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文疃水利服务中心 山东莒南 276614
摘要: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河湖管理保护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本文介绍了莒南县两年来全面实行河(湖)长制工作的开展情况和经验做法,从组织领导、水环境治理、宣传引导、长效机制、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之间的衔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为河湖功能的永续发展利用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莒南县;河(湖)长制;河湖治理;长效机制
莒南县隶属山东省临沂市,地处山东省东南部鲁苏交界处,总面积1388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各类水库146多座、塘坝2001座、大小河流100多条,分两大水系:沭河水系居县境西、北部,流域面积90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1。4%,主要支流有浔河、鸡龙河、武阳河、鲁沟河、汀水河。滨海水系位于县境东、南部,主要河流有龙王河、洙溪河、绣针河。三河均系单独入海水系。流域面积85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8.6%,基本形成了防洪、灌溉、供水、养殖、发电和生态补给的河库体系。自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莒南县始终坚定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全力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部署要求,多措并举,狠抓落实,河长制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安排,河长制工作全面推进
(一)高度重视,领导有力。历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以“生态、保水、富民生态立县”战略为抓手,持续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厉打击环境破坏违法行为,特别是2017年4月以来,结合中央环保督查,对河库工程管理范围的畜禽养殖大棚、养殖网箱、排污口等进行集中清理,河库水质明显改善,全部恢复了鱼虾生长。省市河长制工作部署后,县委县政府站在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放大生态优势、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的高度,稳扎稳打、强力推进,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委会、调度会、现场会、推进会,调度工作进展、研究解决问题。同时,成立多个督导组分工督导包扶乡镇,督导组组长由农业、国土、水利等多个部门的班子成员兼任,确保各项工作运转顺畅高效。
(二)建立体系,夯实责任。建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县级总河长,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任县级河长,各乡镇街区、村居社区分级分段设立乡级、村级河长的县、乡、村三级河长管理体系,明确了县级河长、乡级河长、村级河长具体名单。通过县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向社会公布河长名单,接受社会监督,并在河库显要位置竖立河长公示牌,标明职责范围、总体目标、年度目标、监督电话等信息。
(三)设立机构,完善制度。经县编制委员会研究批复,成立了县河长制办公室,落实了工作人员,配齐了办公设备,细化了工作分工,并从环保、住建、国土等部门抽调多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制定了河长制县级会议等多项制度,为高效推进河长制工作提供了保障。定期不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调度督促工作推进情况,充分发挥河长制成员单位、联系单位的“纽带”作用
二、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治理水环境,水生态持续改善
(一)开展清河行动,打造优美水环境。把清河行动作为推进河长制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一名县级领导全程靠上抓,建立了五大工作机制,即“领导挂帅、集中办公、责任严明”的领导推进机制、“主动申报、核实上报、现场认证”的问题摸排机制、“限时限期,清号消零,顶格处罚问题整改机制、“一日一调度、一事协商,两天一通报”的跟踪问效机制和“约谈问责、从严考核、奖优罚劣“的激励约束机制,县财政按照相关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助,全力整治河库工程管护范围内的非法侵占、围垦种植等违法行为。特别是针对涉河违法建筑,抽调公安、国土、行政执法等部门工作人员开展集中整治活动,依法全部清理。据统计,市县级河道共清理违法建筑218处、种植林木或高杆作物486处,垃圾渣土9处、小型水库塘坝网箱37处、畜禽养殖142处、排污口31处。通过清河行动,河道岸线更加明确,为确权划界打下了基础,“见山见水见沙滩,留住乡愁”的水生态环境日益显现。
(二)推进水生态修复,提升水环境质量坚持“一河(库)一特色,一处一景观”的原则,按照“保护河库风貌、传承生态文明”的工作思路,利用政府专项资金、PPP融资、县乡自筹资金等方式,投入资金,实施了鸡龙河县城段河上游段、龙王河、洙溪河、沭河等生态河道修复工程,以及其它多条生态河道提升改造工程,对56。9余公里河道进行“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系统治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河道水环境初步显现。同时,将塘坝汪塘治理作为镶嵌在“美丽生态河道”的明珠进行打造,采取以奖代补、先干后补方式,治理塘坝及汪塘70座,乡村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三)编制“一河一策”,开展河道确权划界,实行精准治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明确提出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及保护范围划定工作要作为全面实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将其纳入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体系,确保划界确权工作按照时间节点顺利完成,在县级财政吃紧的情况下,足额拨付河道确权划界所需资金,为河道确权划界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在全面梳理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其土地权属现状的基础上,委托上级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一河一策”方案,主动与国土部门沟通衔接,聘请业务棒、诚信好、资质优的测绘单位开展河道确权划界工作,市县级河流外业勘测,内业整理全在与乡镇,村,户签订界线确人协议。落实河湖确权划界强管理,确保有证可依。目前,县级及以上河道已颁发了河道不动产权证书,确保了河湖管理有证可依。
三、加强宣传引导,凝聚管护力量,关爱河库成为社会公众态
(一)营造浓厚氛围。开通“莒南河长“微信公众号,拍摄河长制专题宣传片,利用广播、网络、微信等媒介解读、向河湖沿岸群众广泛宣传河湖实行河长制工作的重要意义,引导调动广大群众关注,提高了沿线群众对河长制及确权划界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法律政策的认识,为实行河长制及河湖划界确权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和舆论氛围。参与和监督河长制工作乡镇街区通过组装宣传车、张贴通告、公布投诉举报渠道等多种形式,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夯实群众工作基础。
(二)动员全民参与。聘请有威望的居民、企业家、爱心人士担任“民间河长,协助县乡村三级河长巡河、治河、管河强化公众监督,聘用社会监督员多名,重点对清河行动、河长制长效管理机制进行监督。设立河道警长,明确县级河道警长具体人员名单及职责,为河长开展工作提供坚实的执法保障。联合团县委开展“志愿者助力河长制、推进清河行动”活动,成立了护河志愿服务队,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护河行动。
四、加强督导考核,落实保障措施,确保河长制务实有效
(一)强化督导检查,严格考核问责。将河长制工作纳入镇街区年度考核,县督导组对乡级河长履职、乡级河长办公室日常工作及河库管护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重点督导,已开展集中督导多次,督导结果全县通报。县验收组按照“一套班子一把尺子、一个标准”的要求,对16个乡镇街区进行验收,现场反馈问题,限时2日整改。同时,开展“回头看”活动,县河长办抽调人员“一对一”、“多对一”帮扶乡镇街区,解决“一般粗”等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全县河长制工作齐头并进、整体推进,在市级评估验收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加大资金投入,创新管护模式,实行河管员护河强化技术保障。将河长制工作经费纳入县乡级财政预算,投入资金、设立专门账户、做到专款专用,用于清河行动、河道巡查、公示牌安装等工作。同时建成河长制管理信息平合,在重点河道河段、重点区域安装了远程监控设备,实行常规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制止倾倒垃圾、违法排污等行为。实行河管员护河,为做好河道日常巡查巡视及保洁等工作,以原选聘的村级水利员、环卫保洁员为班底,按照“河道沿线每个村居不少于1名、市县级河道每公里不少于1名”的原则,全县共配备了数百名河管员,每月给予适当的补助。参照林业部门生态护林员的经验做法,制定了河管员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实现河管员管理常态化长效化。
魏本升,男、1972年出生,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