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审视长期以来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学生在写作中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毋庸置疑,在这样的写作模式中,学生的写作思路容易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个性化写作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逐渐突显出来。为此,笔者将结合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组织开展小学语文个性化写作教学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个性化写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重难点。很多学生写出的都是一些流水账式的作文,或者是只会生硬地模仿一些基本的写作模式,从而导致了学生写作的千篇一律。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其中一个十分明显的变化,就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写作活动中产生独特的个性体验,强调学生在写作中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为此,教师应对个性化写作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个性。同时,教师还应利用恰当的方式不断对教学过程进行完善与优化,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1.精心设计写作主题
不难理解,无论在任何形式的写作教学中,设计写作主题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需要指出的是,在个性化写作教学中,设计写作主题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在常规的教学模式中,作文主题通常是由教师直接安排的,多数都是命题作文或者半命题作文,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个性化表达来说无疑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写作主题的设计当中,以此来从写作活动的起点处对教学全过程进行优化与完善。
在组织本班的写作教学时,我很少会直接给学生设置固定和单一的主题,而是通过引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大致的写作方向,然后让学生自主设计写作的主题和基本的写作思路。如:叙事作文是小学阶段一种十分常见的作文类型。在组织学生进行叙事作文的写作时,我首先讲述了发生在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自由的表达,以此来初步启发了学生的写作思路。接着,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课堂写作。在写作中,学生自由设计了写作的主题。可以是一件感动的事、可以是一件伤心的事、可以是与自己有关的事、可以是自己听说过或者看见过的一件事。最终,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扩大了学生的写作范围,从而使学生在写作中可以有感而发,并为学生个性化写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2.引导积累写作材料
在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要抒发真情实感。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作文的内容总会显得有一些生涩。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在作文中融入的写作材料总是生搬硬套,所以很难在这些写作材料中深入挖掘出情感内涵。为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写作材料的积累。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从而保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个性化特点。
以《慈母情深》为例,这篇文章描写了母亲在困难的生活条件里供“我”读课外书的事。通过这样一件生活往事,表达了母亲与子女间的真挚感情。在组织学生进行与“母爱”有关的写作活动时,为了避免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空话和套话,我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了认真的观察,想一想生活中发生的哪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包含了母亲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这样一来,可以逐渐提升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在细致的观察中获得更加丰富的写作材料,从而促进学生的情感融入。除了观察生活之外,我还会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也可以逐渐使学生实现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从而强化学生的情感表达。由此可见,在个性化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恰当的方式积累写作材料是十分重要的。
3.不断完善写作评价
在写作教学中,写作评价是同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应该明白,在个性化写作教学中,尽管教师层面上的意见十分重要,但是仍然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活动中。基于此,教师应该避免“一刀切”的笼统的评价模式,而是应该构建更加契合本班实际情况的作文评价机制。
在本班的写作教学中,我采用的评价模式,通常是引导学生进行互评互改。在评改过程中,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思路,然后让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评价。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主要是发挥引导与点拨作用。如:当学生对一篇作文看法偏差较大时,我会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在学生完成互评互改之后,我会进行一些总结。最终,通过这种评价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质量。
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个性化写作已经逐渐成为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模式。为此,教师应更加熟练地掌握个性化写作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方式。同时,教师应该及时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施巧燕.小学语文个性化写作教学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9,(15):60-60.
[2]任永红.浅谈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个性化培养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9,21(1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