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及工程造价控制研究 张鹭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张鹭
[导读]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的生产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进的科学技术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
        中交一航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滨海新区  300457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的生产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进的科学技术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建筑工程行业成为现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合同管理和工程造价对建筑工程企业的利润的获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落实好这两方面的工作管控,调整好企业内部的发展结构,这样才能不断地促进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合同管理;工程造价控制
        现在建筑工程发包模式、招投标评分方式都随着时代变化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施工工艺、BIM技术革新时时刻刻影响工程造价。发包方对于工程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施工方响应发包方需求的同时,合同管理和工程造价控制研究是建筑工程企业发展的重点研究课题。作为施工企业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施工企业能够跟上现代发展的步伐,获得更多的收益,实现现代化的发展。
        1、招投标管理和施工合同管理的衔接
        从项目管理的全周期来看,项目招投标管理是项目“开源”的第一步。在招投标阶段,我们应当重点分析、研究招标文件和合同条款,在核对工程量清单的基础上,找出盈亏点和风险点,制定报价策略,编制投标方案。在公司实际的管理机构设置中,往往使用矩阵制组织机构,实现集权与分权的最优组合。公司一级执行招投标管理,工程经理部一级进行项目管理。可以说矩阵中的成员既受职能部门管理经理又受工程经理部经理的领导,但是工作存在主次之分,往往会出现信息传递不及时的情况。经常出现的误区是投标施工方案的编制人与项目执行技术人员不为同一人,投标施工方案对报价不发生任何影响,执行过程中技术支持又与实际合同、成本脱节。
 
        矩阵制组织机构图
        所以针对上述漏洞,下一步的关键是做好招投标管理和施工合同管理的衔接工作,中标后合同交底实际为投标策略交底,将投标过程中制定的项目风险化解措施进行传递。为合同谈判打好基础,从而使得公司下级—项目执行机构两级之间能够更好的衔接这两项管理内容,从而提高项目的成本管理质量。
        2、控制工程造价、强化合同管理的措施策略
        2.1对合同实现更加精密化的管理
 
        多轮合同评审判定图
        合同管理是建筑工程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要想实现合同管理,我们就需要结合各个方面,实现合同的精细化管理。落实合同谈判步骤,包括分析承包范围、计价及承包方式、价款调整方式及范围、价款支付方式、工程结算审核程序及审核时限、工期与质量违约等条款,从而将各个风险点逐一地、对应性地转移。工程承揽往往分专业、分领域,我们要及时总结旧业务的经验,多轮合同评审以防止合同失误,从而使得合同的管理效率获得提升。
        我们要提高合同评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多方位多角度评审合同条款,集合工程、质量、安全、预结算、法务、财务、税务等各专业的意见,将具体的内容落实到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去,用明确的管理责任与任务分解。
        2.2将成本管理纳入项目管理的全生命
        我们要培养专业性的人才,加强管理人员对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解,将成本管理纳入新的建设理念。使更多的项目管理者,不单单局限于项目预算员参与到预算、结算、成本管理活动中来。发挥集体力量,每位管理者均能够对合同书和工程造价、成本管理理念有充分的认知。技术措施是降本增效的“主战场”。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执行标准规范、优化施工方案、调整施工工艺、推广“四新”技术和技术创新;合理安排流水施工和优化工序搭接,有效控制劳动力的投入和缩短工期,控制人工成本消耗;优化施工总平面布置,尽量减少施工用地;各种材料、模板、架材堆放有序,减少或消灭二次搬运;施工区段划分符合施工流程要求,尽量减少工种间和工序间的相互干扰;提高机械效率从而减小人工消耗是发展的趋势,也是研究的课题之一。物资供应链优化,提倡建立资源整合,建立战略性合作,提高整个产业链竞争力,分享价值,合作共赢。
        2.3实现合同索赔研究程序化
        从合同模式分类来看,常见的合同模式有,总价合同、单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形式、EPC模式交钥匙工程总价包干;接触到的新型模式还有先进行工程总承包招标,将其中某几个专业为暂定价,待总承包工程定标后,再进行专业工程招标,总承包单位对这些专业工程实行供货、监造、施工、运输、工程进度、质量、联动调试等整体协调把控。合同模式的不同,所对应的工程结算策略也有非常大的差异。实现合同索赔研究程序化,以合同条款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条款的含义,有无歧义,是否能够突破是研究程序的核心,更好地规避合同价款索赔不到的风险,从而及时的排查漏洞,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以EPC模式交钥匙工程总价包干合同结算为例,实际操作中总价合同类模式的结算审计并不顺利。招标方将工程风险转移给施工方,规定除了出现设计变更情况,其他均不可调整合同价款。由于EPC项目的特殊性,施工方参与到项目的施工图设计、采购及施工的各个环节,且对各环节边界进行综合协调管理,且施工图是对初步设计的深化和优化,并最终满足本工程应该达到的性能要求。这种深化和优化必将导致最终项目实施的工程量清单与EPC合同的工程量清单出现差异。围绕当业主对功能要求发生改变、增加工作范围或对实现功能的设备提出特殊要求,此类变更项的签认是比较好把握的。举一个案例,管道上加装的压力表,一般压力表的连接采用丝扣的连接方式,但是在将来检修时不便利,为了将来使用便利,业主在压力表安装过半时提出将丝扣连接改换为法兰连接,后期检修时使用盲板封堵。首先业主在招标阶段的技术规格书没有明确说明连接方式,由此造成的割掉原丝扣连接,焊管加法兰片,重新做丝扣连接部位的费用是双方争执的焦点。施工方认为原丝扣连接方式可以满足功能需求,业主方后来又提出的法兰连接方式是在原满足功能要求基础上的进一步优化。“好”与“更好”的界定更加难以把握。
        建立部门协作机制,EPC项目在项目招标投标阶段一定要建立协作机制,加强费用管理人员与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结合的深度及广度。一方面,项目采用的报价的模式要和合同模式结合起来,要对这种可预见的差异在合同中做明确约定,使基于初步设计的清单在后期计量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重点对合同工作范围(边界)进行界定,使各管理人员对变更、签证的界定方式明确,在接收业主下发的工作委托单时明确此项工作是否为合同范围内的,对于界限外的工作及时签证,尽量减少后期围绕“好”与“更好”的界定结算压力。
        结束语
        总的来说,施工企业面临建设工程概算与审计审减双重压力的挤压,必须对项目工程造价、工程成本、风险管控等进行深入研究。重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的提升,实现理念上的创新,绩效考核制度的落地,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从而使得建筑工程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促进建筑工程企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隋伟,奚爱菊,杨瑞然.浅谈合同管理控制工程造价[J].科技展望,2014(14):178-179.
        [2]周蓉.建设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与管理[ J].门窗,2014(08):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