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积沙地区路基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叶晓寅
[导读] 摘要:针对风积沙地区路基设计展开讨论,分析路基设计背景,总结风积沙地区特征与设计方案,明确行之有效的路基设计方法,随之介绍植物防护技术、工程防护技术,发挥技术优势做好路基设计与边坡防护工作,提高路基稳定性,旨在改善沙漠化现象,提高风积沙地区环境质量。
        北京建达道桥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15
        摘要:针对风积沙地区路基设计展开讨论,分析路基设计背景,总结风积沙地区特征与设计方案,明确行之有效的路基设计方法,随之介绍植物防护技术、工程防护技术,发挥技术优势做好路基设计与边坡防护工作,提高路基稳定性,旨在改善沙漠化现象,提高风积沙地区环境质量。
        关键词:风积沙地区;路基设计;沙漠化;沙埋
        风积沙地区道路工程受当地的地形、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路基设计环节难免会存在难度,例如沙埋、风蚀等,如果在路基设计过程中没有及时得到解决,会影响到后期道路工程的使用期限与行车安全。但是,风积沙地区存在特殊性,是路基设计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在路基设计环节采用先进关键技术,提高风积沙地区路基设计水平。
        一、风积沙地区路基设计背景
        我国沙漠化情况比较严重,沙漠面积已经达到国土面积18%以上,多分布在新疆、青海等地区。因为西北部地广人稀且经济水平相对较差,开展道路工程施工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并且造价整体较高。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进入到关键时期,风积沙地区的道路设计工作呈现出非常关键的作用[1]。
        分析风积沙地区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常年风沙,一旦出现风沙流动,还会导致沙埋与路面浮沙等现象,影响到道路工程的质量以及行车安全,还增加道路防护的难度。开展路基设计,可以降低风沙对于道路项目的危害,采取路基设计技术,提高路基结构稳定性。
        二、风积沙地区路基设计方案
        (一)道路选线
        风积沙为受到风力作用影响会在地区内行成下沙物质,主要以细沙、极细沙为主,颗粒比较集中,粘聚力接近于0,呈松散粒,具有较强的透水性能。风沙区比较常见沙害现象,形成的原因为沙源、风力以及当地的地形地貌等,具体分析如下:(1)沙埋,道路矮路堤与浅路堑路段是沙埋现象的常发地区,情节严重会导致路面积沙与堵塞排水系统等问题,还会影响到行车摩阻力与安全性;(2)风蚀,路基边坡、路肩等部位遭受风吹蚀之后会出现破损,其中严重的位置便是路堤路肩、路堑边坡。风沙还会降低空气的能见度,无法保证行车安全性[2]。
        在风沙区内选线非常重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路线设计之前对沿线沙丘展开调查,掌握沙丘特性与活动情况,尽可能的选择与流沙严重地区较远的位置。若条件不允许,建议在沙丘边缘、高地前缘背风区、沙丘河流两岸与固定沙丘等地带通过。道路选线经过局部流沙区域,应该规避沙丘下风侧,以免公路受到沙体移动的影响遭到掩埋;(2)路线走向和主导风向维持平行关系,如果路线、主导风向两者为垂直状态,那么路堤上风侧边坡坡脚、坡中两个位置便会有大量风沙沉积,在比较低的风速下路基中心周围还有可能会产生风沙沉积,同时增加两侧路肩部位受到风蚀侵害的几率;(3)选择路线以直线为主,如果当地条件不允许建议设计大半径曲线[3],曲线段必须有路堤,曲线外侧朝向设定为主导风向;(4)为了降低施工与养护环节的作业难度,合理节省资金支出,选定路线要遵循就近原则,接近材料产地与水源地,缩短运输时间;(5)风积沙区域内设置路堤要保证填土高度,尽可能的规避路堑、半填半挖这两种断面形式,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择完全开放式路堑,否则不建议采用路堑形式[4]。
        (二)路基断面形式设计
        第一,建模。采用软件创建路堤模型,将左边界设定成来流侧,并且设定初始速度是8m/s,边界层则设定为紊流。
        第二,总结路堤风速场规律。风积沙地区道路面临最为常见的沙害是沙埋,其原因之一便是风沙流受阻。根据分析发现风沙流受阻、路基横断面形式的联系非常密切,如果侧风经过路堤,路堤本身受到阻挡作用,会对原风速场规律带来影响,行驶状态下的车辆也会受到风荷载的影响而产生变化,降低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可见总结路堤风速场变化规律的重要性[5]。为了保证路基与风速场规律特征的清晰性,需要创建有限元模型,观察模型之后绘制路堤风速场模拟图。超出地面高度设定为变量,绘制路基横剖面方向风速变化图,以此作为路堤风速场规律定性分析的依据。
        结合路基设计与实践情况,总结路堤风速场规律如下:(1)侧风经过路堤气流在路堤阻挡作用的影响下降低风速,可能会在上风侧坡脚位置形成弱风区。顺延上风侧边坡爬升,期间过流断面的面积逐渐减小,气流受压导致风速增加,过流断面数值达到最小时,风速便会提升至最大。气流经过路基顶面时,风速先降低后回升,随即在路基中心位置,距离地面高度一定距离时,风速小于初始风速,如果高度不断提高,风速降低幅度也会随之减小;沿下风侧边坡方向由于过流断面突变,在下落过程中风速逐渐降低,甚至会形成回流现象与弱风区;(2)路基两侧位置的路肩风速提升,在这一条件下并不会产生风沙沉积,却可能会面临风蚀侵蚀。所以路基设计环节必须要加固路肩,建议采用大粒径碎砾石开展路肩施工;(3)两侧位置的边坡坡脚、坡中、路基顶面中心位置,风速有明显的降低,特别是两侧坡脚位置,容易沉积风沙,不仅提高沙埋发生几率,还会威胁到道路行车安全。
        第三,设定路堤高度。在不同路堤高条件下搭建风速场,按照各个沿程高度绘制风速图。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路基高度的提升,风速场的变化也更加明显,两侧路肩、路基位置的上方位置,风速可达到最高。同时,路基两侧的边坡坡脚位置,风速降低可达到最大;(2)与地面距离缩短,路基横断面位置不同,风速增减幅度也存在差异。路基高度与风速场特征的关系非常密切,路基边坡坡度需要考虑其中。所以,路基设计过程中设定路基高度,需要结合各个边坡坡度与高度建模,计算不同边坡坡度下的风速场,按照各个沿程高度绘制风速变化图纸[6]。

采集沿程各个高度位置风速数值,制定风速变化表,总结得出:边坡坡度较缓的位置,沿程高度相同,风速增减幅度也不断降低;边坡坡度发生变化,沿程各个高度位置风速受到的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异,其中沿程高度较高的位置风速影响小,证明沿程较低位置风速则会受到显著影响;如果路基边坡坡度较缓,并且小于1:4,沿程各个高度位置风速受到的影响不明显,通过搭建相应的有限元模型对路基高度与边坡坡度等展开分析,明确各个影响因素对路基风速场可能带来的影响,确定路基最佳的高度与边坡坡度。如果路基高度控制在1.0m,建议边坡坡度调整为1:4,路基高度降低,路基边坡坡度也要随之调整,边坡取值在1:4~1:1.5区间内最佳。
        三、风积沙地区路基设计技术
        风积沙地区路基设计难免会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改变路基填料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的因素很多。如路基浸水之后增加湿度,会降低土体强度与路基稳定性。对于一些岩性比较差的岩体,如果水文发生改变,会使得风化更加严重。除此之外,地表水流冲刷与地下水浸入,也会降低岩土表层稳定性,提高路基水毁现象的几率[7]。如果路基在风沙环境长期暴露,路基边坡、路肩也会面临风蚀危害。结合道路工程建设实际情况,路基设计技术的合理选择与应用,能够显著提高路基稳定性,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为此,下面围绕风积沙地区路基设计技术展开讨论。
        (一)植物防护技术
        路基设计环节采用植物防护技术,主要是在稳定边坡中种植树木、铺设草皮,做好公路边坡的绿化防护,可以在短时间内规避边坡冲刷影响。植物防护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土壤温湿度,加强水分稳定性,减轻地表水冲刷的影响,降低路基地表径流量与流速。植物根系可以约束土壤颗粒,提高附近土壤紧固性,以免发生土壤流失的现象,达到固沙保土、稳定边坡的效果。考虑到风积沙地区特征,实施道路边坡防护期间,必须要选择当地生长的植物物种,比较常见的有沙篙、紫花首蓓和沙柳等。同时,为了保证植物防护技术应用效果,需要加强沿线自然景观协调性与美观性,创建安全性高的道路交通条件,避免行车驾驶疲劳而导致的交通事故。
        编制风积沙地区植物防护方案,要求注意下面几点问题:(1)风积沙地区设置沙障与防护林。采用植物防护技术,在沙质路基的边坡位置设置沙障,可以在土工网格沙障、沙埂沙障与沙袋沙障等几种形式中选择,沙障网格内部可以种植当地植物物种。通过这一方法可以达到良好的固沙保土与阻沙防雪效果,充分发挥出防护林、附近环境的作用,利用植物搭配种植的方式缓解行车疲劳,提高道路驾驶安全性;(2)扩大黄土覆盖面积。沙质路基边坡位置的黄土覆盖厚度在10~20cm之间,将其整平处理之后选择适合地区土壤条件的植物种植,坡面上方黄土封闭沙粒,保证种植植物充足的养分,以此实现植物的健康生长,同时也能够加强植物成活率,经过现有实践经验发现该方法对于植物前期生长有非常好的成效,如果是在地表径流相对较大的地区,必须要将黄土冲刷作用考虑其中。
        (二)工程防护技术
        路基设计按照地区沙漠种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防护技术,制定防护方案如下:(1)土工格室绿色柔性边坡防护。提前焊接土工格室,将焊距控制在70cm,高度控制为15cm,壁厚则以1.2mm为宜。焊接完成之后,土工格室采用平铺、叠砌的方式放置于边坡的上方,使用锚钉进行固定,坡面位置可以种植防沙植物。采用土工格室可以有效释放土体应力,保证边坡的稳定性,以免因为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挡墙结构性造成破坏。此外,因为土工格室的重量比较轻,不会对地基处理提出严格要求,所以能够避免陡坡表面受到雨水冲蚀。填料方面采用当地素材即可,缩短工期、节省造价;(2)如果边坡比较高、坡面陡,常规形式的树木种植与铺设草皮可能会在暴雨条件下遭到冲刷,建议通过挂网植草的方式将该问题解决。三维植被网可以有效保护边坡,以免植被育苗受到风雨冲蚀的影响,网格吸附植物根部,起到保护植物的目的。挂网植草在边坡表面可以作为保护层,提高地表糙度,缓解坡面迁流、沟槽迁流现象,避免雨水对坡面形成冲刷以及边坡崩塌问题。边坡上方位置挂网植草,也能够起到净化周围空气的作用,将车辆行驶期间产生的尾气稀释、分解,排除其中的有害物质,控制噪音,达到理想的风积沙区域环境保护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改善我国风积沙地区的环境质量,道路工程建设期间需要做好设计工作,要求充分考虑到周围环境与自然条件等因素,编制路基设计方案,一方面可以保证道路路基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后期项目投入使用之后的行车安全,通过绿化种植的方式净化风积沙地区空气,以期能够缩小沙漠化面积。
        参考文献:
        [1]高江平,阿不都沙拉木·买买提艾力,杨含,彭秋玉.填料及隔断层对路基多场域影响的试验研究[J/OL].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7.
        [2]张宏,刘海洋.含硫酸钠风积沙路基土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与模型修正[J/OL].中国公路学报:1-8.
        [3]赵建刚,陈俊涛,吴文杰.重载铁路风积沙路基填料工程特性及压实机理研究[J].工程建设,2019,51(12):35-38.
        [4]杨玉泉,赵立东.基于回弹弯沉值的风积沙路基性能研究[J].公路工程,2019,44(05):247-251.
        [5]薛飞.风积沙填筑路基的边坡稳定性与工程防护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06):15-18.
        [6]宇翔.三向土工格栅在高填方风积沙路基中的应用实例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11):72+74.
        [7]王照钧.沙漠地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5(28):285+3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