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总结结肠癌根治术后针对患者急性疼痛的护理方法,探讨有效的缓解术后患者急性疼痛的规范化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03-2020.03期间在我院普通外科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00名,根据不同的护理措施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名)和疼痛规范化护理组(50名),对比患者在不同护理措施下的疼痛程度以及出院前的满意度。结果:经试验发现试验组患者NRS评分(1.6±0.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NRS评分(4.1±0.5)(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满意率94%(47/50)明显高于满意率74%(37/50)(P<0.05)。结论:提高责任护士对疼痛的认知、责任护士对围手术期疼痛相关知识的宣教、对疼痛进行精确评估和有效的疼痛干预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急性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康复,从而大幅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结肠癌;急性疼痛;护理体会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nursing methods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pain after radical operation of colon cancer, 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standardized nursing measures to alleviate the patients' acute pain. Methods: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20, 10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adical resection of colon cancer in general surgery of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50 patients) and pain standardized nursing group (50 patien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asures to compare the pain degree of patients under different nursing measures and satisfaction before discharge. Results: the NRS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1.6 ± 0.3)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4.1 ± 0.5) (P < 0.05). At the same time, 94% (47 / 50)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more satisfied than 74% (37 / 50) (P < 0.05). Conclusion: to improve the cognition of the responsible nurses to the pain, the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of the responsible nurses to the perioperative pain related knowledge, the accurate evaluation of the pain and the effective pain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cute pain of the patients, improve the comfort of the patients,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patients, and thus greatly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 colon cancer; acute pain; nursing experience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刺激(组织损伤)后出现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也是临床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1]。术后急性疼痛会提高心肌耗氧量,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延迟胃肠功能恢复,促进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不利影响。同时,还会给患者带来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增加患者不适感。如果不在初始阶段对疼痛进行有效控制,急性疼痛有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而开腹手术是导致最严重的术后疼痛的手术类型之一[2]。作为普外科的一员,如何有效控制术后急性疼痛,为患者提供舒适有效的护理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在APS的目标指导下,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普外病区护理团队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出现的急性疼痛实施规范化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经验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8.03-2020.03期间于我科行结肠癌根治术手术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男38例,女12例,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53.5±2.4) 岁;对照组男40例,女10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51.6±1.8)岁。此100例均为择期手术患者,无严重并发症,能有效沟通。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健康指导,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注意切口及引流情况,给予常规的疼痛评估,遵医嘱用药等。
试验组患者除给予常规护理外,同时给予规范化疼痛护理,包括术前、术后疼痛知识宣教,规范的疼痛评估,心理护理,特殊镇痛药物使用的护理等。
1.3评价
1.3.1疼痛评估 采用NRS评分法(numerical rateing scale,NRS)对患者进行术后评估。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不影响睡眠),4~6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睡眠中痛醒),10为剧烈疼痛。由责任护士询问患者疼痛的程度并做记录。
1.3.2满意度调查问卷 由患者在出院前填写完成。满意度调查问卷由医院自行设计,有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
2 结果
2.1疼痛程度比较 试验组NRS评分(1.6±0.3)分,對照组NRS评分(4.1±0.5)分。试验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非常满意39人,满意8人,一般2人,不满意1人,满意率94%。对照组非常满意27人,满意10人,一般9人,不满意3人,满意率74%。试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对疼痛认识的提高,患者对镇痛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据有关调查显示,外科择期手术75.5%的患者担心术后疼痛,92.0%的患者迫切需要术后镇痛,80.0%的患者反映镇痛不足,50.0%以上的患者术后72 小时仍疼痛不止[3]。要求无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在以往的护理中,护士常常根据自身的经验、技术水平以及医生的医嘱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难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事实证明:只有规范化的疼痛护理才能有效镇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3.1改变护士观念,提高认识 责任护士是术后镇痛管理的直接负责人。只有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才能给于正确的护理。有研究表明:护士经常低估患者的疼痛。对疼痛强度的评估,护士和患者主诉不一致的几率占77%,有54%的护士低估了患者疼痛的强度,而仅有13%的护士过高地评估了患者疼痛的强度[4]。为了改善护士对疼痛相关知识缺乏的状态,科室专门派出一名护士参加医院疼痛管理小组,并定期为大家讲解相关知识,以提高病区护士对疼痛知识的掌握程度,纠正不正确的疼痛认知,从而为患者提供正确的健康指导。
3.2及时有效的术前术后宣教 虽然患者希望手术过程没有疼痛,实际上,仍有许多患者认为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认为使用镇痛药物会成瘾,因而拒绝使用药物镇痛,即便术后镇痛控制不理想仍任可以耐受。要改变这种观念,术前术后宣教必不可少。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心理状态、疾病种类给予个体化健康宣教。
3.2.1术前,对患者进行疼痛相关知识指导,形成正确理念。介绍疼痛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以便于术后准确评估疼痛程度。介绍镇痛药物相关知识,帮助走出成瘾误区。介绍PCA镇痛效果、PCA的使用方法和镇痛药物的副作用等,同时对患者自控的定义、自控的时间、PCA与术后恢复的关系以及何时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自控的安全性等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术前宣教,满足患者的需求[5],为实施术后患者自控镇痛奠定基础。
3.2.2术后,指导患者及时诉说自己的疼痛,鼓励患者进行自我疼痛的缓解,如强烈咳嗽时,用枕头或手按压住切口,避免切口牵拉导致的伤口的疼痛[6];也可以采用视觉分散法、听音乐、有节奏的慢呼吸等方法缓解疼痛[7-8]。教会患者正确的使用PCA,叮嘱患者在翻身活动、咳嗽或者肢体活动锻炼前,提前按压PCA给药按钮,并强调当患者静息疼痛评分≥3分时及时按压PCA给药按钮,而不是等待疼痛加剧时再按压PCA以免影响镇痛效果[9]。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3.3及时准确地疼痛评估记录 术后疼痛评估是术后疼痛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及时准确地评估可以为镇痛的实施提供有效的依据。根据疼痛的程度,术后疼痛可以分为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轻度疼痛:在安静平卧时不痛,在翻身、咳嗽及深呼吸时才会产生的疼痛;中度疼痛:在安静平卧时疼痛,并影响睡眠;重度疼痛:疼痛难以忍受,无法睡眠。对术后急性疼痛而言,疼痛评估方法宜简单。我们选用目前临床较常用的NRS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评估,疼痛评分≥4分时每4小时评估一次,疼痛评分<4分时每天评估两次。評估应做到固定时间间隔,原则上静脉给药5-15min,口服给药后1h药物达最大治疗作用时应评估治疗效果,同时在给予镇痛药物后3-4小时再次评估。
3.4心理护理 护理术后疼痛患者时,心理社会因素及行为因素常被忽视。研究表明焦虑状态可降低痛阈、夸大疼痛强度,而心理不良应激如抑郁和负性情感等可增加术后止痛药用量,且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有关[10]。因此应重视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疏导。患者入院后应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术后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的病房环境,通过聊天、听音乐、看电视的途径转移患者注意力,淡化疼痛意识。临床操作轻柔、准确,减少、避免牵拉痛等不良刺激。
3.5配合医生给予药物护理 护士要掌握各类镇痛药物的用法、用量、作用、不良反应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给药,并及时观察、记录患者用药后反应,为镇痛的实施提供依据。使用PCA自控镇痛的患者除给予健康宣教外,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应注意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扭曲打折,保障药物的顺利输注。同时还需观察患者用药后的表现,若有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尿储留等表现及时告知医生,给予必要的处理。
4 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舒适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术后急性疼痛的护理中,护士只有树立正确的疼痛管理理念,掌握正确的疼痛评估方法,实施有效的疼痛护理措施,同时重视患者的健康宣教,对患者实施规范化的疼痛护理,才能有效的缓解腹部外科术后患者的急性疼痛,为患者提供优良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冷希圣.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疼痛处理专家共识[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5:166-172.
[2] 于翠萍,安建雄.临床急性疼痛管理进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0,15(8):111.
[3] 高凤莉.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术后疼痛控制中的作用[J].现代护理,2008,14(6):808-809.
[4] 宋桂霞.疼痛的护理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6): 11-12.
[5] 史崇清,李峥.自控镇痛患者对术前教育需求的调查[J].现代护理,2005,11(20):1694-1695.
[6] 刘小红,张艳.综合护理对减轻腹部外科手术患者疼痛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 13) : 3115.
[7] 李辉莹.中西医综合护理在减轻腹部手术疼痛方面的作用[J]. 社区学杂志,2015,13( 19) : 71.
[8] 熊小燕.腹部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中医护理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9):103.
[9] 唐碧云,张丽芳,朱永满,等.急性疼痛服务团队早期干预对患者术后自镇痛效果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 32(6):680-682.
[10] 于翠萍,安建雄.临床急性疼痛管理进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0,15(8) : 111.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