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当患者进入康复期后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变化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康复期精神分裂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的恢复,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改善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心理护理;精神分裂症;抑郁;焦虑;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convalescent schizophrenics. Methods: a total of 100 schizophrenic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hen the patients entered the rehabilitation period, the control group only took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d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compared the change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nd the differences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core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has a good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of schizophrenia. It can improve th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of patients,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cognitive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and role function of patients, and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atients' physic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 schizophrenia; depression; anxiety;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基于认知、心理、生理、社会、家庭等多因素障碍而产生的一种精神疾病,患者可出现认知不协调、感情障碍、思维阻滞、抑郁焦虑、情绪多变等症状【1】。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国民生活压力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久而久之就发展成为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很容易在抑郁、焦虑情绪下产生自暴自弃、自残、轻生的想法,从而逐渐与家庭、社会脱轨,从而变成社会不稳定因素【2】。因此我们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以科学、有效、合理的方式逐步引导患者走出心理阴影、摆脱精神疾病、重新融入社会。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共选取样本100例,均为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男24例,女26例,年龄17-64岁,平均年龄38.2±5.3岁,平均病程6.6±3.2年,观察组50例患者,男20例,女30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8.8±4.9岁,平均病程6.9±3.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1)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通知书。
2)排除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全身性疾病患者。
1.3方法
当患者进入康复期后,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心理评估: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对患者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角色功能进行综合评估,评价患者心理状态特征,制定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获取患者患病前后经历,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生活及工作上的困难,从而明确护理重心和护理目的,逐步引导患者克服心理障碍、重新融入社会。
2)心理教育:根据患者心理情况实施针对性心理教育,在患者认知功能尚可的情况下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精神分裂症的危害和预后情况,争取患者的协同配合,同时鼓励患者通过自制克服负面情绪。
3)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旁人提供帮助,因此医护人员应当与患者家属进行协同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陪在患者身边,给予患者勇气和信心去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3】。同时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需求和喜好进行病房布置,让患者感受到温暖,逐步打开心扉。
4)支持治疗:此外患者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进行支持治疗,比如组织精神分裂症交流会,让精神分裂症患者互相认识,以“同病相怜”为基础寻求患者群体内部的共鸣,让他们在互相接触、互相支持、互相帮扶中战胜精神问题。
1.4评价指标
使用抑郁、焦虑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焦虑情况,同时通过自评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焦虑情况越严重、生活质量越高。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率表示,经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抑郁焦虑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存在差异,对照组50例患者,生活质量评分65.6±8.7分,观察组50例患者,生活质量评分78.3±9.1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早期精神分裂症状较轻,以心理障碍形式出现,随着病程的增加患者症状会越来越严重,直到最后发展成为单纯药物无法有效控制的精神疾病。虽然药物能够控制患者发病情況,但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需要配合专业的心理辅助治疗才能帮助患者逐步摆脱心理阴影、树立生活的信心【4】。
通过本组研究结果发现,在常规护理和治疗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在康复期精神分裂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的恢复,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改善均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波.系统的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4):102-104.
[2]符丹萍,陈萍,王苏景等.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及焦虑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4):135,144.
[3]殷丽萍,赵楠.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0):107.
[4]方芳,聂垚,朱翠等.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心理护理的教学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6):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