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长肌的解剖变异研究及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期   作者:周盈盈
[导读] 解剖学中有大量文献描述前臂肌肉组织的变异。掌长肌作为人体常见变异结构之一,
         摘要:解剖学中有大量文献描述前臂肌肉组织的变异。掌长肌作为人体常见变异结构之一,通常起自肱骨内上髁,并移行于掌腱膜。解剖学教科书和最近相关的论文指出,这块肌肉可能作为一个弱腕屈肌发挥作用。本研究旨在总结几种已发现的变异情况,报告解剖掌长肌过程中的异常特征。解剖变异掌长肌可能会诱发神经血管束压迫症状,特别是正中神经。掌长肌由于缺乏明显的功能,临床上可用于肌腱移植或肌肉移植。此外,它是局部麻醉手术的解剖标志之一。
         关键词:解剖变异;掌长肌;异常增大;双掌长肌;掌长肌缺如
掌长肌 (PLM) 被认为是人体变异最大的肌肉,正常情况下其形态为梭状肌腹,起源于肱骨内上髁,然后在前臂约 1/3 处变成一条长肌腱,插入掌腱膜[1][2]。虽然关于其实际功能和意义的争论还有很多,但就目前的研究得出,掌长肌由正中神经支配,它的作用主要是紧张掌腱膜以及提供虚弱的屈腕力量[3]。已知掌长肌的变异有神经血管束压迫综合征的原因,特别是在腕管处的正中神经和腕尺管处的尺神经[1],掌长肌腱腹的反转变异与腕部神经卡压关系密切,是腕管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之一[4]。由于肌腹短小、肌腱细长,掌长肌可用作重建手术中的移植物,用以修复或代偿附近诸肌的功能[5]。此外,因为掌长肌也是腕部正中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其解剖知识至关重要[4]。本论文旨在报告几种掌长肌的解剖变异类型和特征,并讨论其人类学和临床意义。
1.掌长肌异常增大的解剖变异
         有实验[6]在一具用苯酚溶液固定并解剖的男性尸体中发现,其右前臂的掌长肌呈现出明显变异,变异特征为以肌肉组织增大为主的掌长肌异常增大。还有实验[7]在解剖了一名73岁女性尸体的左前臂后,发现了一个逆转的掌长肌。过度使用反转的掌长肌肌肉会导致肌肉的局部肥大,反转的掌长肌还可能会导致腕部区域发生腕管综合症和盖恩综合征,引起疼痛和水肿。另外,有报道发现一例罕见的位于前臂远端腕管外处的正中神经受压综合征[8]。一名21岁的男子由于双侧前臂的临时正中神经受压症状而导致在工作时受伤,症状是由于逆转的掌长肌引起肌肉的肥大而导致的,在切除异常肌腹后病人的症状立即得到缓解,相关文献中曾报道了10例类似病例,这是第一例双侧症状。
2.双掌长肌腱的解剖变异
         有文献指出[9],医护人员在急诊诊治一例自残腕部切伤的28岁女性患者的手术中,探查发现有双掌长肌腱。在该急诊前臂远端切割伤患者术中发现双掌长肌腱变异,共同位于浅层,屈指浅肌腱表面,在正常的掌长肌腱尺侧有一块扁平蹼样肌腱,桡、尺侧腕屈肌及屈指肌腱腱膜均完整,两肌腱向远端均移行于掌腱膜,位置无异常,正中神经的位置也无异常改变。关于双掌长肌变异的案例,还有文献提到在一具成年男尸标本的解剖过程中,发现其左上肢出现双掌长肌[10]。在去除标本双上肢的皮肤及浅筋膜,暴露出前臂和腕掌部后,发现其左侧前臂有两块掌长肌。它们均起自肱骨内上髁,分别止于腕掌侧韧带和掌腱膜。其中桡侧掌长肌的肌腱长为12.10cm,肌腹长11.23cm,尺侧掌长肌的肌腱长为13.82cm,肌腹长为9.21 cm。在尺侧掌长肌与尺侧腕屈肌之间有尺神经和尺动静脉通过,该标本的右侧前臂掌长肌未见异常。
3.掌长肌腱缺如的解剖变异
         掌长肌的变异形式多种多样,尽管在临床、术中或尸体解剖检查后发现它呈现出许多不同的异常变化,但在其变异中最为常见的还是掌长肌的缺如[11]。掌长肌在世界各地的缺席率介于1.5%和63.9%之间]。有作者认为,除其种族变异的影响因素外,其缺如存在性别差异,以女性多见、双侧缺如多见、单侧缺如时发生于左侧多见。另一些研究试图将掌长肌缺失与其他解剖结构异常联系起来,如掌浅弓异常、跖缺失等。

有研究人员通过对年龄在 7-85 岁之间的329 名华人(其中120 名男性和 209 名女性)进行实验和统计得出,中国人中掌长肌缺如的患病率为 4.6%,远低于相关文献中通常提及的患病率,在此研究中还表明,掌长肌的缺失与身体的不同侧面、性别以及缺失是单侧还是双侧之间没有太大关系。
4.讨论
         无论是从百分比还是形态来看,掌长肌是人体中变化最大的肌肉之一。在相关文献中最常见的掌长肌变异是其不存在或所谓的发育不全,其他类型变异相对较少见。如果对其特殊类变异不了解,可能会造成误诊、误伤或者错误修补,造成不良后果。故门诊在诊治疑似腕管综合征患者或者行腕横韧带切开、腕部正中神经松解术时应多加辨别,留意掌长肌腱变异。虽然最近的研究表明,由于掌长肌是一种正在退化的肌肉,它的缺如比率逐年增加,但是作为人体腕部的重要解剖标志,了解掌长肌的解剖变异对腕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Mathew AJ, Sukumaran TT, Joseph S. Versatile but tem-peramental: a morphological study of palmaris longusin the cadaver. J Clin Diagn Res. 2015; 9(2): AC01–AC03
[2]Souza C, Pires L, Figueiredo L, et al. Palmaris inversus muscle: a case report with clinical and surgical discussions. Int J Anat Res. 2017; 5(4.1): 4500–4503
[3]Testut L, Latarjet A. Tratado de Anatomía Humana. 8th ed. Salvat, Barcelona 1958.
[4]Bilateral reversed palmaris longus muscle: a rare anatomical variation.Folia Morphol. Salgado G, Cantín M, Inzunza O, et al. 2012; 71(1): 52–55
[5]王怀经.局部解剖学(8年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05.
[6]Hypertrophic reversed palmaris longus muscle: a cadaveric finding.Lucas Pires, Jan-Peter Perissé, Gabriel Costa Serr?o Araújo, Jorge Manaia, Albino Fonseca Júnior, Marcio Antonio Babinski Folia Morphol (Warsz) 2017 Oct 24 Published online 2017 Oct 24.
[7]Three-headed reversed palmaris longus muscle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Konstantinos Natsis, Sofia Levva, Trifon Totlis, Nikolaos Anastasopoulos, George Paraskevas Ann Anat.?2007;?189(1): 97–101.?
[8]Bilateraler reverser Musculus palmaris longus--seltene Ursache eines peripheren N.-medianus-Kompressionssyndroms. Fallbericht.R. Giunta, U. Brunner, K. Wilhelm Unfallchirurg.?1993 Oct;?96(10): 538–540.
[9]宗传冲, 田恒, 王玉发等. 双掌长肌腱变异1例[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 第26卷(4):310-311.
[10]张玉珠, 袁德智, 黄玉圣等. 左侧上肢掌长肌变异1例[J].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6, (1):73.
[11]王刚阳,杨建华,张舒驰,等.掌长肌变异伴示指和中指指浅屈肌间异常肌肉1例[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5):667-6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