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开展手术室优质护理方案,进一步提升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52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手术室优质护理,分析护理结果。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VAS疼痛度评分为(3.6±1.2)分,对照组为(5.0±1.5)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为7.7%,对照组则为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方案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便利,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开展,并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优质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
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往往存在退行性变、且由于纤维环破裂、髓核流出压迫到脊髓神经,患者的日常生活吧备受干扰,且有年轻化趋势【1】。在治疗上手术方案为主,但是作为创伤性操作必须做好手术围术期的准备工作。本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52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进一步探究手术室护理策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52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区间在40-70岁之间,平均年龄则为(49.1±3.5)岁。从病变部位上看,包括L3-4和L4-5以及L5-S1。在入院后对患者登记的一般资料进行详细记录,以便查阅和全面病情分析,组间对比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保障手术室的环境舒适、做好手术准备事宜;观察组则为手术室优质护理,即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手术方案的说明,在手术开展期间,对手术室的温湿度进行控制,核实患者资料和手术信息,并给予患者鼓励,实施麻醉。器械护士要核对器械准备和质量,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此外,在手术中,手术室护士要注重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做好手术标本管理,如果有问题及时协助处理。在术后,也需要协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并每两小时翻身一次,在卧床24小时后可以结合患者的情况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手术治疗后VAS疼痛度结果对比分析,得分越高,疼痛度越高。随后,调查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和手术总用时。
1.4统计方法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以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在本次实验中,针对手术用时、VAS疼痛度采用计量统计,不良事件上则为计数统计,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VAS疼痛度评分为(3.6±1.2)分,对照组为(5.0±1.5)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手术用时统计中,观察组为(63.5±6.1)min,对照组则为(78.2±8.0)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此同时,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为7.7%,对照组则为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分析(例,%)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开展手术治疗,其主要形式为腰椎间盘切除伴椎板切开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但是手术具有一定的难度性,必须加强护理支持,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在护理期间,除了对手术实施的准备工作外,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心理给出护理方案,促使护理质量的提升,并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2】。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当从多角度考虑手术事宜,包括术前患者的情绪状况、身体状况,并通过专业知识的讲解以及经验进行手术预判,尽可能的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提升医护人员的配合度【3】。除此之外,手术期间也要注意患者出现的综合并发症,缜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改善、优化护理相关问题。
综上所述,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方案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便利,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开展,并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萍萍. 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锻炼指导中的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8):249-250.
[2]李志超,倪文静,杨敏. 手术室心理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4):16563+16565.
[3]姚贵平. 医护一体化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J]. 实用医技杂志,2018,25(04):459-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