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辉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福建莆田 351100
摘要:房屋建筑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装配式的混凝土结构有着较为重要的应用意义,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技术进行很好地把握,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对设计环节、施工环节以及检测验收等过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管理,文章就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镇,从某种程度上扩大了城市房屋建筑的需求,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政府部门提倡建筑行业应朝向工业化方向发展,且促进住宅产业化,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运而生,并在建筑施工领域获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其具有施工工期短、适应大体量建筑施工要求、设计标准化,施工机械化的优势,是国家实现房屋建筑工业化的良好途径。
1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认识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指的是在工厂完成混凝土构件的生产过程,运输到施工现场拼装而成的结构。建筑企业可以在生产线上生产出自己的标准化产品,施工现场的农民工可以转型成现代化企业的产业工人,相比于建筑业的传统生产方式,是巨大的进步。
目前国内常见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一般是部分预制部分现浇的。预制的结构构件类型主要包括:叠合梁、框架柱、叠合楼板、剪力墙、楼梯等。预制的非结构构件主要有:阳台板、空调板、外挂板、内隔墙板、PCF板等等。国内部分试验性工程还有整体厨房、整体卫生间、整体阳台等。不同的技术体系,考虑到技术水平和成本的限制,预制的部分有所不同。
总体来看,相比于传统的现浇结构设计,装配式结构设计工作量要大很多。因为装配式结构设计包含了构件拆分设计和深化设计,这部分工作量大,而且要在工程前期完成,并交给预制件厂进行生产。
装配式混凝土的建筑其实早就存在,且应用广泛。它们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要不就是造型或立面极其复杂,现场制作非常困难;要不就是建筑本身存在大量重复性构件。
2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
2.1NPC技术体系
NPC施工技术主要应用在对竖向的剪力墙以及填充墙等部位实施的一种全预制形式的施工方式,而且通过该技术还能有效的实现水平板、梁等部件叠合形式施工。相邻的两个部件能够实现自上而下的以预留插筋的方式进行连接,而上部的预留部件对钢筋进行连接时则主要是通过金属锚固管道进行开展。此外在水平位置上,则是通过混凝土进行连接,横向的部件则主要是通过竖向构件的预留插筋深入板、梁等结构的叠合位置进行相互连接,再利用现浇带连接带、钢筋锚接头和叠合先浇的方式实现竖向部件与水平方向部件的连接。
当前,我国的NPC技术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在横向和竖向结构中通过叠加和全预制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现浇梁的使用概率,从而达到装配率达到90%之多。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因为一些原因使得工程施工还有一些问题,因此导致灌浆质量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因此当前还需要对NPC技术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从而从根本上来保障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2PC施工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PC技术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施工方式,通常在楼梯、空调板以及填充墙施工中都会使用到这种技术,而且该技术还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能够对不同材料进行有效的连接,而且还能降低施工裂缝的出现,确保不同材料之间的粘合度达到更高,更加密实,最大程度上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此外,因为该技术进入施工场地之前已经在工厂加工完成,所以施工起来会更加的方便,迅速,而且安全性非常高,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不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再有就是,PC技术还能有效的降低工程量,减少混凝土养护的时间,因此在施工中应用的非常广泛,认可度很高。
2.3PCF施工技术
PCF技术指的就是半预制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在工程中使用这种技术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对建筑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建筑叠合楼板预制结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才使用的。在不需要使用外围的手脚架以及建立模板的情况下就可以使用该技术,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成本。
2.4剪力墙一体化技术
该技术主要用于阳台、竖向剪力墙等构件的预制,有利于构件的组装。不过,它也有自己的缺点,如超重和不同的形状。预制构件制作方法相对简单,吊装设备高,施工难度大。这种复合剪力墙技术主要应用于建筑复合楼板、墙板、装配式楼板等。其中组合板的生产构件包括预制板和格构钢筋。叠层墙板的生产包括两层预制墙板和格构钢筋。但是,这种技术的缺点是构件预制相对简单,与建筑工程的标准有很大的不同。叠层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需要大量的混凝土,施工难度大,不利于后期检测。在抗震设计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该技术的应用实例:在南京某别墅自保温建筑结构中,利用建筑结构技术,对该建筑的竖向荷载和墙体热阻等相关的性质参数进行了测量和计算,得到了准确的数值。
3质量控制策略
3.1施工准备
前期工作主要包括:科学规划预制混凝土施工用电、建筑构件及场地布置;根据施工总计划合理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合理编制原材料采购及加工计划,列出各阶段劳动力规划和施工阶段,根据施工进度绘制劳动力分布图;编制预制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包括技术规范技术培训、图纸会审、施工方案测量和试验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主要施工方法,根据实际施工项目分期施工,根据施工阶段科学选用大型机械设备,确定设备型号、技术参数和数量。
3.2优化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施工技术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混凝土预制构件施工的主要技术措施是:吊装前先拆除钢筋,绑扎内墙钢筋,然后拆除预制构件墙板,防止构件吊装的不利影响;钢筋绑扎完毕后,预制墙板应准确校正,防止预制墙板支撑构件在绑扎过程中发生位移和损坏。先封闭内墙模板,再安装外墙暗柱模板;现浇墙复合板,控制在复合板底标高以上10-20mm。吊装前用弹性钢丝将复合板切断,使复合板就位;组装复合板时,为防止复合板抛出外墙暗梁纵向钢筋,组装前应将纵向钢筋取出然后就可以进一步后续工作了。
3.3建立预制结构质量管控体系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应用中,各个构件通常需连续施工作业,一定要强化连接处的防渗、保温、防漏性能,及时进行检查与处理,提高构件的安全性、整体性。为了确保房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构件质量达到相关标准,相关人员有必要做好结构装饰、保温一体化技术的研发,可促进我国房建工程更好地发展。例如针对预制剪力墙来讲,要充分分析其抗震性能,尽量选择型号较粗的钢筋,并保证钢筋能够逐根进行连接,减少传统钢筋直径小、连接点多、连接工作繁复的缺陷,同时在保证连接点数量的同时,要按照合理的规格控制剪力墙的配筋值,使其能够在加强施工效率的同时,也能够满足抗震需求。
4 结语
总之,工业住宅系统在近些年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且逐渐表现出更加显著的发展趋势,预制混凝土结构逐渐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而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研究的加强以及研究的深入,这样的过程中预制混凝土结构的许多关键新技术不断涌现,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预制混凝土结构的高新技术,为建筑业的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琼,李向民,许清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研究与应用现状[J].施工技术,2014,22.
[2]韩超,吴金花.集成外装饰住宅产业化预制构件的生产技术[J].混凝土,2012(11).
[3]方琳,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建筑知识,2017,37(16):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