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讲话,他提出,教育要立德树人,学校教育要在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切实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教育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学生活动课程化的初中德育课程构建进行分析。
关键词:学生活动;课程化;初中德育;课程构建
一、当前学校德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
(一)德育活动形式化
当前初中德育活动在广泛普遍的开展,但很多学校相关的活动组织者对德育活动开展的目的与目标并没有清楚地理解,停留在为了开展而开展层面,一些学校将德育活动集中在学雷锋活动日、五四纪念日等节日,并采取突击的形式开展,德育活动呈现应付的情况。这种形式一是导致了德育活动未真正落到实处,缺乏时效性,德育活动呈现走过场、重门面的情况,降低了活动开展的效率。另一方面,德育活动未有效开展,浪费了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德育活动的重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形式化等德育活动导致德育活动缺乏时效性。
(二)德育活动跟风化
新时期思潮迭起,教育面临更严峻的时代形式,德育教育成为教育重点关注的内容,新形势下,德育问题更复杂、更具时代化。新形势下,以往的学校德育教育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德育需求,学校需要对德育形式进行创新,创建出更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德育内容。但是,当前,很多学校德育教育盲目跟风,缺乏创新,效果很难显现。一些学校为了面子工程,采取的德育活动形式跟风,这些活动往往只能一时达到一定的效果,未能起到长远的作用,这种盲目跟风开展的德育活动未能真正发挥实效。
(三)德育活动娱乐化
德育活动需要有其外在表现形式,还需要有内在价值立场。当前,学校德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呈现出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学校利用丰富的娱乐活动能够丰富德育活动的形式,并增强德育活动的魅力,但德育活动开展的首要功能是教育功能,而不是娱乐功能,因此德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其德育教育的意义。当前很多学校打着德育教育的幌子开展德育活动,但在德育效果方面微乎其微,此外,当前学校德育教育在内在价值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虽然学校在创新德育活动形式方面十分有新意,德育活动形式可以活泼,但德育价值应当是更严肃的,当前不少学校开展过程中娱乐价值过重,失去教育价值。
二、学生活动课程化的初中德育课程构建
以学生活动为载体构建德育活动课程是当前德育教育开展的大胆尝试,德育活动课程作为德育教学的主要形式,能够实现在德育活动中培养和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活动作为载体,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悟是德育的最终目的。德育活动课程的开发目的应当是建立起一个学生与学生、教师、社会能够平等真诚的进行沟通、交流、思考、合作的平台,帮助学生提升内在的道德修养。为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将活动资源转变为课程资源
学校德育活动资包含了德育活动和满足这一活动所需的所有因素。学校德育作为一种实践性活动,其开展需要依托于一定的资源,对一些资源进行整合、协调,如果失去德育资源,德育活动将难以有效的发挥作用。德育资源需要德育工作者进行挖掘,从社会、历史、文化以及自然各个层面进行挖掘利用。开发德育教育资源,能够对课程的建设、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学校应当不断丰富德育教育资源,并将其转变为课程资源,同时通过形式的创新丰富内容,推动德育课程资源的不断丰富和创新。
(二)将“德育活动”转变为“活动性德育课程”
“德育活动”与“活动性德育课程”并不是一个概念,德育活动作为单纯性的活动,其组织和开展具有随意性。活动性课程作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时间为载体、以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为内容的一种课程形式,其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知识和经验的组合方式。初中德育教学的开展要切实将德育活动转变为活动性德育课程,构建学生活动课程化的初中德育课程。在活动性德育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需要为基础,有针对性的选取合适的教学资源组织开展活动,要切实关注对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而培养,要切实改善学生的道德生活。因此初中德育教育要切实建立有组织、有计划长期稳定的课程体系。
(三)夯实认识性德育课程在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地位
认识性德育课程时学校主要的德育课程,目的是开展德育知识的传授,德育课程构建活动性课程的同时,仍然不能忽视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基础性地位,理论教育的开展仍是十分必要的。认识性德育课程当前主要通过思想品德等课程的开展,学校要依托理论课程向学生传授拼的规范的知识、观念,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判断和思考能力。
总结
德育课程构建以活动为教学主要形式的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培养和提升道德品质,活动作为德育的载体,学生在德育活动中获得知识和领悟是最终目的,积极构建学生活动课程化的初中德育课程,推动初中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董丽娥.学生活动课程化的初中德育课程构建[J].当代教育论丛.2019.(11).
[2]姜子豪.从活动到课程:学校德育的路向转型[j].学术瞭望.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