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柏高市政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构建海绵城市是我国未来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主要理论之一,通过建设出具有海绵作用的城市景观可增强城市的蓄水功能,减少城市内部水分流失的同时提升城市绿化景观水平,对促使我国城市发展、保证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等均有实际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海绵城市理论针对在城市建设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应用原则及注意事项展开讨论与思考,以期对全面提升我国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水平、提升城市城市形象等有所助益。
关键词:海绵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
引言
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在发展主动就要像海绵一样可以吸收降雨、存储、渗透、净化雨水,达到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的目的。在干旱的时候可以释放水资源合理利用。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很容易受到周边因素的影响,而在自然环境中雨水会对城市道路建设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其作为海绵城市的关键内容对于道路雨水管理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通过道路绿化实现对雨水的净化与收集,达到环节城市地下水资源紧缺等问题,有利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1海绵城市理论的简述
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城市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可以使城市的绿化进一步地发展,首先可以根据水资源有效地规划绿化面积以及绿化地点,城市有好的绿化,对于城市的面貌有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城市化进程。除此之外,海绵城市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节省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是把城市建设地像海绵一样,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海绵城市建设有很多优势,首先它可以合理地对水资源进行分配,不会造成资源的不合理使用或者是资源的浪费现象,通过对水资源科学的管理,可以使城市的发展更加平衡更加合理;另外,海绵城市可以有效地防止水灾现象的发生,这样可以极大地保证城市的发展。
2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技术
2.1截留技术
设计人员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为增强会水面积。通过结构和材料,缓解降雨过程中雨水径流速度,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雨水径流的进行时间。这种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在降水初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雨水径流量的剧增,降低给城市道路所带来的压力,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通过树干截留等方式来实现。
2.2促渗技术的内容
促渗技术能够很好地保证雨水的渗透,从而有利于进行蓄水以及净化工作。促渗技术是把一些普通的材料换成透水性能比较好的材料,这样就不容易出现积水的现象,并且有效地增加雨水的渗透率。另外,还要考虑透水材料的使用地点,要综合城市的发展情况,在合适地方使用透水材料,例如马路和绿化带等,在这些地方使用透水性材料,既能够保证城市的规范合理蓄水,又有利于提高城市面貌。除此之外,对城市的马路等建设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从而推动城市的发展,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透水材料有很多种,一般常用的有透水砖和沥青混合材料等,这些透性材料的合理使用,能够保证城市的规范蓄水,并且有利于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3海绵城市理论设计道路绿化景观的要点
3.1路侧绿带的设计
路侧绿带的功能和作用就是雨水的排出与储蓄,其功能性与美观性是在设计时主要考虑的一个方面。第一步是将植被利用起来形成缓冲带,过滤雨水,然后将绿地设置成下沉式绿地,把雨水进行再次的过滤和净化,最后储存备用。因为周边有较多的居民,设置时在远路段设有观赏区域,以便于人们观赏同时满足人们生活所需。
植被的色彩会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不同季节的道路景观,不仅能够有效地将观景的空间结构进行调整,同时也使其极具观赏性,从而形成了人、道路景观、交通协调的良好画面。
3.2排水管渗透方法
排水管道中要合理的进行管道的渗透设计分析,应用特殊材料保障其符合设计标准。多数材料的表面会存在一些孔洞,直径要控制10mm范围中,对排水管道周边进行填充,在材料中通过设置多孔层的方式实现对路面积水的蓄积处理,此种排水管协调性良好,具有良好的透水效果,占用的空间范围相对较小,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在管体的周边会堆积大量的碎石,这些碎石是因为雨水冲刷以及运输车辆运行过程中掉落形成的,在清理过程中相对较为困难,很容易堵塞管道的孔隙,如果不及时清除处理则就会直接影响其渗透的效果与质量。排水管道在设计过程中要贯穿整个道路工程,因为城市道路结构相对较为复杂,交叉口的数量也较多,排水管道铺设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管道线路布置相对较为冗长,因此在施工重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分析,综合实际状况进行考察分析,审核各项数据资料信息,符合规范要求之后在进行施工建设,这样才可以保障排水管道设计的整体效果与质量。
3.3合理栽植
栽植树木是构建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基本条件,而在结合海绵城市理论进行树木栽植设计时需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方面,为保证海绵城市理论适用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必须选择具有蓄水性、生长力强的树木,并依照当地气候等科学选择树木,严格筛选栽植技术,提升绿化景观的蓄水能力,另一方面,选择植被时必须针对植被在该地区内适应性和生长习性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对比,并注重植物的多样性,优化绿化景观形象的同时保证其符合海绵城市基本条件,优化景观设计水平。
3.4科学合理进行排水沟设计
城市道路两侧排水沟设计中,要始终遵循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原则,在设计中要充分的了解当地周边的生态环境,将排水沟与生态有效结合,避免二者互相影响而导致出现各种问题。在进行排水沟设计中要综合绿化植被层、土壤种植层、水分渗透过滤层、渗排水层、砂石层开展。此种结构的排水沟可以实现对道路雨污的合理过滤分析,实现对路面积水的有效渗透,也可以综合周边的生态环境提升,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再生以及合理的利用。
3.5重视环境气候的不同
我国的地域辽阔,物种丰富,每个地区都有其不同的物种,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也很大,例如我国南方与北方,在同一时节则有完全不同的气候,所以在进行绿化景观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到各种环境因素。在海绵城市理论基础上,要全面地考虑到各种气候问题,如果是在南方,那么降水量相对较大,这时候就要考虑到植物的蓄水性,如果是在北方,那么天气就会寒冷,这时候就要考虑到植物的抗寒性。除此之外,还有温度、湿度、海拔等问题也要考虑到,只有充分地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够保证植物很好的生长,从而保证绿化景观工作有效的进行,推动城市的发展,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有关部门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案。
结语
在城市建设方面,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将传统市政“灰色”管网与“绿色”海绵技术充分融合起来,不仅能够将雨水进行有效的管控,还可以将城市水生态进行修复,提高了城市防涝能力,保护和珍惜水资源,同时提升了绿化带的审美功能,让大家得到美的享受,充分地展现“海绵城市”系统的可持续性、生态性、低能耗性等理念,降低了市政建设的投资。
参考文献:
[1]宋琳琳.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14).
[2]李立学.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8(08):138-139.
[3]王聪,刘相岚.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4):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