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的小学教育受到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的作用下,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当前所关注的重点。由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是整个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同样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想象力等多种能力的重要阶段。但是,目前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是比较传统,课堂中运用的固定化教学模式,也会导致枯燥成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感受。因此,教师可以将动手操作能力设计到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提高,进而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能力;教学策略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和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并且此阶段的学生爱动,就成为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好时期。对此,需要教师积极利用这种学习特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激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让学生激发出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数学课堂运用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并提出动手实践的教学方式,希望对其他教师有所帮助。
一、小学数学课堂运用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是以传统教育思想为主,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爱动等原因,在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不爱听讲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及时转化自身的教学思想,那么枯燥、乏味就成为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因此,为了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让学生激发出对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就可以将动手实践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让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而另一方面,动手操作的练习也是为后续学习新知识建设基础。相比较以往的教学方式,动手操作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激发出对数学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养成优秀的数学品质。同时,在此阶段让学生练习动手操作,也是符合此阶段学生的学习特征。因此,通过运用这种教学当时,可以使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将动手操作练习和课堂教学相互融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实际操作中养成的认真学习精神,还能实现因为团队配合而养成的合作精神。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而有效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树立自己的信息和提升自己的价值。而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练习,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从而实现自身未来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有效策略方式
(一)创设趣味情景,利用多媒体激发动手操作兴趣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极强的逻理性,同时还包含了抽象、思维等多种能力的综合性学科,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会因为数学的复杂性就认为数学是最难的学科。并且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也会加剧这种情况的发生。因此,为了让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激发出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冲破学生的数学偏见,教师需要积极转化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将生活化、微课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数学知识相结合,为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的学习场景,促进学生对于投入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同时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从而快速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我们以教授《旋转、平移和轴对称》这部分数学内容为例。
本节课需要为学生教授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概念和对应的作用,但是对这种抽象事物的学习来说,单纯让学生用脑思考是无法让学生有效掌握其中的数学知识。因此,在进行这节课教学之前,教师先准备相关的教学用具,如,书本、折纸、旋转中的风扇叶等,并且通过互联网搜集一些动态的教学视频,设计成为微课视频。然后,在进行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将提前准备好的教学用具发到学生的手中,并且为学生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问题:同学们,现在你们手中有这些道具,如何利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将物体在运动中进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之后,教师就借助多媒体教学,将提前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展现给学生,并大致说一下操作方式。接着,就让学生进行具体的操作和实验。当然,在学生自己操作的时候可以适当进行引导,最终学生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为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的学习场景,让学生不在害怕数学的学习,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二)提出学习任务,教具展示来进行动手操作实践
课前预习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方便在后续的课堂学习中,能快速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从而让课堂教学更顺利的展开。但是教师通常让学生通过做题和记忆公式来进行预习,这种单一的方式无法让学生激发出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因此,在数学课前预习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出动手操作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会及时知道本节课所教授的重点,如果在预习环节中出现不会的问题,还很能将这些问题分享到课堂中,进行解决,学生会认真学习,从而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例如,我们以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部分数学内容为例。对于本节课需要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因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通过运用自己的测量方法进行计算和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然后在动手操作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如,教师将预习任务布置给学生之后,学生在预习环节中将自己的猜想和实验进行了记录,并带到课堂教学中。然后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并且通过运用教学用具来展示自己的想法,然后在为学生教授本节课的数学知识点,让学生将自己测量方法的结果和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看最终结果是否一样。通过在课前预习环节中让学生练习动手操作,可以促进学生对于投入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还能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三)发挥教师作用,小组合作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的表现欲在此阶段很明显。因此,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并要正确意识到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地位。可以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并将学习任务发布到小组内部,由学生在小组内容相互讨论,和同学交流各自的想法。通过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行完善和改正。
例如,我们以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部分数学内容为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教学问题:正方形的四个边,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然后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并且让学生从自己身边搜集正方形的实体,仔细观察正方形的四个边长。当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之后,学生通过小组内部的相互讨论和动手操作,最终找到了结果。教师通过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促使学生对投入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化自身的教学方式,通过运用多媒体创设趣味情景、教具提出学习任务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能激发出对数学学习的乐趣,真正让学生喜爱上数学,积极投入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身水平,进而实现具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温建红,刘蓓.论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实施策略[J].数学教学研究,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