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科学技术馆 河南省许昌市 461000
摘要:在现代互联网技术不断深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科技馆科普教育方式也在面临着发展变革的机遇,将新媒体运用于科普教育中能够更好地提高解说的生动性,以此提高实际的教育效果。科技馆是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因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更需要结合新媒体的功能优势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播,以此更好地提高青少年对科技研究的积极性。本文主要基于“互联网+”时代发展背景进行对科技馆的科普方式提出优化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新媒体的实际效用来提高科学知识传播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新媒体;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应用
1 引言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状态下,互联网为科技馆的科普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对于青少年而言,在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更需要结合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对其进行科学知识的教育,科技馆是未成年人进行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精神渗透的主要场所,因而为了更好地提高科普教育的生动性,就需要结合时代的信息化技术,进行科普教育方式的创新。
2 新媒体应用于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中的优势
2.1资源丰富,呈现方式多样化
“互联网+”背景下的行新媒体技术能够更好地丰富科技馆的教育资源。在“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下,将新媒体科学合理地应用于我国的科技馆教育活动中,就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好处,因为这给科技馆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如今强而有力的搜索引擎支持下,大众能够更加快捷的进行检索,甚至还能参与到教育活动的相关设计中。除此之外,互联网还为科学内容的发掘和传播等方面提供了便利,传统的科学传播方式也在新媒体的作用下得到了改变,从而走向更加全面的立体传播方式。科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趋于多样化,这不仅仅能够让人们更加灵活的选择个人所喜爱的科学内容,而且还使得科学的传播效果得到了更好地提升,在人工智能、全息影像以及移动设备等技术支持下,人们就能够从听觉、视觉以及触觉上更加真实的接近和体验科学,从而激发内心探索科学的欲望。
2.2成本更低,更新传播速度快
科技馆科普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进而对科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但在传统的科普教育中由于展品损坏率以及更换的成本较高,使得在教育中难以提高科普教材的完整性。而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将使得展品素材更加多元化,成本更低,同时使得利用效率得以提高。新媒体设备的重复利用率较高,使得在进行科普知识传播的过程中,提高知识传播的整个效率,降低成本支出。
2.3 可移动性强,不受时空限制
以往的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主要受到时间以及空间上的限制,而数字化的到来就直接打破了这一界限,因为信息化不再受语言、年龄以及季节等方面的限制,从而实现了真正的全球化覆盖。将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引到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之后,人们就可以无限延伸科学教育服务的时间,就算人们没能亲自到科技馆进行实地的参观,但是在如今,人们就可以通过这些移动设备和技术而实现随时随地参观的愿望,同时还可以与他人进行深入的探讨。在科技馆数字化的科普教育资源、录制视频课堂以及移动APP的支持下,人们能够切身参与到科学传播的整个过程,这也极大地拓宽了科技馆科普教育的受众面,从而让大众能够更加地贴近科学。
3 新媒体在科技馆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方向
3.1 明确功能与职责,正确发挥辅助作用
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需要明确新媒体的实际作用,在进行科技馆科普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教育活动设计的目标以及流程,基于互联网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实践空间,在实际的展览以及活动中,积极发挥新媒体的教学辅助作用,实现“互联网+科普“的教育目的。教育活动的设计需要借助互联网进行教育理念以及科学内容的建设,通过讲解方式上的创新,使得科技馆的科普质量得到提升,同时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交互性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进而实现科学知识深层次上的延伸。
3.2 研究中小学课程标准,让科学动起来
与学校课堂灌输式教育不同,科技馆教育需要借助互联网进行教育方式的创新,其中借助生动教育的方式进行科学内容的讲解,围绕中小学课标内容进行拓展,期间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实践课程以及互动项目的结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实现因材施教的效果。同时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将课本的知识与科技馆的展品相结合,以“馆校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的延伸,以此以点带面,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到科学知识的生命力。在互联网+科普教育中主要做的是多枯燥的教育方式的创新,并需要将中小学的课程标准结合起来,进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让科学能够通过实践变得生动起来。
3.3紧跟科技步伐,搭建新媒体平台
如今的新媒体技术在不断地升级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科技馆的科普教育事业也应该跟上其发展脚步,以便拓展更加高效的科学传播渠道,全方位地优化和完善科普教育体系,以新媒体为技术载体而搭建一个科普交流平台,同时积极探索智能化、数字化以及虚拟化的科普传播新途径,将科技馆与线上网络平台相结合来打造出新型的科学教育模式,然后充分发挥互联网所带来的便利优势,以便发掘更多科普教育资源,并向人民群众传播,从而在新媒体平台上实现真正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更需要结合现代新媒体技术进行科普知识的教育方式的创新,对于科技馆科普教育而言,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生动形象的展品作为教育的支撑,但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科技馆内的展品将在多次使用之后出现损坏现象,同时其更新速度较慢,将难以提升整体的教育效果。而在 “互联网+”背景下,将新媒体技术运用于科技馆的科普教育中,能够更好地提高知识传播的效率,同时在成本最小化的提升科普素材的丰富性,进而为青少年提高更好地知识学习平台。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以技术服务的方式推动科技馆的信息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刘菁. “互联网+天文科普”在科技馆体系的创新应用探析[J].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7,2(S2):119-123.
[2]杨露丹. “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在科技馆教育活动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 科技风,2018(24):68-69.
[3]郑坚. 科技馆科普教育形式的创新研究[J]. 科技视界,2020(10):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