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4期   作者:赵菊芳
[导读]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摘要: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基础教育的初中阶段,所以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将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循序渐进的阅读,平等、开放的阅读氛围、多方位开发阅读资源,指导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几个方面来探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策略
        在学习语文学科时无论是哪个学段阅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作为基础阶段的初中,语文阅读更是占着极为重要的一席。在教学过程中很明显的会发现阅读量大,理解能力强的学生,他们的语文成绩往往稳定且靠前,所以如何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从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提炼总结出了平时能有效运用的一些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阅读兴趣需要激发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完善的关键时期,他们自身对外界有着极强的探索和求知欲。阅读兴趣的培养很重要,主要看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教师要懂得如何去培养阅读兴趣?学生要学会如何去养成阅读习惯?
        从笔者多年的从教经验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可以培养的,爱阅读的老师他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就爱阅读,而爱阅读的学生多的班级语文成绩都会排在年级前列。所以“爱屋及乌”,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不出意外的是学生对所授课的老师感兴趣。所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要爱阅读,长阅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让学生对语文老师感兴趣,自然会影响到语文阅读的兴趣。
        同时一套持之以恒的良好的阅读教学方法也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一剂“良药”。如定期的伙伴同读同悟的团体读书活动,多媒体情境的辅助引导,创设情境导入阅读,定期亲子阅读,名家讲坛讲座,央视文化类节目观看等方法,我们都可以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去。
        二、学生循序渐进,教师分层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在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中经过了6年的阅读学习,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读一篇文章中并能提炼出关键信息,帮助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但是信息的提炼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却是参差不齐。能力好者不仅读完,还能在理解把握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文本独特的解读,能力弱者可能只能在规定时间内读完文本,更有甚者读不完。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作业布置中要把握好难易程度,根据学情不一,制定出不一的阅读方法和要求。
        当今社会里,阅读能力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学习能力,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而阅读能力的提升没有捷径和一蹴而就的方法,是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初中阶段一定要学会精读,在掌握精读的基础上再略读、跳读、泛读。也就是先读好课本文本,掌握方法,再延伸到课外文本,再来读整本书,最终养成终生阅读的好习惯。而精读一篇文章也用到略读、跳读、泛读的方法,通读一篇文章首先要通读,知其大意,即陶渊明所说:“好读书,不求甚解”。然后再细读,咬文嚼字的读,揣摩推敲重要的字词句,各类的写作手法,即“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最后再一次通篇整体性阅读,把握文章的中心。当然课本文本到课外文本再到整本书阅读,也没有明显的界限,只是需要在长期大量的精读文本过程中慢慢沉淀过渡。
        三、平等开放的阅读氛围孕育惊喜
        要营造出平等、开放的阅读氛围就要突破原有阅读课堂中在时空、内容、手段等方面的封闭状态,变课堂教授,强调统一教参为唯一标准为全程指导,消除教师、教参的权威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成果,呵护每个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力,是教学的课堂变为教师帮助学生自学,师生互相分享彼此观念,关注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实现教学相长良好师生阅读教学现象。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指向性很明确的开放性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有话说。

在教授部编部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和《古诗词五首》时,可以提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五首放在这个单元里?学生会去找自己发现的细节然后有话说,“在这个单元里”的限定和本单元前面学习的经验又会让学生说话有指向性和范围,不至于造成学生的回答不可控或者无从谈起的被动局面。之后可以设计“我是这样读诗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根据以往的学诗经验总结探索鉴赏诗歌的方法,在学生发言的期间可以提醒其他同学:如果你记笔记你会记什么?不像“开始记笔记”这类命令言语这般生硬,还可以提示学生们笔记该记的是自己不知的,思虑欠缺的部分,已知的和通过思考后可自己获得的可以不记。如此学生参与课堂,主动思考的机会就大大增强了。既增强了学生学诗的自信心,也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还可以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
        四、多渠道运用、拓展教学资源,课堂语文回归生活
        (一)体现教材重视阅读
        教材就是最大最重要的课程教学资源,所以对教材文本的研读,一定要足够重视,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课程资源作用。特别是笔者所在的西北边陲地区的语文阅读教学急需教师发挥自身力量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深度理解文本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
        举例说明,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立足教材文本深刻体会科普文的科学严谨性。学生首先精读第1自然段不难发现时间、空间、顺序范围限制的用词准确。这时再将本文中的近义词组(孕育—养育、应用—利用、差异—差别、 损害—侵害、损害—损失、暖和—温和、丰产—丰收、播种—耕种、气候—气象、植物—作物、季节—时节、区域—区划、农时—农事)一一列举,让学生在原文中体会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并做解释分析。相信通过这样的训练,每一个学生都能深刻直观的体会得到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一字之差,一词之别就是语意的完全不同。
        (二)课内走向课外,书本走向生活多方位开发阅读资源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围绕某一个课题,运用开放式的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网络查阅,小组合作,选材组合在课堂中向同伴分享,如此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视野,知识面也将更加广阔。
        阅读资源的扩展也可以是以课本为基点,横纵向向相关文本知识点拓展,比如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拓展;向同类作家或同一作家的作品拓展;向整部或同时期的作品拓展;向生活中的现象、时事新闻拓展。这样就打破了课堂阅读教学的空间,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使课堂变得更加有广度和深度,富有时代色彩和生命力。
        五、良好阅读方法的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足见方法的重要性。提高能力的前提是有好的方法可以运用。在阅读教学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工作,预习中学生首先要通读全文,解决生字词,“粗知大意,得其梗概”,圈点勾画关键信息,关键信息的勾画围绕文章写的事,讨论的问题,以及写作的目的。同时将有疑虑的地方圈点,六代课堂解决。在课堂上做好聆听老师和同伴的发言,说出自己的疑惑见解,读熟通篇文章,关注细节,写好笔记和自己的所得。
        在整本书阅读时先在书店图书馆中浏览,迅速选择阅读材料,假期只要是感兴趣的不是名著也可以。但在学校期间要选择与课文材料有关的阅读篇目,用略读的方法确定要读的主要内容,再精读对阅读材料进行正确而有深度的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六、结语
        初中阶段阅读教学的优劣一方面会影响到学生的中考,这是最直观而直接的评估手段;另一方面也将影响学生的终生学习,现在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习力,没有阅读能力的人。所以无论短期或者长期来看初中语文教师运用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人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 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