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以及提高策略

发表时间:2020/5/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4期   作者:王虹
[导读] 小学的数学学习在学生的素质教育当中,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摘要:小学的数学学习在学生的素质教育当中,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要通过课本学习培养每一位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得到提升。对于小学教学来说,数学这项科目的学习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小学数学的教学必须切合新课标的标准。但是,在一些数学教学课堂上,会有质量低、效率差的情况存在,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做出思考,观察小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对于自身不恰当的教学方式要进行改变。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课堂 现状 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
        1、教师对于学生的责任心不足
小学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这个角色对于学生未来一生的发展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教师是小学生学习发展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要在给学生传输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在传统的的教育思想上,教师需要做到的只是在规定的时间,去班级里讲课,讲课的内容必须严格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在把教材上的内容讲完之后,给学生布置课后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练习,一直到下课时间,教师的教育工作就完成了。这种教学模式让教师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不了解,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在这样的授课过程中,天生理解能力高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学到很多知识,基础水平差的学生则得不到任何收获。长此以往,底子薄、基础差的学生就会丧失对数学的兴趣,没有了兴趣自然也不会提高成绩。所以,教师的爱护和责任心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坚实臂膀,教学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责任心。
        2、学生的主体意识不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来说是这样的:教师在黑板前面情绪饱满的讲述,学生在课桌前被动的接收灌输,机械的拿着笔在本子上记录,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主导着整堂课的节奏,学生被教师带着走,整个课堂被枯燥乏味充斥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点也没有得到激发。这种学生占据被动地位的教学模式非常不利于课堂有效性的提高,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的角色,明确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让学生树立自己是课堂主人公的思想,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数学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得到提高了。
        3、对教材过度依赖,缺乏教学创新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的现象并不少见,教师的讲解完全跟着课本走,没有一点创新,就算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教材上有些错误,也并不做出纠正,这些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编写不敢存在一点质疑,他们无时无刻都在拥护着教材内容,是课本忠诚的执行人。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也是缺少创新精神的,在这样的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的学习思维会被限制,在遇到知识点一样但是提问方式不同的题型时,不知从哪下手。教师应该在基于课本的基础上,在课堂的讲解中涉及一些课外内容,课内课外相联系起来,才能有效地拓展学生思维,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1、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新课改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要培育每一位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小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提升,面对这个新要求,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之前,一定要建立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教师不要被传统的教育观点束缚住,改变刻板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融入进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掌握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章节的时候,光是看书本上的图案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根据书本上的图案,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找到一个实物,然后把他们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互相认一认,也可以把不同图案组合到一起,形成新的图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立体的了解每一个图案的构成。教师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输,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挖掘学生的数学潜力。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地反思和思考,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提升自己的责任心,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
        2、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新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教学提供便捷。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深化数学知识点的教学。例如,当学习到“时、分、秒”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单纯的教材讲解并不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这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中的计时器,让学生感受一下时间流逝的迅速,让学生闭上眼睛,默数十秒,同时打开计时器,数完的学生睁开双眼,看看自己数的是否和计时器贴合。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知道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这样可以真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3、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生对待这项学科的态度,在课堂上教师要扮演好传播知识的角色,在课堂下,教师也要注重和学生的心灵沟通,多和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真正做到为学生思考。在设计教学计划的时候,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案。教师是学生思维的启蒙者,要深入学生内心,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营造和谐积极的师生关系。
        结语:综上所述,数学的教学模式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明白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全面发展,建设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1】沈亮.小学数学教学汇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策略,2017.
         【2】古文峰.小学数学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效课堂构建,2016.
         【3】曾建琴.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校课堂构建策略,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