生。
        2.5注重对责任制度进行完善
        目前,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使电力工程管理模式适应时代发展,满足企业的实际建设需要,必须不断创新和优化电力工程管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电力企业需要根据实际管理情况,完善和完善相关责任制度,并落实到个人身上,从而有效约束自身行为,端正工作态度。同时,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奖惩制度,对业绩突出、业绩不佳的管理者给予相应的奖惩,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6]。此外,电力企业还可以从分配机制、用人机制、服务机制等方面,使管理者切实履行职责,确保电力工程安全有序运行。此外,电力企业还需要完善绩效考核体系,进而实现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应用,促进电力项目的有效建设。
        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电力公司的经营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电力工程管理的科学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电力工程的工作效率,推动电力工程管理创新。对电力企业来说,只有科学利用电力资源,优化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电力工程建设的稳定。因此,在发展阶段,电力企业应积极迎接挑战,寻找创新的发展体制,引入更多科学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者的专业能力,认真研究企业经营阶段的基本情况,建立科学的创新管理形式,为国民经济体系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神洲.试论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科技视界,2019(08):215+277.
        [2]陈瑞.试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及其应用[J].低碳世界,2018(13):75~76.
        [3]郑明敏.关于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与应用的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05):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