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的数学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心理生理相对来说还没有发展完善,对于教师的教学理念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要将学生的特点融合到教学形式之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小学的数学知识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石,教师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对中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中小学数学课堂中仍然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教师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与学生共同努力,创建高效数学课堂。
关键词:高年级数学;教学课堂;课堂现状;解决对策
一、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数学是小学学习科目中的重要部分,数学课堂是学生接收数学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是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的重要依附。如何营造高校课堂是教育事业在向前发展中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有的学校创新了很多教学方法以求强化学生学习效率,比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用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的学习方法取代教师灌输式的教学,还有的学校采用家校联合的方法,利用微信群、家长会的形式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部分教育事业上的难题,仍然有一些问题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不是让学生在课上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内,理解掌握教师传授的所有知识,而是要求教师在课上尽可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该学科的魅力,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思考。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形式,目前最常见的大概有这四种:实际应用型、探索发现型、深化拓展型以及创新发明型。虽然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考虑到了学生特点与活动内容的结合,将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不断扩大,但教学活动的内容匮乏仍然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问题所在。教师建设高校教学课堂,必须要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明白学生的兴趣所在,转化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方面,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帮助学生树立课堂主人翁的意识。
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师应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抓住身边一切教学资源,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同学们展示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图形处理能力的养成。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脑中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活动,带动学生融入数学课堂。
二、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一)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是开展教育的实施者,学生是教育的接收者,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的经验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形式。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课堂能否发挥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情况会受到课堂气氛的影响,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时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转化陈旧的教学思想,将教学目标转移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上来,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效率。
(二)转变教学模式,重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将生活情景融入到高年级数学教学课堂上,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的教学不能只局限在课本上,要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选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明白数学和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例如,当学习到估算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先估量一下铅笔的长度、橡皮的长度,在心中对长度单位有一个大概的认知。让学生从学习中感悟到数学的趣味,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
(三)培养学生的总结反思习惯
学生只做到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不够的,想要真正提高数学成绩,必须要养成课下反思总结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制定“学习一帮一”的计划,让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结成两人小组,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成绩差的学生可以学习到正确的学习思路,明白自己的弱势,找到提高成绩的突破口;成绩好的学生在讲题的过程中会加深自己的认识,树立自己的榜样意识,培养责任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学会对学生做评价,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客观公正的看待和接纳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缺点,提高数学成绩。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师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意识,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和反思,积极思考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方法,推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雪霞.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10):53.
[2]曾志成.小学数学发展性教学策略的实践分析[J].学周刊,2019(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