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县土地整理中心 辽宁朝阳 122000
摘要:本文对朝阳古生物化石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朝阳古生物化石开发利用与保护内容进行研究,阐明了朝阳古生物化石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关键词:古生物化石;开发;保护
古生物化石是大自然赋给人类的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对于探索地球演化和生物进化、确定相对地质年代、寻找矿产资源、开展科普教育、发展地质旅游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朝阳古生物化石开发与保护的意义
朝阳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富,以数量最大、种类最全、层位最多、保存最精美、科研价值最高而著称于世,中华龙鸟化石、中华古果化石轰动世界。除鸟化石外,鱼类、爬行类、两栖类、哺乳类、翼龙类、双壳类、昆虫类、植物类等种属的化石均有发现,分属11个门、36个纲、65个目、171个科、343个属、628个种,构成了完整的“热河生物群”体系,被古生物学家称为世界古生物化石宝库。
轰动世界的中华龙鸟化石,据考证是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度型动物化石。这一重大发现,为鸟类起源于小型兽角类恐龙的假说提供了重要证据;迄今发现的最古老被子植物化石-辽宁古果,较以往国际上公认的最早被子植物出现的时间要早1500万年以上。这些珍贵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鸟类的起源、被子植物的起源、现代哺乳动物的起源、昆虫与开花植物协同演化等世界性难题,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佐证,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物证。
朝阳发现的最古老被子植物化石“中华古果”、最早的不会飞的鸟“原始祖鸟”、最早的新角龙类恐龙“辽宁角龙”、保存最完整的长羽毛恐龙化石“千禧中国龙鸟”四件化石标本,2006年同时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朝阳自90年代发现大量古生物化石以来,当地的农民由于受扭曲年代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滥采乱挖古生物化石的现象一度曾相当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遗留的滥采乱挖坑点达二十余处,最大采坑面积约6万平方米,深度达5-6米,总采挖面积达10万平方米之多。由于采掘者采挖手段不科学,甚至极其恶劣,造成各采掘点古生物化石资源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甚至极其严重。与此同时,不法的化石贩子进行非法交易,廉价收购,高价贩卖,从中牟取高额利润,一时间搞得化石采掘和市场秩序十分混乱。随着朝阳市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古生物化石管理办公室的成立,《辽宁省古生物化石管理条例》颁布及朝阳市古生物化石群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加大了古生物化石资源管理力度,滥采乱挖现象基本得到控制,销售市场秩序也有效地得到整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现有技术基础非常薄弱,化石的勘探、挖掘、抢救、保护、运输、整理、展出仅仅处于初步阶段,在古生物化石科学挖掘、合理开发、可持续有效利用、保护技术、保护措施、法规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保护和开发利用好这一独特的资源,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该项研究迫在眉睫、意义重大,该项研究成果对辽西,乃至全国的化石产地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2.朝阳古生物化石开发利用
2.1 建立朝阳古生物化石研究中心
以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为技术依托,建立朝阳古生物化石研究中心。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化石的勘探、挖掘、抢救、保护、整理、鉴定、评估、培训、咨询、宣传等工作。开展对古生物化石资源开发利用及其保护工作的研究,从化石的勘探、挖掘、地层对比、标本研究、物种发现与起源、化石保护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建立化石修复室,对化石修理(机械方法、化学方法)技术、地质长廊剖面处理技术进行研究,成为我国化石研究基地。
2.2 地质遗迹分布补充调查
1)调查范围
重点对上河首保护区进行调查,上河首保护区规划面积为23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83平方公里,缓冲区24平方公里,试验区208平方公里。上河首古生物化石群赋存层位主要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的下部,其岩性为页岩、泥岩和粉砂岩,局部夹泥岩扁豆体。含化石标志层清楚,自上而下划分三个化石层位,埋深12米左右,一般在6米以下可采完整化石。
2)调查内容与要求
核心区:1/2000地面地质测量,修订地形地质图及古生物化石分布图,面积10平方公里。进一步查清古生物化石群空间上分布规律和特点,包括化石的种类、埋藏深度、层位与层数以及保存的完整程度等。
缓冲区:1/5000地面地质测量,编制地质遗迹分布图,面积26平方公里。查清义县与九佛堂组地层的展布状况,对化石产出的规律作概略了解。
试验区:编制1/10000地形地质图,面积234平方公里,实测1/1000地质剖面3条,总长约3.6公里。
2.3 古生物化石群目录整理
朝阳古生物化石资源具有类型多、数量多、赋存层位多和化石产地多的特点,已经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有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植物类等共45类343属628种。
化石整理方法:
1)按化石类别,属、种、科、目归纳性整理及编制目录。每类化石按以上划分顺序要求注明化石名称、产地、层位、发现时间、发现地点、发现或鉴定人。
2)按发现的时间进行整理。
3)按含化石层位进行整理。
2.4 典型地层剖面的建立
典型地层剖面大致可划分三类:
1)含有丰富古生物并作为标志层的剖面,如九佛堂组地层剖面。
2)地层剖面:仅从地层界线、地层单位、沉积事件、出露全并保存完好的剖面,如中生代有关层组接触关系剖面等。
3)作为化石产地而保存下来地层剖面,展示化石天然产出位置与岩层相对关系的地层剖面等。
2.5 地质长廊建设
地质长廊是对已出土的地质遗迹最为有利的保护设施,在已形成的采坑内,进行系统的科学整理和挖掘,并对已形成的含化石地层剖面、化石实体进行封闭性保护。朝阳地质公园已列入国家级地质公园,现正在建设中。在朝阳地质公园上河首核心保护区内修建迄今国内最大的地质长廊,建筑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工程造价600万元。该工程采用半地下式的设计,原位保存该区特有的高密度古生物化石原貌,保存该区所处的九佛堂组地层剖面,迁地保存世界上最完整、最清晰的恐龙足印化石、恐龙蛋化石、鹦鹉嘴龙化石以及半出露的其他珍稀化石标本。根据不同时期的化石标本,以高科技的展示手段模拟营造出相应的古环境,使人切身感受古环境氛围的神秘与新奇。长廊内将根据剖面与迁地保护的标本化石排列情况,精巧地设计旅游线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打造化石文化,开展地质旅游。走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把朝阳建设成为我国古生物化石资源旅游基地,大大拉动朝阳旅游业的发展。
2.6 建立朝阳古生物化石资源数据库
数据库收录朝阳自发现第一块珍贵古生物化石以来,所积累的全部资料与信息。
2.7 建设朝阳古生物化石科普馆
在朝阳古生物化石国家级地质公园内建设建筑面积为800平方米的科普馆,馆内展示内容包括实物、图片、文字说明、多媒体等,展示朝阳丰富的、珍贵的、具有极高科研价值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开展一系列日常展览、外地和国际展、巡回展等活动。制作宣传朝阳古生物化石资源的音像制品,宣传朝阳古生物化石资源的优势及重要价值,普及化石科学知识,大力营造古生物化石资源的文化氛围,使朝阳古生物化石科普馆成为青少年参与科普活动的实验室,学习地学知识、了解化石成因和赋存状态的大课堂,为国内外各界人士了解和学习古生物化石提供良好场所和平台,成为我国古生物化石科普教育基地。
建设专业的朝阳古生物化石科普信息网站,开展网上培训、咨询、宣传等,实现科普资源共享。
2.8 成立朝阳古生物化石协会
提升朝阳化石文化品位,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保护和管理,不断提高人们对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与管理意识。
3.朝阳古生物化石保护
3.1 制定地方性古生物化石保护法规、条例、管理制度
我国地质遗迹资源管理体制尚在建设和完善之中,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理顺,需要逐步的健全和完善。在《辽宁省古生物化石管理条例》的基础上,结合朝阳实际情况,制定《朝阳市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条例》,建立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机制,强化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化石产地及重点地区的看护力度,充实看护人员,建立监护站点,与当地公安派出所建立联勤、联动工作模式。强化主管部门监督、指导职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地质遗迹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依法行政,规范整顿市场,做到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人,有效地构建古生物化石保护和管理环境,有力地震慑和制止滥采乱挖、贩买盗卖活动,使朝阳古生物化石依法得到保护。
3.2 对古生物化石保护技术进行研究
以朝阳古生物化石研究中心为研究主体,以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为技术依托,对化石挖掘、修理、保存、馆藏、地质长廊剖面处理等保护技术进行研究,延长化石及地质长廊保存期限,提高保存质量,使朝阳古生物化石得以科学保护。
3.3 建设朝阳古生物化石保护区
建立保护区加以有效保护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要做好朝阳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快保护区建设步伐。1997年成立了北票鸟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进一步巩固管理成果。2002年建立了朝阳市级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加强基础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尽快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形成以保护区为中心的看护网络。保护区走一体化管理,统一行政管理道路,树立辽西一盘棋思想,把辽西化石产地当作一个统一的大自然地质遗迹博物馆,有效保护化石资源及其产地的地层剖面,防止化石流失和破坏岩层,切实保护好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在进行化石资源产地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合理制订保护规划目标,逐步在整个辽西化石产地建成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科学、制度规范的化石保护网络。
具体保护措施:
1)明确保护区界线,划界立桩,界桩要统一标准,设置保护提示牌。
2)对特级(核心)保护区实行封闭管理,设围栏、警示牌,不允许游人入内,有专人进行管理。
3)在保护区内,严禁随意开山采石,挖渣铺路。建立专门机构进行监管,加强整治的力度。
4)在保护区内,严禁猎杀各种动物,严禁采伐保护植物。
5)在一级、二级保护区(缓冲区)内,除建设必要的设施外,禁止一切建筑。
6)大力开展古生物化石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
朝阳古生物化石开发与保护研究对于化石资源走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对于提升化石研究水平,打造化石文化,开发化石旅游资源,把朝阳建设成为我国古生物化石研究基地、科普基地、旅游基地起到重要作用,为我国化石产地进行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和经验。
参考文献
[1]杜圣贤.全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工程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17,001:18-31.
[2]季燕南.有关中国化石保护工作的几点认识和建议[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17,004:0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