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现浇混凝土是指在结构构件设计位置处浇灌入模、成型、密实和硬化的混凝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结构的完整性,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适当加快施工进度。近些年来,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赶工期抓质量成为建筑公司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现浇混凝土因其优越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但同时其质量问题也被各方关注。现浇混凝土的施工程序基本都在现场完成,其裂缝的控制很难做到,而裂缝的数量以及深度对于结构构件的寿命,包括稳定性、安全性、极限荷载能力等都有着比较大的影响。控制裂缝的形成可谓十分重要。
关键词: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裂缝处理
1产生裂缝的不利影响
1.1降低安全性能
在房屋建设中,如果现浇混凝土出现了裂缝,那么会造成很多的不安全隐患;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的面积和深度也会越来越大,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承载能力,造成结构的承载能力下降,其耐久性能也会降低;如果情况严重,会直接造成混凝土结构的倒塌,引发更多的危险事故。
1.2加剧水的渗漏
如果现浇混凝土产生了裂缝,在下雨天或者潮湿的环境下,水分会进入建筑物的内部,造成腐蚀、溶化等情况,导致建筑物的损坏;并且,渗入到建筑内部的水分不会轻易被排出来,如果温度下降到了0℃以下,那么渗进去的水分会因为温度过低而发生结冰、膨胀等现象,进一步造成裂缝的扩大,加剧水的渗漏。
1.3增加钢筋的腐蚀
如果出现了裂缝,会造成混凝土内部的一部分钢筋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受到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腐蚀,造成钢筋的锈化,对建筑内部结构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果锈蚀的情况严重,那么不断产生的锈迹会积累在钢筋上,并且不断鼓胀,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将混凝土的保护层顶破,然后形成新裂缝,新裂缝又会因为类似的情况产生新锈蚀,如此反复,最终的结果就是整个混凝土保护层破裂甚至脱落,从而使其失去支撑、固定的作用,最终导致结构崩塌。
2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分析
2.1收缩裂缝
在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结构中,收缩裂缝主要分为三种:第一,胶凝裂缝。在施工中,水泥胶体的凝固过程中,铝酸三钙的体积会表现出大幅缩小,受此影响,混凝土材料则会表现出收缩之状,在整个收缩过程中,与外部环境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联系,这一收缩情况会贯穿于水泥胶体的凝固过程。第二,干燥裂缝。在施工中,混凝土往往需要经过注水振捣,在振捣过程中,混凝土中所包含的游离水会从中溢出来,并因此在混凝土中形成众多细小的孔道。随着上述孔道表面张力的扩大以及静置时间的延长,游离水分会渗透,混凝土表层因此发生收缩,进而导致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第三,碳化收缩。在混凝土中含有氧化钙、二氧化碳等,随着混凝土结构使用年限的延长,二氧化碳与水气产生碳酸,并与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而这一转化过程中,混凝土的体积会有所减小,长此以往,导致混凝土楼板逐步形成裂缝,而且这一裂缝是由内而外生成。
2.2温差裂缝
因温差而导致的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裂缝,主要是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发生,在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中,温差裂缝的出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情况:第一,日照温差。混凝土楼板在受日照过程中,其受照面的温度会高于其它区域的温度,而长期的温度布局不规律会引导混凝土结构逐步出现裂缝。第二,骤然降温,在混凝土楼板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温度在短时间内突然下降,则会导致混凝土楼板外部温度明显低于内部温度,而在温度明显不均的情况下则会引发裂缝。第三,水热化。在施工过程中,当体积较大的混凝土楼板结构被浇筑之后,混凝土楼板内部会在内部水热化的作用下产生高温,受此影响,混凝土结构外表温度明显低于内部,在温差的作用下产生裂缝。
这一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是由于施工人员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忽略了对水泥品种的选择,而且没有对混凝土配料进行合理把控。
2.3施工裂缝
在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裂缝中,施工裂缝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建筑材料裂缝,在现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对原料的保存不合理,导致部分原料发生变质,在工程完成后,初期不会有明显表现,但是随着使用时限的延长,变质原料所引发的混凝土楼板裂缝也随之出现。第二,因失误导致的裂缝。在混凝土的振捣过程中,由于振捣工作的不规范,导致出现离析、分层、漏浆或者钢筋移位等情况,进而引发现浇混凝土裂缝。
3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处理及质量控制
3.1设计之前的充分准备
房屋结构中设计的混凝土构件参数是确定的,其本身的正常使用承载能力和极限承载能力是在设计之初就确定下来的,后面的措施都是保证这个参数的最终实现,因此,在设计之初就对裂缝进行控制最有效。各类建筑对裂缝的要求不同: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可出现少数微小裂缝。这一点在设计时就要清楚明白,设计时所要浇筑的构件应承受的荷载是确定的,再应对此确立一个波动的范围作为构件设计的参照。混凝土虽然受力钢筋的面积是确定的,但是应以直径较小间距较密为原则,受力钢筋的配置要尽量合理,可适当提高构件的配筋率,较长的构件箍筋和弯起钢筋不能缺少。其次是保护层的设置,保护层不能够过厚,若保护层过厚,在构件受到较大荷载作用时一侧混凝土会被压坏,另一侧会容易被拉坏。再者要选用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水泥用量就会越多,水灰比越大,出现裂缝的可能性更大。现浇板的尺寸一般较大,其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而各个结构构件之间因为相互接触传递荷载等原因,它们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尽量接近。最后是放眼整体的结构设计,建筑平面应尽量规则,在结构变化较大的地方应适当增加配筋,同时按照规范要求控制房屋的长度,当房屋长度超出规范规定的数值之后,设置变形缝和温度缝。
3.2支模和浇筑
确保模具刚度足够,在设计底模和支架时应提前计算好施工时需承受的荷载,混凝土浇筑后必须留有足够长的时间来养护,在没有达到拆模强度时,不得减少模板的支架。若要加快施工速度,可在混凝土配料上做文章,加入减水剂等加快混凝土的凝固。施工速度必须有科学的组织和安排,不可一味追求速度。根据现场的实际认真编制浇筑方案,科学确定浇筑的顺序和方向,按照规范要求留置施工缝,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掺入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采用低水灰比的混凝土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同时能够减少水化热防止内部产生细微裂缝。浇筑完成后注重抱养,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维持较好的温度湿度条件,确保养护质量。
3.3严控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上,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合理化、规范化施工过程。按设计要求与有关规定优选钢筋并放置正确,楼板浇筑厚度要达标,浇注支撑模板强度、稳定性要得到保证,切忌过早拆除浇筑模板,减少踩踏钢筋保护层。另外,要加强浇筑后现浇混凝土的保养尤其是处于初凝期时。混凝土养护时防治混凝土失水,冻结。完成混凝土楼板浇筑后,不能过早上人,要考虑活荷载的作用,等到满足强度要求后上层再进行施工。依照有关要求与规范在达到设计要求时进行拆模,尤其是跨度大或悬挑混凝土楼板,在混凝土充分凝结后进行拆模。只有这样严控施工工艺才能减少裂缝出现的概率。
4结语
在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缝问题。为了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美观性,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避免裂缝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卜洪明.浅谈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江西建材,2017(20):94+99.
[2]马倩.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现浇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7(09):107.
[3]张其刚,张其分,虞海.现浇混凝土结构裂缝原因及防治[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40(0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