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评价自拟清热除湿消痤汤联合平衡罐治疗粉刺(湿热蕴肤证)患者的有效性,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为应用口服自拟清热除湿消痤汤。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平衡罐,四周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自拟清热除湿消痤汤联合平衡罐治疗粉刺(湿热蕴肤证)患者能够明显降低不同痤疮患者面部皮损改善情况,较对照组疗效更佳。结论:自拟清热除湿消痤汤联合平衡罐治疗粉刺(湿热蕴肤证)患者疗效均显著优于同类对照组,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清热除湿消痤汤;痤疮;湿热证;平衡罐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生活压力的日渐增大,饮食结构改变,使用化妆品不当,精神紧张等因素,致使发生痤疮。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性疾病,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为其特征。常伴皮脂溢出【1】。正值青春期发育的群体,是患痤疮的高发年龄段,特别是油性肤质的人的男性。一般症状较为轻微,但是处理不当常形成瘢痕疙瘩,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笔者于2018年3月-2020年3月采用清热除湿消痤汤联合平衡罐治疗粉刺(湿热蕴肤证)患者1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昌吉州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将符合痤疮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粉刺(湿热蕴肤证)的120例病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1~48岁,平均(23.2±5.36)岁;病程15天~4年。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l0岁~52岁,平均(19.27±6.15)岁;病程1月~5年。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软件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2】
1.2.1 西医诊断标准:按照《中药新药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寻常痤疮的诊断标准。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皮损为毛囊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黑头粉刺和疤痕,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
1.2.2中医证候标准:湿热蕴肤证:主症:皮肤油腻,以疼痛性丘疹和脓疱为主。次症:间有结节,或伴口臭,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具备以上主症及次症两项以上者,可诊断。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西医痤疮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湿热蕴肤证证候的诊断标准;③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治疗前1月前未服用过治疗痤疮相关的内服药,1周前未用过与维A酸类外用药。
1.4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10岁以下,52岁以上者;②不符合上述中医辨证标准及西医诊断标准者;③合并严重心、肝、肾、血液等系统性疾病者;④治疗前1月前服用过治疗痤疮相关的内服药,1周前用过与维A酸类外用药。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口服自拟清热除湿消痤汤,具体治疗药物、剂量与疗程如下:
牡丹皮12g、生地黄12g、赤芍12g、紫草9g、大青叶12g、皂角刺9g、山慈菇9g、荆芥穗10g、甘草6g、丹参10g、茯苓10g、炒白术12g、鸡血藤12g、醋三棱9g、醋莪术9g、金银花12g、通草5g、升麻2g。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服。所有中药饮片都为同一批次药品,符合相关质量控制标准。
2.2治疗组
在此基础上联合平衡罐(背部膀胱经辨体),平衡火罐实施方法:在保暖和遮挡患者的前提下,让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闪罐:在背部两侧分别闪罐个来回,一个从上到下,一个从下到上。走罐:涂少量润滑油于患者背上,留罐于肩膀正中,相当于大椎至肩峰连线的中点,沿督脉及膀胱经走向推罐个来回,在背部两侧分别摇罐、抖罐次,再次走罐疏理督脉及膀胱经次。留罐:走罐后,沿患者双侧膀胱经留罐,时间。治疗后用热毛巾擦干背部,协助患者穿好衣服。1次/周。四周为一观察周期。
2.3疗程:1月。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
2.4疗效判定标准【3】:按尼莫地平法计算,以皮疹消退率作为疾病疗效判定标准。皮疹消退率=(治疗前皮疹总评分-治疗后皮疹总评分)/治疗前皮疹总评分。
痊愈:皮疹消退率>=95%;显效:95%>皮疹消退率>=70%,或疾病严重程度减低2度以上;好转:70%>皮疹消退率>=30%,或疾病严重程度减低1度以上;无效:皮疹消退率<30%,或皮疹反见增多。
2.5统计学方法
我科采用SPSS 17.O统计软件进行病例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6两组治疗结果
.png)
2.7不良反应
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寻常性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碍容性疾病,西医认为其发病机制与青春期雄性激素分泌过剩导致皮脂腺功能亢进、皮脂导管角化异常增殖,毛孔堵塞以及毛囊皮脂中微生物炎症改变及免疫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祖国医学认为前额发生痤疮主要以心火亢旺,肺经有热为主;两颊部症状明显多由于肝胆湿热所引起;鼻部及周围两边明显多由于肺胃积热严重;口周多与脾有关,而下颚生痤疮多与内分泌及冲任失调有关【4】。《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劳汗当风,寒薄为铍,郁乃痤。”当代医家又相继提出了淤血、痰结、湿热、肝郁、肝火、肾阴虚、冲任失调等理论。
笔者根据中医脏腑和气血津液辨证,采用自拟清热除湿消痤汤联合平衡罐治疗粉刺(湿热蕴肤证)患者。清热除湿消痤汤由18味中药组成(牡丹皮、生地黄、赤芍、紫草、大青叶、皂角刺、山慈菇、荆芥穗、甘草、丹参、茯苓、炒白术、鸡血藤、醋三棱、醋莪术、金银花、通草、升麻),其中牡丹皮、生地黄、赤芍、紫草、大青叶清热凉血,金银花清泄肺胃之热,皂角刺、山慈菇、升麻清热化痰、解毒透邪,荆芥穗清除血中伏热,丹参、鸡血藤、醋三棱、醋莪术活血补血、软坚散结,湿盛加白术、茯苓、通草以健脾祛湿,甘草调和诸药。平衡罐是以中医理论为根据,反射性的引起中枢神经向应激状态转变,有效激发经气,使各经脉气血运行通畅,临床上利用闪、揉、游走、抖、留罐等不同的罐法循经拔罐,清泄膀胱经湿热,效果明显。平衡火罐技术改善粉刺(湿热蕴肤证)患者,既能治病也能防病,充分符合中医的“治未病”理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自拟清热除湿消痤汤联合平衡罐治疗粉刺(湿热蕴肤证)患者,取得了显著效果。且此方法安全、简便、效果明显,受到了患者的好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秦桂芳,张蓓,曹璨景.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座疮50例[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3):269.270.
[2]王辉武.关于痤疮的思考[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0):876—877.
[3]洪婷婷,吴丽霞.刺络拔罐配合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6):387—388.
[4]吴芳芳,杨素清,张淑杰.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青春期痤疮[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0(11):1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