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一种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糖过高,从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临床上出现多尿、烦渴、多饮、多食,消瘦等症状,严重的有可能发生血管、神经等系统或部位的慢性并发症以及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人的增多使得我们不得不重视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糖尿病人而言,患病后的护理及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十分重要,为此,有必要对糖尿病的护理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工作;护理要点
一、我国糖尿病护理的现状
对于目前糖尿病护理的现状分析有助于糖尿病治疗的研究,并且提供科学的依据。
1、糖尿病护理的特点:糖尿病发生的诱因很多
(1)遗传因素: 1型和2型糖尿病均有较为明显的家族史。其中某些致病的基因已被确定,有些尚处于研究阶段。
(2)生活方式 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的膳食会导致肥胖,随着体重的增加及缺乏体育运动,胰岛素抵抗会进行性加重,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
(3)年龄因素 大多数2型糖尿病于30岁以后发病。在半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时年龄为55岁以上。
2.我国糖尿病护理的发展进程
(1)起步阶段
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大概是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那时人们对于糖尿病的概念很模糊,因此对于糖尿病的护理并没有区别于其他的疾病来对待,只是和普通疾病同等护理,基本都是临床的基础护理。
(2)发展阶段
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经过较大的变迁,在八九十年代,这个时候就开始为糖尿病的发病提供了温床,发病率就逐年上涨,因此糖尿病护理也随着发展,已经不是简单的临床护理了,更提供一些人性化的服务。
3.影响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因素
目前我国对于糖尿病的前期教育还处于落后阶段。中国的生活环境对于护士的信任度较低。
二、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1、定期测量血糖做好检查
定期测量血糖值了解血糖水平。空腹血糖:可以反映头天晚上的用药是否可以控制血糖到次日晨(即降糖药的远期疗效),还可以间接反映机体自身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情况。午餐、晚餐前血糖:可用来指导患者调整进食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量。三餐后血糖:可以反映饮食控制和用药后的综合治疗效果,便于指导饮食和药物治疗;还可以间接反映进餐刺激后胰岛素的分泌情况。睡前血糖:反映胰岛β细胞对进食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监测睡前血糖主要是为了指导病人科学加餐。
2、药物指导
对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应当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通过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评价药物疗效。口服磺脲类药物应当观察患者有没有低血糖反应。对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3、心理指导
帮助患者调整好情绪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患者因人而异地进行解释,让患者走出迷惘,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协助患者适应生活问题。糖尿病患者住院后角色改变了,生活环境也变了,同时要接受糖尿病的治疗,也就意味着要求患者改变自己多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
4、饮食指导
控制饮食是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措施,合理调配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环节。饮食应以控制总热量为原则,实行低糖、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同时应定时定量。对轻型病例,可单用控制饮食疗法。三餐分配一般为1/5,2/5,2/5或1/3,1/3,l/3。三餐饮食内容要搭配均匀,每餐均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且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防止血糖波动过大,这样有利于减缓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胰岛素的释放。
5、运动指导
运动疗法具有降糖、降压、减肥、减轻高胰岛素血症、降低甘油三脂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等作用,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还可以避免肥胖和过度紧张。安排运动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适量,避免过度劳累的。2型糖尿病病人运动时以中等强度为适宜,根据患者的病情、爱好去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一般在饭后1h左右运动最为适宜,每日2~3次,每次30~60 min。运动不可间断,要持之以恒。为了避免低血糖发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较高时进行,在活动时应注意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并携带甜点,及写有姓名、家庭地址、亲人电话号码和病情卡以应急需。
6、并发症的护理
(1)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护士应准确执行医嘱,以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况,每l~2h留取标本送检尿糖、尿酮体及血糖、血酮体等。
(2)低血糖反应:常见有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有关,多见于Ⅰ型糖尿病病人。表现为疲乏、头昏、心悸、出汗、饥饿,重者可引起昏迷。当病人出现强烈饥饿感,伴软弱无力、恶心、心悸甚至意识障碍时,或于睡眠中突然觉醒伴皮肤潮湿多汗时,均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发生低血糖时,采取的措施包括:立即平卧休息,有条件应先做血糖测定,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以缓解症状。昏迷者应立即抽血、查血糖,继之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30mL。根据情况调整胰岛素的有效使用剂量和时间、定时定量进食及适量运动是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关键,若就餐时间推迟,可先进食些饼干,也可以静脉推注50%葡萄糖和肌注胰高血糖素。
(3)过敏反应的护理:注意胰岛素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瘙痒、荨麻疹,全身性皮疹少见。罕见血清病、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护士应作好抢救准备。
(4)糖尿病足
选择合适的鞋袜。要穿松、宽、软的布鞋或透气的皮鞋,避免穿凉轻或高跟鞋。保持鞋的干燥,可同时几双鞋轮换着穿。及时修剪指甲,积极防治感染。
每晚用温水泡脚,以不烫为度,因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末梢神经功能降低,痛、温觉减退。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洗涤剂。每次浸泡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并避免用力搓揉,以防擦伤皮肤
(5)糖尿病眼病
发病率较高,积极治疗的同时也要加强护理。我们来看以下内讲解糖尿病眼病的护理措施要注意哪些地方。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熬夜及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