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知识总量迅猛增长、信息如潮水般涌来的今天,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基本技能;不同的工作岗位,也有着不同的岗位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质量实训基地建设是基础;职业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创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是核心;建立适合工学结合教学管理制度是保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符合酒店服务专业需要的知识和岗位技能技术,切实的培养出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酒店服务的专门人才。
关键词 职业能力 课程体系 职业化教师 职业养成教育 职业证书
一、职业能力概念界定
职业能力可以定义为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
酒店中经过细分之后的岗位非常多,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上,学校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再根据酒店专业学生的多样化能力需求进行归纳,如果把社会职业岗位的需要和职业学校专业教学和课程构建的实际作为对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分解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那么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简言之就是从事现代职业的能力,是心理、知识、素质和技能等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在综合表现,这种职业能力应由通用职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岗位核心能力三方面有机构成。
二、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的现状
根据多年来的一线教学实践,以及对毕业生、实习生的就业跟踪回访发现,中职学校酒店专业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不少问题:大多数毕业生并没有把一次就业视为终生就业,工作稳定性较差;从学生对就业单位的忠诚度、就业的前景、创业意识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学生独立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都还很薄弱;再加之学生自我学习、自我适应能力差,因服务技能不娴熟,操作程序不规范,跨职业、可迁移的关键能力较弱,导致核心竞争力不够强。这要求我们在校的教育教学中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强调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以职业道德提升促进职业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的整体提升,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三、加快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路径
近年来,我国酒店业发展势头迅猛,酒店行业管理日益规范,这对酒店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的酒店服务专业应顺应行业发展,把握中职教育的职业性,笔者认为,国外先进的酒店业人才教育经验值得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借鉴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构建的酒店服务专业课程体系。
酒店服务专业应面向学生主要就业地的酒店行业开展系统化、有针对性的调研活动,通过对学生就业岗位群的分析,了解行业的人才需求规格,归纳岗位核心能力,依据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实施者学校和酒店紧密交融、紧密合作,共同设计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共同参与教学,共同对学生进行授课和指导,共同参与对教学的监控和对学生的评估等工作,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设置与实际岗位的直接对接,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符合中职教育教学的规律,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职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如今依靠“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师所教出来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不能在短时间内胜任本职工作,这一现象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考。
随着近几年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了建设一支满足酒店服务专业需要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我们可以采用专题研修、导师指导、高校进修、海外研修等多样化教师选拔及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和在岗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现有教师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给于提高,最重要的是教师能够切实地感受到书本知识与岗位实践要求间的差距,了解掌握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的欠缺所在,为日后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职业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也使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当然也为培养教师“双师”素质提供了可能。同时广泛吸引有实践经验、专业技能突出的高级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以提高实习、实训课的质量。
(三)、探索课证融通路径
我国经济正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期,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拥有高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从业者。中职学校通过主动对接产业,根据证书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及时调整和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合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探索课证融通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双向融通方式”,引导教师能够着眼未来社会生产经营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准的同时,积极为学生传授适用的专业知识和适合实际生产的专业技能,培养出社会和企业迫切需求的职业素养优良、专业技能过硬的合格中职学校毕业生。
(四)、重视 “X职业证书”的取得。
与学历文凭证书不同,职业资格证书与某一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反映了劳动者从事这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中职学校通过主动对接产业,根据证书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及时调整和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合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探索课证融通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双向融通方式”,引导教师能够着眼未来社会生产经营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准的同时,积极为学生传授适用的专业知识和适合实际生产的专业技能。鼓励学生更多的获得由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如茶艺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和通过学校与国际间教育合作获得的由国际酒店业颁发的各种培训证书;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还应获得由酒店颁发的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明。由学校、社会、企业共同评估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前达到从事酒店服务工作的通用职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岗位核心能力水平。
在知识总量迅猛增长、信息如潮水般涌来的今天,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基本技能,不同的工作岗位,也有着不同的岗位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质量实训基地建设是基础;职业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创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是核心;建立适合工学结合教学管理制度是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突显与管理规范、严格又有系统培训的高规格的酒店合作,能够给学生提供真实、高质量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符合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需要的知识,掌握岗位所需的核心技能技术,切实的培养出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酒店服务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彩虹.《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饭店服务新型人才》.《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7期
[2] 日本酒店宾馆管理对我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www.281628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