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对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治疗中口腔粘膜反应的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鼻咽癌患者7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普通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口腔粘膜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口腔粘膜反应II-Ⅲ-Ⅳ级发生率为2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86%,且观察组因口咽粘膜反应导致中断放疗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4%,P<0.05。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降低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的口腔粘膜反应,提升患者进食能力,帮助患者顺利实施完放疗计划,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借鉴。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放疗;口腔粘膜反应;护理干预;效果
鼻咽癌以东南亚一带国家发病率高,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鼻咽癌生长部位隐蔽,特别是咽隐窝和鼻咽底部的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瘤体的逐渐长大和瘤体的扩散和转移方可出现,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鼻塞、血涕、鼻衄、耳鸣、耳聋、头痛、听力下降等。由于鼻咽癌对放射性治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放射治疗鼻咽癌是当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口腔粘膜对射线敏感,由于腮腺、唾液腺均在照射范围内,故放疗后腮腺、唾液腺功能受抑制,腺体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减弱,在放疗1-2周开始出现口干、唾液粘稠、咽痛、口腔溃疡等症状,且随着放疗剂量的递增而加重。这对延长治疗时间、患者健康质量、生存率带来了影响。为此,本次研究选取我院7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其效果,进行如下的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7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研究。按收治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将2018-1至2019-1收治的设为对照组,2019-2至2019-12收治的设为观察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鼻咽癌临床诊断标准并确诊,均是初诊患者,未发现癌细胞转移,并将伴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癌症病史患者、孕妇排除。
35例对照组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年龄为42-70(59.69±2..48)岁,男女分别为21(60.00%)、14(40.00%)。
35例观察组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年龄为41-71(59.25±2.35)岁,男女分别为20(57.14%)、15(42.86)。
对照组和观察组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的相关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可对比。
1.2方法
1.2.1 35例对照组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行口腔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1)首先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做好卫生宣教。放疗前洁齿并治疗牙疾,松动牙齿必须抜除。对牙周炎或牙龈炎采取相应治疗后再进行放疗,预防骨髓炎发生。
(2)注意口腔卫生,每日晨起及睡前使用软毛牙刷刷牙,饭前、饭后漱口。可选用复方氯乙啶或生理盐水漱口。
(3)张口锻炼,以免放疗后由于咀嚼肌和下颌关节纤维变导致的张口困难。
(4)放疗中因味觉改变,口腔无味或异味感需吃软食或流质,少量多餐并鼓励多饮水,每天饮水3000ml以上。选择合适的温度,尽量避免过热食物。
(5)放疗中嘱戒烟酒,避免吃过热、过硬及刺激性食物,反应明显时,可服清热解毒药,消炎止痛类药,如金因肽、复方维生素B12喷口腔。口腔疼痛严重者,进食前可用1%普鲁卡因含服。出现Ⅲ°及以上口腔粘膜反应,按医嘱予抗炎激素对症治疗,必要时暂停放疗,待好转后再恢复放疗。
1.2.2 35例观察组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自2019年2月开始,我科增加了护理人力,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每2周1次行科室集中卫生宣教和高年资护士小组长制分组管理,责任护士床边指导,护理方法如下:
(1)健康宣教干预:患者入院后,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如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放疗过程中口腔出现不适感是正常现象,治疗后可自行恢复,使患者完成“知信行”的转变;同时,可通过监督、纠正及鼓励的方式,规范患者的生活习惯,加快患者的康复。
(2)情绪护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需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口腔出现的不适反应,对其反应程度进行判断,向患者详细讲解出现轻度反应原因、过程及如何恢复等,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为避免患者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可通过播放轻音乐、患者喜欢的电视节目,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出现任何问题,要及时向医护人员寻求帮助,以解决护理工作中的不足。
(3)口腔粘膜反应分级护理
① 0级放疗反应的症状及护理:该类型患者无需特殊护理,只需保持口腔清洁即可,指导病人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嘱病人每天喝水3000ml以上增加尿量,迅速排出体内毒素,以减轻反应。
② I级放疗反应的症状及护理:患者口腔有肿痛、红斑,粘膜有水肿、充血等症状发生,轻度疼痛。患者口腔的清洁需选择软牙具、双氟牙膏(可有效防放射性龋齿)。需服用清热解毒类药物。使口腔粘膜湿润,淡盐水漱口每天4-5次,每次鼓腮含漱至少一分钟。指导病人做张口运动,饮食以软食易消化为好,忌辛辣,忌烟酒。
③II级放疗反应的症状及护理:患者口腔出现溃疡,疼痛感加强,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粘膜反映随放疗剂量增加而加重。此时,应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工作。定期协助患者做好口腔清洁工作,帮助患者在粘膜溃疡处、红肿出涂抹粘膜保护剂,可予生理盐水+巨和粒或普鲁卡因液+庆大霉素含服,按嘱使用金因肽、复方维生素B12喷涂口腔。
④III级放疗反应的症状及护理:患者口腔溃疡严重,出现糜烂、出血等症。进食困难,只能进流食。患者在II级护理基础上,鼓励患者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留置鼻饲管,静脉补充营养和热量,有效增强患者体质,按医嘱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镇痛药,帮助患者建立坚持完成放疗的信心。
⑤ IV级放疗反应的症状及护理:由于患者已不能进食,溃疡面积大,有脓性物质,可出现畏寒、发热等症状。患者营养状况较差。因此需要暂停放疗,增加对患者口腔护理工作次数,在III级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到4次/d。对患者使用口腔喷剂或粘膜保护剂。对合并霉菌感染患者使用5%碳酸氢钠溶液含漱口,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治疗,鼻饲饮食及静脉高营养、补充白蛋白等支持治疗,直到患者口腔好转,能进流食,再行放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2组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的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情况及因口腔粘膜反应导致中断放疗率。
根据RTOG/CTC急性放射性损伤分级标准,将粘膜反应分为5级,即0级、I级、II级、III级、IV级。0级粘膜无变化;I级粘膜充血,可有轻度疼痛;II级出现片状粘膜炎或伪膜形成,中度疼痛需止痛治疗;III级出现融合的粘膜炎或伪膜形成,轻度诱发出血,重度疼痛,需麻醉药;IV级出现溃疡、出血、坏死,或产生危及生命的后果。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计数(卡方检验)、计量(t检验)资料用SPSS20.0软件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有很大差别。
3 结果
观察组35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Ⅱ+Ⅲ+Ⅳ级发生率为2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86%,P<0.05。
表1 2组患者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情况对比(n,%)
.png)
观察组35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因口腔粘膜反应导致中断放疗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4%,P<0.05。
.png)
4 讨论
鼻咽癌放疗过程中,患者因照射强度增大导致口腔粘膜脆性增大,容易出现溃疡等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营养支持带来严重影响,不利于持续放疗。尤其是腮腺、唾液腺功能受抑制,导致口腔唾液减少,不利于口腔自洁。因此,需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口腔粘膜状况,进行不同强度的护理工作。在给予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护理干预过程中,通过“知信行”系统化的改善,纠正患者的不良习惯,尽可能降低III、IV级口腔粘膜状况的发生,提升患者进食能力,增强患者自身抵抗力。通过对患者进行情绪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完成治疗,保障临床效果,提升患者生存力。
综上分析可知,采用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降低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的口腔粘膜反应,保证调强放疗顺利进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凤. 鼻咽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营养支持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9.
[2]宁冰洁. 银荷漱口液预防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口腔粘膜炎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
[3]唐春慧. 抗辐喷对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防护作用的疗效观察[D].大连医科大学,2019.
[4]曾启峰,罗本华. 针灸防治鼻咽癌放化疗后不良反应综述[J]. 大众科技,2019,21(10):98-100+132.
[5]王晓莉,余婷,王虎. 口腔溃疡防护剂(利膜平)对放疗所致口腔溃疡的疗效[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9,40(01):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