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妇科门诊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措施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4期   作者: 周雪梅 何艳珍 叶绮玲
[导读] 浅析妇科门诊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

         【摘要】目的 浅析妇科门诊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此次200例研究对象是2017年2月-2019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妇科门诊患者,以数字表法为准分组,各10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心理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紧张羞愧、抑郁多疑、消极自卑、急躁不安发生率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97.00%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给予妇科门诊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保证护理效果,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实践。
         【关键词】心理特征;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妇科门诊
         随着不断发展现代医学水平,在行疾病治疗时,开始重视社会心理因素,随着人们不断提升健康意识,对医院门诊提出了更高的医疗需求,其主要特征为病种复杂、就诊量大,患者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严重情况下,还会引发医疗纠纷,干扰到治疗效果。与其他门诊相比,妇科门诊存在着差异性工作内容,会涉及到不同方面的内容,很多患者在就诊时,很难启齿,并担忧侵犯自身隐私,不愿表面自身病情,导致加大治疗难度,因此,医护人员在行干预时,应明确患者内心想法,通过针对性干预,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确保临床效果。此次我院围绕妇科门诊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展开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
         此次200例研究对象是2017年2月-2019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妇科门诊患者,以数字表法为准分组,各100例,观察组,年龄区间21-69岁,平均(45.54±2.05)岁;对照组,年龄区间22-70岁,平均(46.20±2.46)岁,两组患者资料经分析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实施健康教育、维持候诊秩序、消毒医疗器械管理等干预措施。
         观察组:依据患者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①若患者伴有躁动不安情况,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有秩序、安静的候诊室环境,应优先照顾病情严重或正处于较大年龄的患者,利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增加患者信任感,除此之外,还应给予患者健康教育,转移患者注意力,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②若患者伴有焦虑恐惧情况,应为患者详细讲解治疗方法、所起到的治疗效果及治疗意义,并为患者讲解成功案例,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自信心。③若患者伴有自卑情况,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讲解疾病传播途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告知其如何预防,并以真诚的态度与患者加强交流,对患者隐私加以保护,增强患者心理觉悟。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医院自制心理状态调查表对200例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相关指标包括紧张羞愧、抑郁多疑、消极自卑、急躁不安[1]。②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200例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共分为3个指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与临床效果呈正比[2]。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用SPSS18.0软件处理,(±s)和[n(%)]代表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t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200例患者不良情绪发生情况 
         观察组比对照组紧张羞愧、抑郁多疑、消极自卑、急躁不安发生率均更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对比200例患者不良情绪发生情况[n(%)]

         2.2对比200例患者护理满意情况
         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97.00%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对比200例患者护理满意情况[n(%)]

         3 讨论
         妇科门诊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很多患者均会表现出急躁不安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迫切地想获得治疗,无法稳定不良情绪,有患者认为自身病情复杂、危重,希望尽早就诊,以至于表现出激动情绪,在遇到与自身病情相似的患者,会主动围观医生诊断,对患者诊疗过程密切关注[3]。也有部分患者会表现出消极自卑情况,青壮年患者为这类患者的主要发病群体,该年龄段会表现出突出的社会角色,在遇到疾病时,会表现出复杂的心理活动,不仅担心自身家庭情况,还担心没有打理好家庭生活,会面对较多的社会问题,在进行检查时,会表现出负面情绪[4]。
         妇科门诊在实施护理干预时,应重视护士在门诊中的作用,医院整体服务质量会在护士的服务质量中有所体现,这一点主要在门诊护士身上表现,良好的形象可增强患者信任感,促使患者愿意接受健康宣教和心理指导[5]。护理人员还应依据患者内心想法,实施护理干预,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并认真实施健康指导,引导患者就医,为患者创建一个舒适的就诊环境,确保患者不良情绪得到缓解[6]。门诊护士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专业的护理技能,与患者主动沟通,从患者角度出发,确保患者护理需求得到满足,并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与不同性格,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充分地给予患者安抚与关注,平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7]。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干预时,还应注重护理细节,对于患者的隐私,给予充分尊重,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护理配合度[8]。本次试验主要对给予妇科门诊患者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紧张羞愧、抑郁多疑、消极自卑、急躁不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可见,心理护理可起到良好的干预效果,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总而言之,给予妇科门诊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保证护理效果,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许梅芳, 赵坚, 瞿真. 浅谈肿瘤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与干预措施[J]. 心理医生, 2018, 24(4):340-341.
[2]熊拥鹏, 闻丽. 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与护理干预措施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15):1960-1961.
[3]张杰, 邓春燕, 王玉. 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与护理干预措施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15):1960-1961.
[4]黄琪花, 陈光英, 游华英, 等.高校女大学生妇科内分泌疾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 22(2):156-158.
[5]宗彦飞.护理干预对未婚人流患者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 23(3):445-447.
[6]栾云英, 林海丽. 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饮食保健, 2019, 6(18):195-196.
[7]施雪群, 陈健. 中西医结合护理管理措施对产后抑郁症患者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的影响[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 24(11):99-101.
[8]钟志英, 吴晓燕, 林晖华,等. 曼月乐治疗妇科门诊患者的宣教方法及效果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1):197-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