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期   作者: 曾清花
[导读] 小学数学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习迁移进行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迁移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下文针对学习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更好的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迁移水平,为学生以后数学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学习迁移;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引言:小学数学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数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其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在学习时容易遇到困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把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作为重点内容。学习迁移,属于一种新型学习模式,主要是指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迁移,是旧知识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把其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规律,提升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下文针对学习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发展。
        1.对教材进行恰当呈现,构建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主要是指学生在头脑中把数学知识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组合成的知识结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优良的数学教材结构,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迁移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恰当呈现,使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在该过程中,教师应坚持渐进分化的理念进行安排,先把数学概念呈现给学生,然后根据细节与个别具体项目对概念进行分化[1]。例如,在讲解有关三角形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指引学生对一般三角形进行认知,再指引学生对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进行认知,最后指引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进行认识。通过这样的呈现顺序,不仅满足学生认识新事物的规律,还有助于学生进行学习迁移。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保证遵守从一般到逐渐分化理念的基础上,还需要做到从横向入手实现综合贯通,把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进行充分融合。例如,在讲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教师可以先把曹冲称象的故事介绍给学生,或者是利用多媒体设备,把曹冲成象的故事播放给学生,并指引学生思考为什么称石头的重量就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了解转化思想,进而形成学习迁移能力,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迁移水平,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对共同要素进行寻找,构建迁移桥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要使学生积极的进行正迁移,教师需要指引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充分利用,并对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要素进行寻找,通过新旧知识的作用,把新知识扩展到学生已掌握的数学认知结构中[2]。简单来讲,就是利用新旧知识的共同要素,利用桥梁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连接,进而实现迁移的发生和应用。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转化图形的共同要素,在平行四边形面积、梯形面积、圆的面积之间构建转化桥梁,指引学生从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梯形可以转化成为平行四边形,迁移出来圆形可以转化成为学习过的图形,并推导出面积。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还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迁移。
        3.对类比能力进行培养,提升迁移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推理主要是指结合两个对象的一些相同性质或者是相似性质,对其在性质上也有可能具有的相同性质或者是像似性质的推理模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运用到类比方法,通过指引学生对比观察新旧知识,对两者相同的特征进行寻找,通过对两者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联系进行揭示,会产生思维迁移,进而对旧问题解决方法迁移到新问题解决过程中[3]。在该过程中,新旧问题的共同要素多少,和迁移发生的可能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类比推理能力进行培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迁移水平,提升迁移效果。
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的平行四边形时,针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进行观察比较,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长方形的特征,对平行四边形特征进行猜想。在猜想过程中,学生结合猜想进行动手操作,通过量一量、折一折,自主进行探究,对猜想进行验证;最后教师参与其中一同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潜能,提升学生类比能力和学习迁移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学习迁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和能力,还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指引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掌握,还需要指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进行理解,对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寻找,科学合理的把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上,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知识体系。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习迁移进行灵活运用,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激活,对学生的解决问题思路进行拓宽,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由占军,马晓梅.学习迁移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8(21).
[2]张惠珍.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8(82).
[3]陈健.学习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课程,2019(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