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4期   作者:于双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需求。

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第二十九中学 115007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需求。支架式教学模式是目前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基于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现状而提出来的,将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流程,然后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分析了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初中 数学课堂教学 支架类型 有效性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目前教育领域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源于建构主义中的“最近发展区”概念。支架式教学强调在教学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为其提供一些帮助和支持,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进而实现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跨越。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在教师针对性的引导下进行拓展和延伸,进而在课堂上实现高效和深度的学习。目前支架式教学已经广泛应用于初中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但由于一些实际原因,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并未有效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并发挥其应用的效果。因此,本文研究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流程
        不同学者对支架式教学理解不一,故其定义也不尽相同。本文在详细分析支架式教学的共性特征之后,将其定义为:在课堂教学中以分解复杂学习任务为前提,以学生现有水平为基准,不断匹配、撤换对应支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多元互动,由最近发展区提升到潜在发展区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深度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支架式教学一般有若干个环环相扣的过程构成,本文中支架式教学有以下五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二、支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在支架式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支架分成不同的类型。本文参考了研究者洪树兰关于支架式教学中学习支架的分类,将支持学生学习的支架主要分为认知支架、能力支架和情感支架三类。下面以数学课堂中搭建能力支架为例,针对其实际应用及其有效性进行详细论述。
        能力支架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搭设多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来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使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不断得到增长。数学教学本身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思维训练,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能力一步一步达到新高度的过程,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搭建合适的能力支架非常有必要且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新授课中教师往往注重概念的讲解分析和基础练习,而在复习课中教师则可以通过搭建能力支架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主题下相互联系的各个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构建成完整的二次函数知识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根据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了解,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可以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设置一系列难度逐渐递增的变式题、问题串当做促进学生能力增长的支架。在二次函数的新授课中,教师可以把课堂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以问题形式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串,并根据知识的难度把一组问题中的各种问题穿成一个问题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顺二次函数的知识点脉络。在复习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系列难度逐渐增加的二次函数“变式题”,让学生在习题训练的过程中以题带动二次函数相关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和真正掌握,通过变式题促进二次函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变式题、问题串等能力支架,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二次函数这一主题的时候做到“做一题,通一片,提高一点”。
        综上所述,支架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通过恰当的学习支架支持学生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不断地、积极地建构新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并不断培养新的能力。但是,在初中课堂的实际教学中,支架式教学一方面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科、主题、知识点、教学要求,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先前经验搭建针对性学习支架,针对同一学习主题下不同的知识点应该搭建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脚手架;对于数学课堂而言,即使是相同的知识点,在新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不同课型中,教师搭建的学习支架也要有所区别。此外,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最需要的地方搭建支架并根据情况适时地撤去支架,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并且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芹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4),49-50。
        [2]王海珊 教与学的有效互动——简析支架式教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40-143。
        [3]刘迎 支架式教学:概念、手段及模式(英文)[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4),114-121。
        [4]洪树兰 数学教学中“脚手架”的搭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23),170-172。
        [5]徐梅英 建构多元支架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J].名师在线,2018,(8)。
        [6]姚莉 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探究[J].科技信息,2010,(4),128-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