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记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一且诊断心肌梗死,要认真细致观察病情,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做好心理及基础护理,提高心肌梗死治愈率。现将内科近两年收治的4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 临床资料
本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在42岁-73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4岁,病情2小时-10小时不等,所有息者中梗死部位前壁心梗5例,下壁心梗15例,后侧壁心梗6例,广泛前壁心梗19 例,病情恢复37例,存活率82. 2%。
患者在 48h内病情最为危险,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加强患者48h内的监护,在严密观察心电监护仪时做好记录工作,每4h测体温1次,每次15~30min测脉搏、心率,呼吸各1次,每小时测血压1次,开备好抢救药械。
二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24 h之内易并发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心肌梗死发生后24h 内死亡者90%是死于致死性心律失常,所以应尽早开始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应注意观察意识、呼吸、出入量、出汗和末梢循环情况,建立静脉通道,监测心肌酶,为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2.绝对卧床休息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第1周~2周内,病情极不稳定,应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生活由护理人员负责,如大小便、漱口、进食等,应减少不必要的翻动,尽量避免用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整洁的住院环境。
3.吸氧 在治疗中给予2 d~3 d持续吸氧,流量为每分钟2~4 L,吸氧对休克或者心功能衰竭的患者特别有益,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有助于减轻疼痛:可以缓解呼吸困难,提高血氧饱和度,减少并发症。病情平稳后停止吸氧,每日更换鼻导管及蒸馏水1次,并将鼻导管从另一鼻孔插入。
4.饮食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发作时应禁食,2 d内可以进流食,之后改为软食,应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饮食以低热量、低脂肪、低钠、易消化、少产气、含适量维生素的食物为宜,如青菜、水果和豆制品等,应给予必需的热量和营养,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严禁烟酒。
5.心理护理 患者住院后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和心理,如紧张、焦虑、恐惧、担忧,这些不定心理不仅对治疗无益,甚至会增加治疗难度。所以医护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于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医护人员要耐心予以解答,清晰讲述病情及治疗方案,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疑虑。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内心感受,多讲述鼓励性的语言,如介绍成功案例,激励患者保持积极的治疗心态,努力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出院。当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时,护理人员要耐心抚慰,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
6.对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般需卧床休息2周 ^3周,故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从而导致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为了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出现,应定期做肢体被动活动,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卧床休息,消化功能减弱,进食减少,使胃肠功能受抑制,而易导致便秘,因而排便较为费力。
入院后常规给予缓泻剂,适当地吃些水果、蔬菜,加强废部按摩,减轻患者心理不安: 发生便秘时,嘱患者不要用力排便,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发生意外, 必要时给予低压盐水灌肠。对于绝对卧床患者应指导其定时床上排便的习惯,无并发症的患者,在严密监护下早期下床坐式排便,以防便秘的发生。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应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为了预防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可在心电监护下给予叩背、翻身等。
三、健康指导
1.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如:精神紧张、劳累、情绪激动、饮食不节、嗜烟酒等。
2合理饮食,保持营养的供应,应选择低胭固醇、低动物脂防、低热量、低糖类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3.适当进行身体锻炼,注意劳逸结合。
4.按医嘱服药,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以备急需。
5.生活要有规律,按时起居,保证睡眠,避免熬夜。
6.洗澡时要特别注意不能过饱或者过饥,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不能过高,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7.要注意气候的变化,有资料表明,持续低温、大风、阴雨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所以天气恶劣时注意保暖,口服药物进行保护。
8.定期复查。按医嘱定期复查,并教会患者及家属发现
病情变化时的紧急自救措施。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危重病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通过全面细致的护理,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每一项护理工作都要耐心细致,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要仔细观察,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心理疏导,缓解患者恐惧及焦虑的负面情绪;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合理饮食,做好健康指导,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患者的生有质量,提高心肌梗死的治愈率。护理人员要认识到临床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并对患者做好正确引导,采取快速而有效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最终实现治愈疾病,恢复健康。
四、体会
通过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使我体会到: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护士一方面要熟练掌握护理基础知识、操作技术、专科理论知识、急救技术:另一方面还要采用人性化针对性的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体贴关心病人,多于患者沟通,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似心理,增加他们的信任和安全感,为思者营造良好的治疗修养环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情配合治疗机护理,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崔爱芹.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 10: 1099-1100
{2}刘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7, 31: 208.
[3]吕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河南医学研究,2017, 10: 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