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黄浩森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黄浩森
[导读] 摘要: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公路网体系,当今市政公用工程数量不断增多。
        摘要: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公路网体系,当今市政公用工程数量不断增多。路基作为道路工程的基础和载体,对保障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效益有着重要影响。路基施工作为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难点、重点,如何确保路基施工质量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研究市政公用工程路基施工技术,从路基挖方、填筑、压实、防护、排水等方面进行展开。总结市政公用工程路基施工技术经验,供相关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引言:
        市政公用工程路基施工涉及到大体量的土方开挖,工序复杂、交叉作业较多,且施工过程容易受到自然条件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具备一定的施工难度。确保路基施工达到道路工程建设质量要求,科学、合理使用路基施工技术是关键。
        1市政公用工程路基施工特点
        路基是市政公用工程中最核心的结构,直接决定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对各环节的作业要求相对严格,其中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路基无法达到道路工程建设质量的要求,导致返工并造成经济损失。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环境相对复杂,可能发生于成熟的城市空间、自然环境等区域,环境因素的变动也会对路基施工造成明显的影响。例如交通、人为活动及气象因素的影响。衡量市政公用工程路基施工质量的指标主要有三,即强度、结构稳定性和水稳性。市政公用工程在投入使用后会面临较高的交通压力,路面荷载量大。因此路基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以应对来自路面的荷载,避免出现变形、沉降问题,同时有效应对地下水、地质变动等因素对结构稳定性造成的影响。长期受到水流的浸泡和冲刷会影响路基的强度,例如冬季常出现的道路翻浆、胀裂问题。这就要求路基具备良好的水稳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2市政公用工程路基施工技术要点
        2.1填筑施工技术
        对填筑料进行性能检验,选取样本路段开展预填筑试验,以确定最佳的松铺系数、碾压次数及设备使用方案。若路基施工中土方回填厚度达到80cm,应对填筑区域进行清理,清平路基基底并进行压实,然后再进行填筑施工。路基填筑区域通常被分为平整、填作、检测和震压四个区域,各区域之间的施工作业应相互协调配合。使用平地机摊铺填筑料,根据事前测定的松铺系数确定每层摊铺的厚度,通常情况下厚度不应超过30cm。当摊铺至最上一层时,其碾压后的厚度不应小于8cm。确保各摊铺层路拱相同,以提高路基自身的排水性能。填筑施工中,填筑料的选取也是关键。在选料之前,进行取样分析,若材料性能达到工程建设要求即可大量取用。所选材料应具备运输、挖取方便、容易压实等特点,且材料强度、渗水性等均要达到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常用CBR来确定填筑料的具体参数,如强度限值、颗粒直径范围等。当前应用最为频繁的填筑料为砾石混合料和石质土,其优点是强度大、水稳性高。此外,经处理的煤渣、钢渣等工业废弃物也可被用作填筑料。禁止使用淤泥、沼泽土等材料填筑路基。
        2.2控方施工技术
        挖方作业之前完成截水沟及排水渠的设置与疏通,并根据施工区域土壤特点开展防渗作业,设置保护措施避免路基施工对周边现有建筑、设施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交通协调及排水系统设置工作完毕后,对施工区域的障碍物进行清除,确保挖方过程边坡的稳定性,降低施工干扰。
        2.3防护施工技术
        路基施工结束后,需结合现场情况设置一定的防护措施,对路基进行加固,以免周围环境变动影响路基稳定性并破坏路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常与绿化工程配合进行,在边坡种植植被可达到固土的效果,对路基边坡进行加固,并防止自然降水直接冲刷路基导致内部土壤松散。另外,还可通过设置专门防护系统的方式对路基进行保护。例如,使用聚氨酯类土工织物混凝土材料建造防护面板,以预防雨水的冲刷并防止边坡沉降。
        2.4压实施工技术
        路基压实施工依照如下原则进行:先轻厚重、先慢后快、先中间后两边。

依照该原则进行碾压作业可使路面紧实度和平整度更高,并提高路面强度。在填筑料摊铺阶段,可在路面中间及两侧预留3°左右的夹角,以提高路面紧实程度。例如填方路基,路面下150cm的压实度不应低于93%,路面下80cm的压实度不应低于94%,距路面80cm之内的压实度应超过96%。
        2.5排水施工技术
        路基排水工作受到自然降水及地下水位的双重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设置专门的排水系统,避免雨水、地下水等长时间浸泡路基而影响道路强度及使用寿命。排水系统本身不能影响路基的稳定性,要求能够将路面积水彻底排除。常规的路基排水系统被设计为地上和地下结合的方式。其中地上系统负责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排除路面积水,避免大量积水从路面下渗至路基影响结构强度。而地下系统的设计需要结合地面两侧横坡边沟及流槽的特点进行,利用预制混凝土或现场浇筑混凝土隔离带的方式对雨水进行阻隔。地下系统可在硬路肩路面构成三角集水槽,辅助路面排水。沿路基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排水口,各排水口与排水沟相连通,以便将积水汇集输送至排水沟内。地下排水设施应严密无缝,防止地下水渗透对路基稳定性造成影响。例如,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施工路段,地下排水系统应设置渗水管或填充砂砾材料,以提高系统地下水排水能力。在挖方、填筑作业中,可在路基表面设置角度为3%左右的排水横坡,做好纵向排水工作,排水横坡的具体角度还要根据路堑断面形状、纵坡大小、施工工艺等因素进行调整。注意施工现场散落石料、涂料的清理,避免阻碍路基排水。
        3提升市政公用工程路基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
        3.1保证路基达到压实的要求
        在进行市政公用的施工过程当中要确保这些路基达到压实的要求。在进行实际道路路基建设的工作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关于压实度大小的问题,很多的道路路基工程中都存在压实不充分的现象,会导致道路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出现很多质量上的问题。因此作为施工的工作人员和施工单位,在实际的施工作业中一定要确保压实度这项重要的工作。在进行填土的工作之前,要进行一些实际的实验工作,保证这些土地的密度及厚度达到道路路面的施工要求。
        3.2加强施工材料质量的管理
        路基施工材料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路基的施工质量,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加强对路基施工材料的质量管控工作,只有保障路基施工材料的质量安全,才能进一步保障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对路基施工材料进行管控时,要求施工原材料的供应商提供相关的质量资质,并就到达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进行随机抽检和复核,只有质量达标的施工原材料,才能被允许投入到路基的施工使用中。再者,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及规范,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规范对路基施工原材料进行使用,防止因人为原因而造成施工原材料质量下降。
        结束语:
        路基施工是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基础,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高低及使用寿命的长短。在实际施工中,应重点把控路基挖方、填筑、压实等环节的施工质量,并做好路基防护及排水措施。合理应用路基施工技术,生产更多高质量、高经济性的道路工程产品。
        参考文献:
        [1]杨世强.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No.248(02):163.
        [2]蔡金明.分析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应用[J].低碳世界,2018(7):330-331.
        [3]吴定国.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核心探寻[J].智能城市,2019,005(005):115-116.
        [4]陈陆军.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571(10):259-260.
        作者简介:
        黄浩森,男,从事专业是市政公用,身份证号:44018419900820XXXX。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