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4期   作者:张瑜
[导读] 分析在急诊创伤护理中实施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摘要 目的 分析在急诊创伤护理中实施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共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54例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一组为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模式的常规组,另一组为实施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的观察组,两组各有患者27例,分析这两组患者的病情确诊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确诊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从抢救成功率上看,观察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从对护理的满意度上看,观察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急诊创伤护理中采取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急诊创伤;护理效果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导致受到严重创伤的患者日渐增多,大部分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通常还会合并多个器官受到损伤,甚至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从而使得治疗效果不佳。无缝隙急救护理是目前临床急诊科护理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护理模式,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本文就以我院2018年4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54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现将内容做如下报道。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54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平均分组,一组为常规组,给予本组患者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另一组为观察组,给予本组患者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两组各有患者27例。常规组:男性患者17名,女性患者10名,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65岁,平均年龄为(47.53±3.06)岁;观察组:男性患者15名,女性患者12名,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66岁,平均年龄为(46.85±3.21)岁。经比对后得出,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给予本组患者常规急救护理,护理措施如下:在接到急救电话时,立即询问患者的发病原因、联系电话、详细地址等,同时通知医生、护士,告知驾驶员3分钟内出车,采取常规急救护理对患者进行救治。
         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本组患者无缝隙急救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在前往的途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患者家属进行简单的救治,以防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2)在患者入院后,用多功能转运床来转运患者,将患者从抢救室医护人员手中交接至院前急救医护人员手中,随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2]。(3)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患者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项目,需使用急诊室通道,急救物品以及交接单由护理人员进行转运,并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完成检查措施,检查结果由辅助科室告知接诊医师,接诊医师再将患者的情况通知到病房,待病房医师同意接受后,由协助患者检查的医护人员陪同患者进入病房。(4)最后,告知患者家属需要办理的相关手续以及费用等。
1.3疗效判定
         分析两组的病情确诊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对患者家属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
2结果
2.1  病情确诊时间以及抢救室滞留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确诊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如下表一。
表一  病情确诊时间以及抢救室滞留时间比较 (±s)

2.2  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下表二。
表二   抢救成功率比较  n(%)

2.3  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下表三。
表三   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n(%)

3讨论
         临床上大多数的严重创伤患者病情均较为严重,需要及时给予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为患者的治疗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无缝隙急救护理是一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护理模式,医护人员在定期培训学习中能够不断的提高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从而降低医疗事件的发生几率[3],减少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而且无缝隙急救护理可以确保患者在急救的过程中,达到院前急救、急诊以及病房等各科室的同步化,避免耽误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通过本文研究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确诊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也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
         综述所述,在急诊创伤护理中采取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5(7).
[2]陈存秀,李静,詹黎黎.分析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智慧健康,2018(13).
[3]袁建涛.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对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