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0/1/6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20期   作者:苏燕
[导读] 针对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的临床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降低疾病再发率,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苏燕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1999)
   摘要:针对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的临床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降低疾病再发率,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死( AMI) 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的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心肌缺血坏死。随着当今经济高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 AMI 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占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数量的5%左右[1],近三年国内 AMI 总人数中,40岁以下占25% ,且每年AMI死亡人数中,40岁以下占39.5%[2]。而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都是首次发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相当匮乏,为促进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降低疾病的再发生率,护士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就尤为重要。
  1.一般资料
  自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科(CCU)共收治45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其中男29例,女3例,年龄32~45,其中合并糖尿病者15例,合并高血压者10例,合并高脂血症者18例,有吸烟史者26例,饮酒爱好者22例,超重、肥胖者27例,睡眠时间少,生活不规律者28例。
  2.健康教育内容
  2.1 入院宣教:
  2.1.1 心理指导
  因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家庭的主力军,工作中的生力军,角色突然转变为重病患者往往难以接受,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可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 目前的治疗进展、良好的预后等进行介绍,使患者信任医护人员的治疗而主动配合,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度过危险期。
  2.1.2 饮食指导
  青年人食欲旺盛,往往喜欢重油、鲜辣等重口味食物,指导患者饮食上需改变习惯,宜遵循清淡、少油少盐、富有营养且易消化、少食多餐的原则。
   2.1.3 休息指导
  青年患者从发病前的忙碌生活,工作,运动到发病后的绝对卧床休息,往往很难适应,常常会要求下床活动。护理人员需告知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患者一定要保证充分休息,在安静休息时,患者处于基础代谢水平,心脏负荷减少,有利于心肌供氧和耗氧达到平衡,可避免诱发和加重心功能不全;安静时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可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还可减少因不适当的体力活动而诱发室壁瘤的发生,以致心脏破裂;卧床休息一般为3-7天。
  2.1.4 排便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排便时因屏气用力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脏负担加重,便后易突然发生心搏骤停或室颤而致死。因此要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对绝对卧床休息的患者应正确指导和训练定期床上排便的习惯,防止过度用力和屏气。常规服用缓泻剂,如有便秘时,可给予开塞露或必要时低压肥皂水灌肠。


  2.1.5 用药指导
  告知患者静脉和口服用药的名称、使用目的、注意事项,特别需注意的是应用抗凝、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后要注意观察,若有鼻衄、牙龈出血、黑便、局部皮肤有出血点、瘀血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2.1.6 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合并症
  告知患者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重要性。研究显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偏高是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然而,糖化血红蛋白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更大。青年人本身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降压药物未规律服用,使血压控制不理想,因此青年高血压病人具有发生AMI的潜在危险。血脂水平的高低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关键作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状动脉硬化的危害较大,血浆中增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氧化修饰的产物可损伤血管内皮,引起血管壁细胞炎症反应,释放多种炎性因子,从而造成斑块的不稳定,促进AMI发生。已有大量研究证实高三酰甘油也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子。有研究表明,青年冠心病病人相对于老年冠心病病人有更高的三酰甘油,其水平越高,脂质交换越活跃,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增加,因而有较强的致粥样硬化作用;高三酰甘油还可使得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引起血栓形成,可导致冠心病危险性升高。
  2.1.7 戒除不良嗜好
  吸烟、酗酒等多种因素导致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高于青年女性。吸烟是心肌梗死的一个危险因素,大量酒精摄入会使血压升高,使三酰甘油、同型半胱氨酸升高,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而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乙醇的代谢产物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诱发AMI。护理人员应重点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戒除烟酒,调整好生活、工作压力,避免熬夜[3]。
  2.2 出院指导
   嘱患者定期复查心电图,观察缺血心肌恢复情况;坚持按医嘱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调脂等药物,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出血、肝功能异常等。备好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自我急救药物;以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为主,控制体重,避免劳累,保持情绪稳定,注意保暖,防止寒冷刺激;继续坚持康复锻炼,注意休息,逐步恢复日常活动,生活规律,3个月可恢复部分工作,6个月可恢复正常生活;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简单的救护知识,如发现患者可疑心绞痛发作,先给予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先平卧床休息,再每3~5分钟含服一片硝酸甘油,有条件者给予吸氧同时拔打“120”急救,应用担架或平车护送,勿让患者步行。
  3 小结
  在掌握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对病情发展进行更好的控制,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再发病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海峰,王燕芳,赵炜祎.52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7,8.12(23):58-59
  [2]王吉娟.40 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双心护理的临床效果.医学信息,2019,7.32(13 ):176-178
  [3]高宁,王晋军.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3.15(5):565-5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