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与应对策略 肖翔宇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肖翔宇
[导读] 摘要:新形势下工程经济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并加入经济学管理模式,合理规划工程造价、进度和质量,确保其有效实施。
        中铁三局集团线桥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通市  415100
        摘要:新形势下工程经济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并加入经济学管理模式,合理规划工程造价、进度和质量,确保其有效实施。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工程经济管理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对工程的经济效益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其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风险,并加以改进,使之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本文主要对新形势下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与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形势;工程;经济管理;风险
        引言
        随着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工程项目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工程经济管理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需要全面有效的管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工程经济管理工作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存在诸多不利于工作顺利进行的风险。要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控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和策略,才能有效提高工程经济管理的实际效果。
        1新形势下工程经济管理概述
        1.1有效控制和防范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意义
        做好风险管理,可减少风险损失。目前,项目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风险,这些风险根植于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必须对这些类型的风险进行分析,有效识别风险的性质和原因,并对可能造成危害的风险进行评估。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这些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工程建设和建筑业的总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积极开展工程经济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潜在风险,有效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效益。
        1.2新形势下导致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主要原因
        1.2.1工程项目成本保障机制不健全
        从工程实际施工过程来看,在成本管理方面,权责尚未统一。此外,内外部经济管理没有同步进行,导致经济管理风险控制不力。因此,在进行项目成本管理时,必须协调和统一内外部经济管理和成本控制。
        1.2.2工程建设过度消耗
        目前,我国大部分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粗放型的经济管理模式,尚未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这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无法参照科学的制度和规范,使施工成本大于实际工程预算。此外,由于相关施工企业对转包工程的不合理限制,使得经济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相关的成本控制工作也难以开展,造成了施工过程中的资金浪费和企业所获得的最终经济效益减少。
        1.2.3工程经济管理技术落后
        在新形势下,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采用的经济管理技术明显落后于经济体制,导致工程造价管理效率明显降低。如果企业不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将会有更大风险。
        2风险分析
        2.1质量管理风险
        目前,许多建设单位对一些小型工程项目重视不够。因此,在进行质量管理时,没有对其进行认真、全面的控制,最终导致工程建设中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影响工程的运行和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例如,在市政建设中,软土地基处理和回填处理施工控制不严格,造成地面裂缝、破坏等病害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外观。不重视路面施工的养护,影响了行人交通,也容易发生一些交通事故。或在人行道铺砖施工中,质量控制不严,造成砖体松动,给人行道造成很大麻烦,严重损害市政工程公众形象。此外,很多市政工程是政府的基础工程,造价主要由政府承担。因此,一些建筑公司对工程造价工程项目没有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如在采购建筑材料时,对节能、环保、价格等因素不进行综合评价,导致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一种或多种的昂贵材料,导致建筑成本大幅增加。在项目投资增加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项目的绩效。还有一些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还出现了偷工减薪等建筑活动,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
        2.2施工管理风险
        工程施工须做好施工前准备,制定施工计划。否则,施工中的突发事件难以及时有效处理,最终将延误工期,影响施工单位的形象。

此外,如果工程施工没有详细完整的计划和质量控制标准,将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由于工程建设经常在一些人口较多的公共场所进行,文明施工也是施工企业需要注意的问题。
        2.3社会经济风险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等市场经济问题,原材料价格会突然上涨,可能导致施工设备落后、来料质量不合格或长期不提供材料等一系列问题,这将影响工程资金的使用和工程建设的质量。
        2.4合同签订风险
        工程施工前,施工企业应签订相应的合同,充分说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需要注意的是,在许多工程签订合同时,对工期的估算不够准确,可能造成工期延误。这是一个相对重大的风险,建筑公司需要承担更大的财务负担。同时,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合同内容不够明确,存在一些模棱两可的地方,将对后续工程建设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合同还要求对建筑材料进行全面说明,包括材料的采购。如果不充分考虑材料的市场变化,会有一定的风险。
        3新形势下应对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对策
        3.1做好工程建材采购预算
        在购买建筑材料之前,我们必须做一个采购预算。因此,有关预算人员必须到市场进行实地调查,以实现对建材的科学有效控制。另外,由于物资采购的预算工作将直接决定项目建设成本的多少,为了有效地解决目前的预算问题,相关预算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当前市场形势下各种材料的实际情况,合理预测一段时间内的价格变化,确保建筑材料的经济管理风险降到最低。
        3.2加强合同管理
        要做好合同管理工作,企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合同订立初期,要对建材招标过程进行全面监督检查,防止出现漏洞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第二,确保合同的所有内容对双方都是公平合理的,防止以后执行中发生纠纷;第三,合同签订后,如果施工中碰到没有与合同不一致的情况,要以合同约定为准;第四,如果合同变更或终止,需明确责任方的相关问题。对于企业自身行为造成的损失,找出根源,及时解决,将损失降到最低。
        3.3提高工程招标标准
        在项目经济管理中,招投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投标前,必须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技术方案,在此基础上,按照合同内容的有关规定,设计出符合工程实际的施工工艺。投标完成后,需要对一个或多个潜在的工程风险进行汇总,并据此进行项目报价。此外,在投标过程中,对所有投标文件中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过程进行严格审查。审核人员必须是对施工现场及相关施工工艺有明确了解的专业人员。
        3.4健全项目经济管理体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结合项目经济管理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建设工作。为确保经济管理体系在工程建设中得到有效实施,必须成立项目现场检查组,对工程建设进行动态监督,对各环节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和管理,确保工程建设的效率。
        3.5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施工人员是施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将直接决定企业的发展水平。因此,企业必须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其意识和质量水平才能有效提高。此外,企业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内部沟通活动,为全体员工提供相互沟通的平台,确保新员工有机会学习老员工的工作经验,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和工作能力。
        4总结
        总之,新形势下工程企业在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风险。因此,相关企业必须深刻认识这些经济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曹继萍.新形势下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J].四川水泥,2016(12):157-157.
        [2]何冬梅.新形势下工程的经济管理风险及应对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4):19-20.
        [3]熊巍.新形势下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风险预防研究[J].四川水泥,2016(12):155-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