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CT已经成为一种十分常用的诊疗方式,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CT来检查,在患病早期就可以发现,从而降低了病变的风险,增加了疾病治愈的概率。但现在很多人都说CT有辐射且会致癌,在这种舆论下,许多人开始抗拒CT诊疗。那么,做CT会致癌吗?
一、CT是什么?
说起CT就少不了要说一说X线,这是一种由德国物理学家意外发现的射线,这种射线的穿透力很强,因为人体组织密度存在差异,所以对X线的吸收率不同,进而在照射之后会呈现出黑白影像。假设人体是一个面包,X光则可以压扁这个面包,直观的了解面包的结构。X光适用于骨骼观察,德国的物理学家利用X光给自己的妻子拍了一张片子,发现妻子手的骨骼呈现的十分清晰。随后,在专家学者的研究下,X光技术逐渐完善,并且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但X光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尤其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将X光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利用X光拍摄患者的身体,获得各个层次的片子,然后利用计算机处理相关数据,进而更加详尽全面的展现患者身体组织的情况,这也就是现在比较常用的CT。用前面的比喻来说,CT就相当于将面包切片,然后详细的观察。CT的分辨能力更强,既可以准确的检查骨骼疾病,也可以检查颈、胸等部位,且在各种腹盆腔部位的疾病检查方面也有很强的应用优势,包括肝、胆等等,可以用于颅内肿瘤、脑出血、肺结核、肠梗阻等疾病的诊断。
二、做CT会致癌吗?
之所以会有做CT致癌这种说法,是因为做CT会受到辐射,但辐射有大小之分,CT的辐射真的可以致癌吗?简单来说,人们经常会坐飞机,乘机20小时会受到0.1mSv的辐射。如果做胸片,辐射量仅为0.2mSv;如果做CT扫描,辐射量则可能更少,普遍在0.1-0.2mSv之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难免会受到一些辐射,包括电脑辐射、手机辐射等等。统计显示,每个人每年即使不做CT检查,也可能会受到0.3-0.5mSv的辐射,这个辐射量并不大,使人体可以自我修复的量,所以做CT基本不会致癌。具体来说,在CT检查的过程中,检查仪器会释放电离辐射,这些辐射会造成基因组织出现变异,进而引发各类疾病。有的细胞可能并没有变化,但经过照射后就进入了癌变的边界。
所以也不能说CT检查完全不致癌,但致癌的概率并不高,且普通人一年可能只做一次CT检查,只要检查过程规范合理,并对放射线剂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基本不会伤害患者的身体。
虽然做CT致癌的风险并不大,但患者也应该注意,如果滥用也很有可能增加风险,进而增加白血病、乳腺癌等疾病的发生概率,有时也可能造成神经系统或皮肤发生癌变。癌变的几率与患者的年龄也有一定的关系,不同年龄段发生癌变的概率不同。如果儿童经常做CT,可能会因为过度照射引发白血病。如果年轻女性经常做CT,可能因为过度照射引发乳腺癌。所以,CT致癌的概率虽然比较低,但患者也不能反复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患者都缺乏对CT的认识,并且开始频繁的做CT,这种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身体健康。所以,在需要做CT的时候,患者应该遵照医生的嘱咐,做好防护措施,一定要穿好辐射仪再进行检查,以此降低辐射对人体带来的危害。患者不能盲目滥用CT,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检查,主动配合医生的工作,这样才能尽快康复。
三、哪些人最好别做?
CT的致癌概率非常小,基本不会对人体造成多大的损伤,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CT,有一些人群就不适合做CT。通常,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重度脑动脉硬化、过敏体质(包括荨麻疹、湿疹等等)、心脏病变(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等)、1岁以下及60以上等人群不适合做CT。在做CT的过程中,影响辐射的因素有很多,包括X线剂量、剂量率、照射部位和范围等等。在做CT的过程中,合理控制X线剂量才能确保人体的安全,如果X线剂量超过了安全范围,则可能会出现放射病征,严重时甚至会危害患者的生命。剂量率也应该控制在可以吸收的范围内,如果在较小的剂量率下照射,身体可以对损伤进行自我修复,但如果剂量率过高,也就是长时间照射,则会损害人体健康。人体各个部位对射线有不同的敏感度,对于敏感度较高的组织来说,射线很容易带来损伤。所以,在CT照射的过程中,虽然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凡事有度,如果频繁拍摄,也还是会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
患者在做CT检查之前,要准备好自己的病史和相关的检查资料,以便医生作为参考资料。如果做腹部CT检查,则要在检查前4小时禁食,最好检查前一天晚上就禁食。如果检查腹盆腔,则在检查前多饮水,使消化道和膀胱充盈。检查前一定要将检查部位的高密度、重金属物品去掉,做好物品的存储和保管。在检查胸、腹部等时候,应该注意屏气,这样可以提升图像质量,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自己的呼吸。如果是危重患者,则需要有家属以及医护人员的陪同进行检查。如果患者不配合治疗,可以先到相关科室进行镇静治疗,然后再进行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