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结算超预算的控制方法解读 商卫星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商卫星
[导读] 摘要:由于市场、环境、人为等因素无时不刻不在发生变化,项目实施初期的工程预算经常会出现偏差,乃至发生超预算的现象。
        公用事业管理处(路桥工程公司)  河北省任丘市  062552
        摘要:由于市场、环境、人为等因素无时不刻不在发生变化,项目实施初期的工程预算经常会出现偏差,乃至发生超预算的现象。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提高投资效益,确保造价预算得到有效控制,就必须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项目结算时不超过预算。
        关键词:工程造价;结算;超预算;现场管理
        1建筑工程项目结算的内涵
        结算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运用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管理连续性强、内外部协调运作两方面。首先,建筑工程项目需要在相关法律法规及定价标准框架内,以预算为基础开展结算工作,且工程建设期间的成本管理、现场管理等活动对结算工作目标的达成具有多重影响。其次,参与项目的建设单位、施工或分包单位,均在内部不同程度地开展预算、结算工作,各主体之间需要基于项目合同与角色任务进行必要协同。作为项目参与方,需要用估算的预期收入、成本及利润等指标,作为计划参考、评价依据。建筑工程项目结算一般采取分段支付、完结清算的形式进行,其实施内容包括中间结算与竣工结算两部分。施工单位按照合同约定的形式,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定期或定量向业主申请进度款支付,项目竣工并验收点交后双方进行价款清算。因此,建筑工程项目自身的复杂性与结算参与主体的多样化导致超预算成为常见问题,且问题成因呈现多因扰动的局面。
        2建筑工程项目结算超预算问题出现的原因
        2.1造价预算不科学
        建筑工程项目的结算超预算问题,受到从预算到结算全流程的管理水平影响。结算阶段出现超预算问题,往往与造价、预算不科学有关。部分单位的造价编制人员在预算编制阶段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缺乏对设计图纸、施工措施的研究。不按照量、价、费的分层累计工作流程进行,导致所形成的造价缺乏科学性与整体性。最终所形成的工程成本与实际建设需要偏离,导致施工阶段中间结算差异频出。同时,部分项目所采取的结算方式也存在一定问题。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既有共同目标,也存在一定的利益矛盾。实践中,部分项目由于利益博弈过程中双方或强势一方忽视预结算的重要性,导致所采取的结算方式不合理,从而影响到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当结算方式与项目特征不匹配时,往往会增加控制难度,纠偏机制与措施失效,最终导致结算超预算问题。另外,近年来建筑市场原材料价格波动较为频繁,环境保护压力上升。部分单位在编制预算阶段缺少对市场价格、政策影响等因素的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不足,也是导致结算阶段超预算的因素之一。
        2.2项目设计不合理
        建筑工程项目的预结算实施围绕工程设计展开。预算编制阶段确定工程量需要科学的设计方案,当设计环节出现问题时,建设与施工单位必然面临更多的变更需求。多数情况下的设计变更都会影响材料、人工、机械的成本,从而导致原有预算编制难以覆盖实际工程量成本,进而出现超预算问题。实践中,导致超预算的设计问题具有多样性,缺乏论证导致客观性不足等方面。少数单位以获取项目资格的不正常竞争为动机,刻意降低投资额或设计成本,导致设计方案过于随意,为施工阶段的超预算埋下隐患。另外,部分设计单位的方案、图纸缺乏论证,存在过分遵从于建设单位要求、缺少实地勘察等问题,最终形成的设计客观性不足,也为施工阶段的成本管控带来消极影响。
        2.3现场管理不到位
        建筑工程项目的结算活动以建设单位现场签证为重要依据,监理单位在保障工程质量与进度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部分建设单位对签证制度的设计与执行不足,导致对施工现场的控制力度降低。在此情况下,可能出现无效劳动量或材料浪费等情况,从而增加建设成本。我国现行监理制度下监理单位的弱势导致其作用受限,难以全面履行沟通协调的职责。加之监理行业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纠错滞后现象。上述问题均可能导致施工成本的不必要增长,从而使工程项目超出预算。
        3建筑工程项目超预算问题控制方法
        为进一步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结算超预算的控制方法,以宁德市砚山洋刀剪园区二期标准化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

为确保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不超预算,项目参建单位和造价咨询单位从加强分层预算编制管理、选择合理结算方式、完善现场沟通和管理机制、提升专业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控制,实现了工程造价的控制。
        3.1加强分层预算编制管理
        为预防预算管理不科学导致项目实际建设中出现超预算问题,该项目参建单位将管理重点放在分层预算编制中。该单位造价人员接受该项目任务后,会同设计单位共同审阅图纸并完成技术交底。将预算编制作为对设计审查的一部分。实践中有数处设计细节不清,在编制过程中得以纠正或补充。在询价定价阶段参考材料价格波动,从施工方的角度充分考虑了可能的成本上浮因素等。该项目重点对施工中所使用的新技术与新材料进行广泛询价,以确保价格的准确性。
        3.2科学选择合理结算方式
        不同的结算方式应用条件有所差异,针对建设项目自身特征合理选择结算方式是强化预结算管理、实现价款及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由于建设施工的目标周期较长、形象特征不明显,且上述方式管理难度较大,所以,该项目选择月度结算的方式。为强化控制能力,约定施工单位提交预支账单的中间结算以10~15d为周期预支工程款;月终提报工程完工量报表与结算帐单,期间需要通过建设方与监理方的审查确认;竣工结算则依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具体内容可通过一般公式表达:
        T=Ct±Na-Ca-M
        式中:T为竣工结算工程款;Ct为合同价款;Na为变更金额;Ca为已经完成结算的价款;M为保证金。通过上述方法,该项目可以利用每月进行的中间结算及时控制预算及拨付款项的使用情况,在财务角度形成了良好的预算控制结果。
        3.3完善现场管理沟通机制
        为解决项目设计、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该项目采取了加强设计审查、优化管理沟通等方法。施工单位在签约后、进场前分析设计方案及图纸,提前提出可能存在的不足,经三方确认提前明确或修订图纸。同时,该项目以科学的预算编制与结算方式为基础,重点开展施工造价控制和签证管理控制。首先,通过对工作量的分析锚定起扣点,严格控制备料款,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造价与工期确定备料款的拨付。该项目将包括水电在内的建筑工作量按25%作为预付款,考虑到安装工程的工序较为复杂,备料款按照10%拨付。抵扣阶段采取逐次扣抵的方法,期间以月底进行,严格按照现场人员监督确认、财务查验审计、中期结算的步骤进行。施工过程中,建设方明确现场签证的责任并建立奖惩机制,将因签证出现的超预算问题作为现场人员的绩效考核内容。同时,为鼓励监理单位发挥职能,在监理合同中适当基于其一定的物质激励,并建立了三方会议制度,从而降低了现场施工的不必要损耗。
        3.4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素质
        建筑工程项目预结算与现场管理工作均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与良好的实践能力。该项目的建设单位分别从行业规范、政策文件、造价编审、图纸会审等方面为相关人员提供培训,并在实际工作中建立个人综合能力开发体系,避免能力不足导致编制、审查等方面出现漏洞。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结算超预算问题成因来自设计、预算及现场管理等多个环节。为实现对该问题的有效控制,在保障工程质量与工期的前提下降低建筑项目的实际成本支出。应当从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出发,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方法并不断提升人员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玉波,任瑜.试论建筑施工造价结算的审核管理思路[J].居舍,2019(27):126.
        [2]段耀义.工程量清单模式下建筑造价管控建议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7):26.
        [3]陈海燕.工程预决算审核的技巧与方法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27):38.
        [4]杜文铨.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分析[J].城市住宅,2019,26(07):173-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