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一年级教学浅谈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期   作者:张翔
[导读] 初一数学是学生接触初中数学的开始,所话说好的开始等同于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对数学形成良好的印象,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摘要:初一阶段是学生由小学步入中学的第一阶段,初一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的很多不好习惯都是从初一开始形成的,必须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初一数学是学生接触初中数学的开始,所话说好的开始等同于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对数学形成良好的印象,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一数学;数学教学;学习习惯
        关于数学好不好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可以说数学是一个很容易拉开成绩的学科,数学成绩好的学生非常喜欢学习数学,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不太喜欢数学,造成成绩更差。造成数学成绩天差地别的时期就是初一,虽然初中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变好不太明显,好像差距没那么大,但是基础的好与坏到了初二就会显现出来。因此,初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初中一年级的数学教学。
        一、重视基础教学,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
        数学基础能力是学生的第一能力,既是到了中考时期仍然是侧重于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考察。基础就像是上房的梯子,如果基础不牢固就很容易跌下来,甚至跌下来之后还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不太重视基础能力教学,对基本知识、概念的讲解更是少之又少,总是期望通过刷题来解决基础问题,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此,初一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核,通过一定的题目来训练学生的基础能力。例如,在“直线、射线、线段”的学习当中,很多学生没有弄清楚三者的区别和联系,对三者的定义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师必须要将知识点向学生说明,同时还要通过一定的题目来锻炼学生的识别能力。如“三个人在跳绳,两个人抓起绳子,这个时候两个人和绳子组成的就是线段,在跳绳当中一个人不慎丢掉了绳子,如果绳子一端可以无限延长那就是射线,如果最后一个人也将绳子丢在了地上,绳子两端都可以无限延长那就是直线(绳子默认是直的)”。在这一段话当中需要注意的就是抓绳子的人数,绳子无限延长和绳子的弯曲和笔直,注意到这些就基本上掌握三者区别了。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严格来说是一门理性学科,在学习当中必须要不断动脑思考,如果企图看看书背背公式和定理就像学好数学肯定是不可能的,想要学好数学必须要对数学产生兴趣,能够自发的去思考数学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很多数学成绩良好的学生大多对数学充满了兴趣,并且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在课下认真的学习数学。

数学虽然理性但是并不死板,呆板的教学方式必然不被学生接受,教师应该将趣味化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多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初步”时,就可以结合多媒体,微课堂等形式来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几何图形。在小学的时候学生学习的大多是平面图形,以三角形、四边形为主,但是在现实当中更加常见的却是立体图形,尤其是不规则立体图形,想要让学生分清平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就要借助其他的教学道具了,如通过多媒体展示,通过微视频讲解等。也可以结合现实的皮影戏向学生展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将艺术和数学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照顾整体,兼顾个体
        初一是整个初中阶段的基础,小学数学是初一数学的基础,虽然同是初一阶段,但是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却并不相同。很多教师并不了解这一现象,认为一个班级的学生数学能力较为接近,因而采取了相同的教学方式,造成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因此教师应该对刚刚步入初一的学生进行一场摸底测试,通过测试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基本能力有一个了解,在教学当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教学,让教学更加切合现实。初一数学既涉及到了几何图形,同时还涉及到了方程代数,知识点还是比较全面,在摸底测试当中教师对学生的几何能力和代数能力也就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在教学的时候就会更有针对性,也能够照顾到个体。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通过摸底考试发现学生的整体水平较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然后选择一个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讲解本节知识,教师负责监督,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这名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提升其他学生听课的积极性。针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个别对待,放慢节奏亲自讲解,努力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
        综上所述:初一数学是整个初中阶段的基础,初一也是学生各种问题养成的关键时期,学好初一阶段的数学能够为以后的学习的奠定基础。因此教师首先要重视学生的基础能力,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数学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最后还要对整个班级的数学整体能力有一个大致了解,考虑整体数学能力的同时还要兼顾个体,防止学困生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李松杰,于治远.浅谈初中一年级数学兴趣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5):62.
       
        [2]黄芳.如何开展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8):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