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手术后感染如何应对?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4期   作者:张玉兰
[导读] 骨折属于临床骨科中高发性病症,车祸、摔伤等属于诱发骨折病症的常见原因
       
         骨折属于临床骨科中高发性病症,车祸、摔伤等属于诱发骨折病症的常见原因,目前,临床上多以手术治疗方式来治疗此病症,即借助于手术切开复位以及置入固定物的方式来有效恢复患者骨折部位稳定性,促使其受骨折部位正常功能的恢复。由于手术治疗属于一项创伤性操作,术中有创操作以及术后切口护理工作不到位均会引发术后感染现象,致使增加患者术后生理及心理方面的痛苦度,延长其术后住院时间,增加诊疗经济费用。基于此,本文对骨折手术后如何应对术后感染进行了探析,详情如下。
         1.骨折手术后感染症状出现的原因
         骨折手术的实施会对患者的皮肤浅层组织的第一道免疫屏障造成破坏,术中皮肤深组织肌肉以及骨组织长时间暴露后会造成该部位处细菌定植及污染的机率,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患者术后感染风险。骨折病症发生后的6-8h尽快对患者的创面组织进行清洗利于降低手术治疗后发生切口感染症状(见图1)的机率,且发病至手术时间越长,患者出现病原菌繁殖及污染的机率就越高,同时其所出现感染症状的风险也就越大。通常情况下,术后会以留置引流管的方式来排除组织间隙处的积液及积血,以此降低患者术后感染风险,促进切口愈合,但是若未能把握好引流管留置时间或者是未能做好引流护理工作,将反过来增加患者术后感染风险。骨折手术的创伤性将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加之医院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病原菌容纳场所,若未能注重术后抗感染治疗,将造成交叉感染,影响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此外,经研究发现,手术期间血糖水平控制不良以及抗生素的滥用也会加剧术后术后感染。
         图1:骨折术后切口感染图
         2.骨折手术后感染应对策略
         2.1急性感染应对策略
         急性感染一般常发生于骨折术后2周内,出现骨折术后急性感染后,患者会表现出处发热、寒战、夜间出汗、活动性疼痛、肿胀以及僵硬等症状,经实验室检查后即可明确诊断。针对于急性感染的应对策略来说共包括有以下几点:(1)清创:对患者的血肿及坏死组织进行彻底性清除,选取多部位标本进行组织学或者是细菌性检查,若患者存在有骨坏死现象时,应对其进行锉髓清创,保障将锉髓中坏死组织清除干净。(2)内固定物处理:经X线片观察患者内固定物周遭情况,若发现钉道周遭有死骨现象时,应尽早进行清创冲洗,必要时可对支架固定螺钉进行更换。(3)伤口处理:对于开放性伤口使用有消毒功能的敷料进行保护,并需每日更换敷料,避免出现外源性细菌感染;对于闭合性伤口来说,可使用伤口冲洗剂以及林格式液进行引流冲洗,注意观察患者引流畅通性,必要时可对引流管进行更换。(4)抗菌素的使用:治疗骨折术后感染应用抗菌素是必不可少的,在未明确患者致病菌的基础上,可给予其广谱类抗生素药物进行服用,明确致病菌后应给予患者相应抗菌素进行治疗。(5)取出内固定:若患者感染症状较严重、经反复性清创后无效、受感染范围较广且炎症控制无效时可考虑对内固定物取出。
         2.2迟发性感染应对策略
         迟发性感染一般常发生于骨折术后2-10周内,出现骨折术后迟发性感染后患者会出现骨折部位酸胀感、肿胀以及深部疼痛等不良症状,由于该感染症状有一定的隐匿性,致使诊断困难度相对较大,X线片、穿刺培养以及实验室检查利于实现该症状的明确诊断。针对于迟发性感染的应对策略来说共包括有以下几点:(1)清创:对患者骨折坏死组织进行彻底性清除,将窦道切除,对死骨组织进行辨别,若死骨非常脆且没有出血点时,使用磨钻逐层对已坏死松质骨进行清除,并借助于轻柔的扩髓操作来完成髓内清创步骤。实施清创操作期间,需对已松动的内固定物取出,可继续保留有可保障良好稳定效果的植入物,若骨折端稳定性较差,可采取适当措施重现骨折区域稳定性。(2)重建骨折稳定性:结合患者术后感染类型采取一次性或者是分期重建骨支架,实施该项应对策略的原因为便于对伤口感染组织进行清除、促使骨连接以及为二期手术重建创造条件。外固定支架可对慢性感染症状进行治疗,针对于感染性骨不良症状,若其髓内钉失效,需取出并对内固定物进行更换,以避免感染症状复发,若为肱骨以及股骨感染时,需在抗菌素保护下对内固定物进行更换。(3)骨缺失处理:清创后进行骨缺损处理,且骨重建需在有良好全组织床的基础上进行。
         2.3骨折术后感染预防策略
         严格遵守手卫生及无菌操作流程,预防交叉感染;控制好患者的基础性疾病,例如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尽量减少手术创伤性,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加强对患者引流、敷料情况的观察,及时处理异常现象;预见性、科学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针对于感染症状,结合细菌培养结果实施敏感抗菌药物治疗;骨折手术前后评估患者机体免疫力及营养状态,以饮食干预、应用免疫制剂类药物方式来改善免疫力低下及营养较差等问题。
         束语:骨折术后感染症状的治疗较为棘手,手术、患者本身及术后各因素均可能引发术后感染,为保障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感染症状发生机率,应在骨折手术治疗期间注重对患者感染风险的评估,结合评估结果,及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以尽可能减少感染风险因素,保障手术治疗安全性,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其手术治疗体验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