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瑞派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茂名 525011
摘要:文章以成品油管道工程自控系统设计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开展成品油管道工程自控系统设计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分析,随后从水击检测保护等角度入手,分析讨论了成品管道工程自控系统设计,以供参考。
关键词:成品油;管道运输;自控系统设计
前言
成品油管道在按照不同的顺序进行不同成品油运输时,很容易受故障问题影响,导致水击现象发生,最终会为成品油运输质量与安全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基于此,有必要对成品油管道工程自控系统设计进行探讨分析,从而能够实现对故障问题的监控,确保成品油能够安全顺利的运输,保障成品油运输质量。
一、开展成品油管道工程自控系统设计的必要性
当下成品油管道工程与原油管道工程、天然气管道工程相比,自身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否则将会对整体成品油运输安全带来严重影响。例如针对于各泵站、阀室串联运行的长距离管道设计,由于整条管线不同组成部分互相连接,最终形成一个密闭的水力系统,一旦该系统某部分流量或压力出现异常变化,将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全线操作都会发生变化,比如流量或压力变化会引起水击波,这种破坏性较强的水流冲击波通常会沿着管道进行传播,很容易导致部分管段超压,最终引发管道炸裂,从而对于成品油的运输安全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1]。而对于成品油管道而言,其作为输送不同油品的重要载体,只有做好对管道的安全监测控制,顺利完成对混油界面的跟踪,并能够结合不同种类的运输油品,做好及时的油品分输与混油界面的切割,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油品运输安全与油品输送的质量。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在成品油管道控制方面,仍有着一定的差距。基于此,有必要结合某成品油输油管道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进一步加强对成品油管道工程自控系统设计,从而有效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为成品油管道工程自控系统设计积累宝贵的经验。
二、成品管道工程自控系统设计分析
(一)SCADA成品油管道工程自控系统结构分析
为了更好地把握成品油管道系统运行动态,保障其运行安全,通过运用SCADA控制系统,实现对管道混油界面的实时跟踪与监控,基于不同的站场,均能够进行系统的逻辑控制,实现管道泵超压保护,从而有效降低“水击”对管道带来的破坏影响,保护管道运油安全。SCADA控制系统组成并不复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调度控制中心、各站控系统以及阀室 RTU系统,其中对于调度控制中心而言,主要负责进行各站控系统与RTU上传数据的接收,并能够结合实际,做好数据分析,最终实现对成品油管道自动化控制和调度管理。
(二)水击超前保护系统
成品油长输管道系统作为显著的特征便是“连续统一性”,一旦期间某个站出现故障问题,比如泵机组突然停运、阀门异常开启或关闭等,那么这些故障影响将会产生连锁效应,最终引发水击现象。同时在同一条管道内,根据不同的顺序进行不同油品输送过程中,在不同油品交替界面,如果混油速度出现异常变化,那么混油段在进入泵中时,会导致泵的特性出现突变,最终也会产生水击问题。针对于上述问题,一般会在进站与出站主干线位置处,做好压力调节阀的设置,从而能够结合实际,来实现对进出站压力的控制,有效降低水击现象的影响。但如果在管道运行中,控制压力的阀门出现故障,无法进行压力调节,就需要借助SCADA控制系统的水击超前保护功能,实现对运输管道的有效保护。该功能一般由SCADA控制系统设置好的逻辑进行自动控制[2]。
该保护程序的目标为:在整个油品输送线路之中,若不存在超压点,泄压阀不会进行动作,如果外输泵出口压力高出预警值,便会直接自动停泵,从而确保外输压力不会超出管道整体系统的限度;如果进站压力达到了预警值,能够自动启动泄放阀,及时对水击现象进行泄放。上述自动化控制反应非常灵敏,一般响应时间在0.1s内。
当下共有两种泄压阀应用比较广泛,一种是先导式泄压阀,一种是氮气式泄压阀,其中先导式泄压阀阀门整体结构组成比较简单,安装过程也并不复杂,但由于该泄压阀导管比较细,因此针对于一些黏性比较大的油品,很难从导管中顺利通过,因此只适合成品原油的泄放。若需要泄放原油,则需要采用氮气式泄压阀。
(三)混油界面的检测
在采用运输管道进行成品油运输时,针对于混油界面,需要进行及时的检测与切割,同时还要做好不同油品的分输,才能有效保证油品运输的安全性与质量。本文提到的成品油管道运输工程运输的是汽油和柴油,针对于汽油的标号确定,主要通过辛烷值高低,而柴油标号的划分,则是以其凝固点温度为依据,上述两种油品类型的鉴定均与密度没有直接的联系。并且由于在同一个炼油厂中,在一段时间内均采用的是同一种基础油,因此相同种类但不同标号的油品密度也大致相同。
针对于混油界面检测,本工程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密度计检测,主要应用于汽油与柴油混合运输的情况,因此这两种油品属于不同种类,密度差异较大;还有一种是光学界面仪监测方式,主要应用于密度大致相同的油品检测,比如相同种类不同标号的需要应用该种检测方式。
在本工程中,将密度计撬检测应用于站内,密度计撬与SCADA控制系统相连,而在站内及站外,各设置有一套光学界面仪,用于混油界面检测与切割,当混油界面通过光学界面仪设置的传感器时,会自动进行信号发送,同时与光学界面仪相连的SCADA会在第一时间接收到信号,并给予操作人员提示,混油界面距离站内还有5至10min的时间,随着混油界面不断逼近,会触发另一套光学界面仪的传感器,此时SCADA控制系统会在第一时间发送指令,控制开关阀进行自动切油操作[3]。
(四)管道模拟仿真与泄露检测
SCADA控制系统还具有仿真模拟与泄漏检测功能,从而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油品泄露的位置,还能够实现油品泄露位置的精准定位,从而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降低经济损失。同时SCADA系统所具备的仿真模拟系统有着多种模型,比如订单模型、前景预算模型、培训模型等,通过利用这些模型,能够对油品的生产调配运输进行模拟,有利于提前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实现生产流程的优化、例如借助SCADA控制系统的仿真模拟模型,能够建立一个专门的管道流体实时瞬态模型,然后向模型中输入实际生产时的一些关键参数,并驱动模型运行,从而能够有效模拟管道流体运输的状态变化,提前预计到达时间,帮助工作人员更好的进行切油操作。不仅如此,利用该功能,还能够实现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从而为成品油管道运输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
总结:综上所述,成品油管道运输工程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经常需要考虑诸多问题,一旦中间系统部分出现故障,将会对整体管道运输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引入成品管道工程自控系统,通过分析该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成品油运输的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何超 田永山 马志敏.控制方式对成品油管道水力设计方案的影响[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4(36):185.
[2]张鹏飞.成品油长输管道分压力控制系统技术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013(10):368-368.
[3]任亮,宫敬.成品油管道控制逻辑仿真分析与改进[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8(6):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