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用音乐提高智障儿童的专注力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12月刊   作者:俞玲娟
[导读] 音乐是一种能够影响人的情绪,激发人的思维,引起人的情感共鸣的无形力量。目前,用音乐进行开发儿童智力的行为在教育领域已十分的普遍。尤其是对于智障儿童而言,由于音乐所具备的特殊功能,对提高专注力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音乐在智障儿童教育中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基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如何利用科学的音乐教育方法来提高智障儿童的专注力进行研究和探讨。

俞玲娟     杭州市紫荆花学校  浙江  杭州  310012
【摘要】音乐是一种能够影响人的情绪,激发人的思维,引起人的情感共鸣的无形力量。目前,用音乐进行开发儿童智力的行为在教育领域已十分的普遍。尤其是对于智障儿童而言,由于音乐所具备的特殊功能,对提高专注力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音乐在智障儿童教育中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基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如何利用科学的音乐教育方法来提高智障儿童的专注力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音乐;智障儿童;专注力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12-248-01

         智障儿童是指智慧明显低于一般,且在零至十八岁期间存在适应性行为方面缺陷的儿童,其普遍具有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学习能力低于正常儿童等特点。而音乐作为一种人类能够直接进行思想情感交流,引发情感共鸣的艺术,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促使智障儿童的智力与情感得到一定的开发,对智障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临床试验证明,大多的智障儿童对于音乐对正常儿童更为敏感,一旦听到音乐他们很容易表现得手舞足蹈,异常兴奋。因此,对智障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音乐教育是能够有效增强其情感体验,提高儿童认知和学习能力,集中注意力等作用的。所以,在智障儿童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应当要充分的发挥好音乐教育对智障儿童的作用和价值,加强对智障儿童的音乐教育教学,为其思维和情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促进智障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利用音乐游戏,提升专注力
          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这一点上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没有什么不同。而在智障儿童的音乐教育中,由于儿童本身便具有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特点,倘若在教学中过于以单一的方法进行教学只会让他们更容易产生枯燥和拒绝情绪。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当要利用好他们好玩好动,喜欢游戏这一心理特点,利用音乐游戏这一方法来提高智障儿童的专注力。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符合智障儿童心理和喜好的音乐进行播放,确保他们能够始终在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促使他们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快乐,让儿童的注意力变得集中起来。然后进教师就可以通过组织一些不同的有趣的游戏,例如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以此来增进儿童的情感交流,训练其反应能力。例如,可以让儿童在学习中扮演音符,起做小音符找主人的游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是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扮演,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发挥,教师在旁边进行引导即可。另外,还可以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根据音乐的强弱来设计游戏环节,让儿童根据听到的音乐来做出相应的反映,如鼓声,要求学生如果听见了音乐中的击鼓声就拍打桌子,如果音乐片段中的鼓声停止了就不再拍打。教师还可以根据音乐片段中的曲调和节奏来组合一些拍手、跺脚等较为简单的游戏活动,以此来训练其反映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增强其专注力,还可以有助于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感知,提升专注力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利用好智障儿童的听觉,还要从触觉、视觉等方面,利用儿童锁能够感知到的信号进行音乐教学和组合音乐活动。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先选取一些较为具有代表性或者情感意义较为丰富的音乐,再选取一些较为简单易懂的图片,通过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来将其组合起来,制作好音乐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例如,在进行教学他们认识物体的颜色时,可以选取一些颜色较为醒目、饱满的卡通人物来吸引他们的课堂注意力,促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课堂中去,在让他们通过欣赏卡通画面的形式教他们正确的认识物体的颜色。此外,还可以通过在其中导生活场景的方式,联系好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如橘子是橙色的,苹果是红色的,西瓜是绿色的、香蕉是黄色的、可以实物或者图片的形式展现于课堂,再结合背景音乐的方式,让其心理能够在听到音乐后沉静下来,以此来教学他们正确的认识生活中的基本概念,提高常识,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四季教学中,教师应当要充分的利用好感知能力,通过多种形式与音乐的搭配组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注意力,有效的提升其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能力。
         三、利用乐器演奏,提升专注力
         乐器演奏是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乐器的演奏,能够有效的增强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的注意力,还能够帮助他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乐器在课堂中的作用,教会儿童进行简单的演奏。在乐器的选取方面,要考虑到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最好是选取一些较为简单、纯节奏的乐器,更利于他们掌握。如木琴、小灵、小鼓等。因为演奏在演奏乐器的过程中,想要完成一段音乐演奏是需要集中的注意力的,因此让智障儿童进行乐器演奏,可以起到适当提升其专注力的作用。其次,在学生学习完成以后,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合奏的形式,来增强智障儿童的协作能力。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指挥棒或者敲黑板等形式,要求他们在合奏的过程中要服从教师的指挥,目视教师手上的指挥棒或所做出的一些肢体语言动作。这样一来,智障儿童在演奏的过程中就可以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在合奏的过程中加强情感交流,团结合作能力。另外,无论是在唱歌还是乐器演奏当中,教师都可以通过以音乐配合动作的形式,如跑、跳、伸展或者拍敲等,让儿童一边歌唱演奏,一边使用肢体动作,这样也可以有效的达到提升智障儿童专注力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专注力对智障儿童的身心成长和学习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天生注意力涣散,难以集中的智障儿童而言,音乐能够起到有效的辅助智障儿童专注力提升的效果。因此,对智障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应当要根据智障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音乐游戏、音乐节奏、乐器等来辅助教学,帮助他们能够在音乐的氛围中有效提升专注力。
参考文献
[1]王彦蓉.浅谈如何用音乐提高智障儿童的专注力[J].新校园旬刊, 2017(11):15.
[2]韩洁.浅谈智障儿童的音乐教学[J].大陆桥视野,2016(12):250-250.
[3]周为民.音乐治疗对智障儿童注意力康复作用的检测报告[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3(3):67-72
[4]陈莞.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