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县林业局 714300
摘要:目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状况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森林病虫害属于“不冒烟森林火灾”,是林业3大灾害之一,不仅具有水灾、火灾这类灾害的毁灭性和危害性,而且还具有治理上的艰巨性、长期性以及生物灾害的特殊性。此外,由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了林业生产的全过程,其不仅是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重要作用;意义研究
引言
病虫害不仅会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而且会对森林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由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涉及面广,不仅需要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还需要将经济效益考虑其中。从森林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入手,详细探讨了森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旨在说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1分析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1.1提高林业植被质量
森林植被覆盖率对林业蓬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树木的生长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林业资源利用。森林中病虫害泛滥,会大量汲取树木的养分,侵占其生长环境,从而危害树木生长,影响生物多样性。重视病虫害防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害的数量,降低其危害的严重程度,为树木的生长提供良好优质的环境,使得林业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从而为国家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推动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森林是一个结构庞大,物种多样的完整生态系统。虽然森林具备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但由于病虫害的日益严峻,使得被破坏的森林资源恢复缓慢,严重影响了森林的自净能力,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一旦森林爆发难以控制的病虫害灾难,势必会导致森林资源破坏。所以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可以保障森林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开端。
2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2.1防治技术落后且单一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在防治森林病虫害的过程中,防治的技术以及方式都较为传统且落后,普遍是在发生病虫害时才进行防治,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然而收效甚微,无法从根本上达到防治作用,严重的还会导致病虫害进一步蔓延。同时,部分地区在防治森林病虫害的过程中,利用大范围混交林种植的方式提升防治的水平与效果。部分地区在培育与种植苗木的过程中,便开始进行病虫害的有效检测以及防治,从源头上进行病虫害的治理。总体而言,病虫害防治的技术依旧存在落后问题。
2.2欠缺有效的检疫工作
目前我国林业部门在育苗以及成年苗木种植培育的过程中欠缺有效的管理机制,运用的检测技术上依旧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使我国目前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检测系统依旧不够完善。特别是在引进外来树种时,林业相关管理部门不够重视,欠缺有力的检测技术与手段,导致部分外来树种在我国境内大规模繁殖,进而严重地影响到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重大经济损失。
3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3.1建立健全病虫害应急预警系统
利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观察,充分地考虑到区域内部的气候条件以及森林资源等,进行病虫害动态数据信息的记录,从而有效地预测森林内部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各个地区合理地推断出病虫害发生的位置、规律以及扩散趋势等。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林业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设森林病虫害监测站点,收集病虫害与森林资源的信息数据,建设信息化预测系统。其能够为森林的病虫害防治相关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能够在病虫害发生之前,提前检测与控制病虫害的实际发生基数,整合积累数据,详细地观察以及跟踪,进而充分地掌握到病虫害的实际发生趋势,明确重点的防治对象,实现统筹治理,提升病虫害的整体防治效果。
3.2加大支持力度,推动有害生物防治工程建设
近年来,我国对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相应的资金投入也在增加,政策上不断倾斜。以此作为基础,森林病虫害防治经费要界定具体的使用范围,开设病虫害专款使用账户,保证专款专用,强化资金管理,形成对重点病虫害防治区域合理投入资金的有效机制,提升资金使用针对性。国家林业局和草原局应起到牵头作用,做好基层宣传工作,基层林业管理单位要强化病虫害防治意识,出台病虫害防治宣传任务落实、指导思想落实、途径和形式丰富、奖惩机制建立以及权责明确的指导方案,促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常态化。
3.3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建设混交林区域
生物技术相较于传统喷洒农药有着许多优势,可以结合生物的手段和方法来提高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其主要措施是建设混交林地带。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原始森林树木种类多样,其本身具有相当强的净化能力,而人工培育出来的森林由于种类比较单一、内部的食物链也比较简单,只要出现病虫害入侵,净化能力和抵抗能力相比较于自然界的森林要脆弱得多,很容易使得灾情不受控制而发生恶化。另外,混交林和自然生长的森林比较类似,结构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内部的食物链体系也比较多,对于常见的森林病虫害也有着很好的抑制效果。目前,生物防治技术比较环保,不破坏生态环境和森林植被,是一个绿色的治理途径。
3.4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
通过推行“林长制”,借鉴学习林长制做法,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管理机制和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的发展机制,进一步提高森林生态保护水平。通过划定森林资源保护红线,将森林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纳入当地各种专项考核内容之一,签订森林资源管护、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传导工作压力,提高保护意识。
结语
总之,森林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并且对保证人们生活质量也有极大的意义。一旦病虫灾害在森林爆发,就会导致森林资源浪费以及生态系统崩坏,产生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森林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地加深,也逐步凸显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相关部门应当充分考虑到森林病虫害的实际情况,利用综合的现代化技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构建森林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机制,促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保障生态环境,提升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吴青.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建设林业生态良好环境[J].吉林农业,2019(16)
[2]刘晓慧,胡连秋,陈亚平.林业病虫害防治现状及措施[J].吉林农业,2019(16)
[3]戈媛媛,王永久,赵东容,等.浅析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J].农家参谋,2019(15)
[4]闫洪涛.林业病虫害成因及防治技术探析[J].科技风,2019(21)
[5]边庆波.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农业,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